曹添勤
听雨,可以洗净耳根;听雨,更可以荡涤心灵。
——题记
喜欢听雨,因为雨声是与嘈杂社会格格不入的天籁之声,永远牵动着我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纯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小雨的缠绵温柔,小雨的多情。这种雨声不仔细听是听不到的,不静下心来心无杂念地听,是听不到的。这种雨声好似茉莉花飘出的淡淡清香,似有似无,虚幻缥缈,想伸手去抓却早已不见了。听小雨声让我想起了苏子由,他和小雨一样低调、婉转。他总是把偌大的舞台留给哥哥,自己却犹如冰山下的火焰站在哥哥的身后。“世人欲困我,我已安长穷”,淡淡的愁,像缕缕腾起的略带香气的烟,听不到燃烧时的噼啪声,却永远牵动你的心。喜欢听小雨,“宇宙非不宽,闭门自为阻。心知外尘恶,且忍闲居苦”。我如子由,倚着窗户,一夜听雨静无眠。
小雨过后便是中雨,所谓“春潮带雨晚来急”,中雨利索,爽快。中雨打在芭蕉上清脆的响声,均匀,细腻,连续不歇但又十分有力,如潺潺流水。这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的中雨声让我想起一段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老苏的一生都犹如这中雨声:他不善声律记问之学,直到二十七岁才淡定地拿起书本。他的文章纵横捭阖,不失战国纵横大家的风范。“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他不似小儿子苏辙那样沉静寡言,也不似大儿子苏轼那样惊涛骇浪。他有的只是本本分分。我打开窗户,听着淅淅沥沥的中雨,仿佛看见苏洵,骑着毛驴在雨中渐行渐远的背影。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大雨来了,洒脱,放荡不羁。大雨似山洪暴发,似飞瀑从高山奔腾而下,似大海激昂澎湃,毫不留情地冲刷着大地。静静地聆听,你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花园,各种各样的花香从四面八方扑来,有时呛得你透不过气。听大雨声,我感觉苏轼向我走来。苏轼像大雨,他惊天动地,流芳百世。苏轼的诗像大雨,“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汪洋恣肆,笔扫千里。苏轼的字也像大雨,他的寒食帖号称“天下第三行书”,出神入化,笔酣墨畅。东坡的人生大起大伏,生前用诗惊动世人,死后也是受人敬仰。
在嘈杂的世间听雨,用小雨拂去纤尘,用中雨冲走烦恼,用大雨震撼心灵。
雨聲,永远牵动我的心。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中学学生】
点评
本文以“风雨”为线索贯串全文,由“听风雨之声”生发三次时空转换,巧妙地将“苏氏三父子”作为联想主体,依据各人个性阐发“雨声”大小、徐疾与“人品”的内在联系,揭示各具个性的人生轨迹,渐次点出作文主旨;结尾由古及今,用排比句强化“一夜坐听风吹雨”的人生启示,堪称“豹尾”。
【本版供稿/曹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