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手”插上思维的翅膀

2018-08-13 02:14镇文婷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抽象思维动手操作动手

镇文婷

摘要:“感性认知”是孩子初步认识数学概念的基础,丰富的感性经验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是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前提。本文就《角的初步认识》来说一说如何更好地进行感性认知与抽象思维结合,使思维更具深度,让“操作”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动手操作;感性认知;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73-01

数学教学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体验,感性的丰富的操作经验、活动经验是学习基础。如果光是进行机械记忆,那这样的教学是不具活力的,也是偏离教学目标的。同时,没有感性认识,也就不能上升到理性理解。“动手操作”是积累感性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能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得到结论或通过实践验证结论,这样学生的亲生体验就会变得灵活生动,所学内容也更加容易纳人知识体系。如何有效地组织动手操作教学?本人将结合《角的初步认识》进行探讨。整个过程将经历一个持久的、从具体到抽象的、由低层次活动进入到高层次的发展过程。

1.“观察”是基础,“比较”才有发现

“操作动手”不是孩子随便拿来就开始摆弄,而是先要观察比较。“动手”也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诸如对感性材料的认知。初步认识角中,第一环节,就需要提供类型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角。类型丰富是指,角的种类丰富、大小不一、位置不同等,使孩子对角的认识也不局限于一个或一种。低段接触的有直角、锐角、钝角三种,给予的角的位置也不一样,有正着摆放的,有其它方向的,有物体本来就有的固定的角,还有像钟面上这样可以变化的角,有单独的角,还有合起来的角。感性认知充分,为孩子抽象出角的特征做铺垫。

教师提供材料的指向也应该很明确。本节课研究的是角,就要在图中突出角。比如金字塔上的角、楼梯间的角、告示牌上的角……都要用线加粗突显出来,使研究对象更明确,课堂更高效。

“比较”则是引发思考的开始。开始比较,就要开始思考,抽象理性的思考就从比较发现开始。老师抛出问题:“比一比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发学生对图形基本特征的思考。学生在表述时可能不太完善,但要抓住他想表达的一些感性的零碎的变成有条理性的完整的语言,进一步提升认知。

接下来便可顺利成章的组织一次动手环节:“摸一摸”,“这个尖尖的地方,你们感觉到了吗?对,这就是角的顶点!”再“摸一摸”它的边,感觉是直直的!”学生刚开始对于顶点和边的理解刚开始还是比较空的,尽管真正的顶点和边是摸不到的,但还是可以通过这样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经历了观察比较再动手操作时,就会使“动手”变得有思维深度,使认知充满趣味!

2.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要反复勾连

在小学阶段,尤其低段,理性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反复再逐步提升的过程。这时就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渐开展。

第一次,从理性回到操作层面,初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后,要马上回到刚才找的物体上,再去指一指顶点和边。

第二次,从操作层面立马回到理性认知。此时需要呈现一道判断是否是角的练习题,通过正反例的习题对比,使孩子明确角的基本特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且边是直的。

第三次,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际生活。去生活中找角并介绍角,在此次动手实践活动中,应将上位的学习先抛给学生,帮学生做一个示范如何找角并介绍角,这节课上,我专门拍了一个学生介绍角的微视频,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找角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组织有序地找角活動,同桌之间互听互帮,不仅可以找身边的,还可以找教室周围的,使找角活动有效丰富。老师在呈现资源时不仅要呈现对的,还要呈现错误资源,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角的认知。

第四次,从实际生活到相对抽象的“做角活动”。经过前几次的反复认知后,学生的整个认知已愈渐饱满和完整。但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这时的动手操作,就是更具高要求的认知活动。做角时提倡学生用多种方式做角,实则是主动丰富角的概念的过程,通过做出的角,还可以发现,角是有大小的。从而顺利成章地引发更高思维的教学活动——比较角的大小。

这就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沟通的过程,步步为营,扎实有效。因而即便是“动手操作”也应多种形式教学相结合,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一步步将思维突显,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操作”有序有法,认知才会走向深层次

操作活动杂乱进行,像一锅粥在煮时,那就是在浪费课堂时间,学生也不会有成就感。相反教师有序组织,引导学生思维多样化,则会使操作课精彩纷呈。学生在“做角”活动环节,学生往往会被材料困扰,做角的方法单一,还会不遵循要求各种乱摆,因而这里就要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活动前要求导读,使学生明确做1个角,可以用不同材料做;学生在做角时有过程性指导,在全班学生出现困难时,先进行示范,展示一个学生的作品,再提示孩子还能用什么材料做角?发散学生的思维,必要时给学生一个抓手。给学生操作规范,激发学生操作时的思维,那“动手操作”自然就是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4.灵活变式,“动手操作”来帮忙

抽象思维往往是比较难理解比较空洞的,当遇到一些困难时,我们就要考虑用“动手操作”解决难题。出示一组角的大小一样、边的长短一样、位置方向不同的角,学生很难想到如何去证明谁的角大谁的角小,此时,不如让学生拿手头制作的角去试一试比一比,得出重叠法后,再去完善这个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用这种方法试一试。接着引出变式,出现一组角的大小相同,边的长短不一样的一组角,学生都异口同声认为老师所用的三角尺的一个角大,通过激发学生去动手操作,重叠比较后发现,这组角的大小原来是一样。这样的变式比较丰富学生对角的认知的外延,但在练习是一定要注意不同练习之间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最大功能地发挥练习的功能。

结合以上论述,我发现“动手操作”教学,不止是简单的纯粹的动手,它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正是我们课上所需要理清的,也是学生要去努力把握的。有层次有组织有序的操作教学才能使课堂一步步清晰,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才能让思维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习有生长感,学生有成长感和收获。也正是如此,动手操作才会插上思维的翅膀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抽象思维动手操作动手
浅论幼儿计算和幼儿体育教学
由“抽象”变“具体”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