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依托莲文化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

2018-08-13 18:33黄志超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

黄志超

摘 要:莲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有很强的德育功能。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绚丽多彩的多元文化,人们需要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保持高洁、高雅、高尚、高远的君子品行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农村中学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以“莲文化”为依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其日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学;莲文化;德育实践活动

一、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德育教师队伍

在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教师职业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学校要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从而感染学生。全体教师要积极投身师德建设,注重自身行为规范,以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为了使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受到洗礼,学校管理者应该根据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专门录选一些有关“莲文化”的书籍,借助网络技术,使教师逐渐提高自身对“莲文化”的认识。

为了使班主任的专业底蕴得到提升,学校应该定期举办“班主任论坛”,组建“莲文化”领导班子,借助互动研讨、参观班级、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一系列专题培训。以“文化育人”为基本思路,促进教师道德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将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以莲文化为依托,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环境文化的构建

学校在设计校园环境时,要以“美的规律”为依据,将“莲”的外形特点融入其中,使校园更加美观。学校在设计走廊文化时,可以选用一些关于“莲文化”的优秀作品,使学生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此外,在布置班级时要更加用心,将“莲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班级口号和目标。

2.制度文化的构建

学校在制订各种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将“莲文化”融入其中,并制订“莲花之星”奖励制度,这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可以鼓励学生自编自创漫画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根据漫画内容撰写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此一来,既可以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又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3.精神文化的渗透

“莲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编创一首有关“莲文化”的校歌,将所有的梦想和誓言都加入其中,使学生每每听到此歌,都有振奋人心的感受。

三、以莲文化为依托,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团结互助的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开展“月主题”活动,将特色和规范有效结合

为了使“以德育人”理念得到有效实施,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莲之精神”渗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能够树立良好的“莲品”,对其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以“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如莲之洁、莲之雅和莲之美等。

2.开展节日活动,将创新和经典结合起来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节目活动,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等,在设计节目的时候,可以将“莲”的相关因素融入其中,并结合一些现代因素,应用多媒体先进技術;也可以带领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培育莲子,并将这个过程写成作文,使学生不仅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还提升了科学意识。

3.开展志愿者活动,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每个学期,学生可以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志愿者回学校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如走访孤老寡人、爱心帮助、墨香传递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而且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4.开展读书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研读“莲文化”的读书活动,给各年级学生推荐关于“莲文化”的作品和书目,指导学生阅读,举行读书报告会、谈话会、讨论会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审美教育。

三、结束语

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面对多元文化的渗透、融合,发掘传统文化的优势,彰显教育的民族性尤为重要。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整个世界文化教育的发展,任何一个民族都以其独特的生存条件创造特殊的文化,为世界文化宝库贡献自己别具风格的文化创作。因此,以“莲文化”为依托,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王建垂.依托综合实践课程 打造无痕德育教育[J].浙江教学研究,2017(1):33-35.

(责任编辑:陶 静 闵 婕)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实施激励机制的做法与影响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赣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对策研究
给每个孩子一双腾飞的翅膀
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