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胜学
小学生思维能力尚且较弱,学习数学更是难上加难。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数学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学生在进行解题时,能够在不断的思考中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增强自身的解题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明确课堂练习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先明确其目标,保证每一道习题都有其针对性。首先,课堂练习具有很多作用。比如,简单直接的概念性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新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弄懂抽象的数学概念;涵盖刚学内容的应用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学会其实际应用;需要学生进行复杂思考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在一环接一环的解题过程中,慢慢打开思维的大门,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实用的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其次,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题目应当难度适中,达到锻炼学生解题能力的效果。在很多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授课方便,常常会直接把教材里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练习,而这些题目往往风格相近,内容简单,基本就只是在变个句式解释教材知识,这样的题目只能稍微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无法达到锻炼学生的效果,同时,题目难度不宜过大,否则学生在长时间解题却无所获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倦怠的心理,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后,设计课堂练习,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而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提起数学课堂,人们很难和趣味联想到一起,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练习的方法,设计出风格多样,内容有趣的练习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化题目开拓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通过改动题干内容的方式,变化题目,拓展题目内容,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对题目的创新性设计,能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里,改动题干,既可以是改变题目的條件,也可以是改变题目的问题,根据改动侧重点的不同,学生在进行练习时,获得的思维拓展方向也不同,对一道题目的多方向变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巩固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同学A和同学B同时从公路两端相距1千米的地方出发,相向而行,同学A骑车的速度是每秒4米,同学B步行的速度是每秒1米,问,从出发到同学A和同学B相遇,需要多长时间?对于这道题,我们在进行变化时,可以有很多方向。首先,我们可以改变条件为已知同学A的速度,相遇时间,初始距离,问题为求同学B的速度。其次,我们可以改问题为求相遇时两同学分别经过的路程。最后,我们可以考虑相遇之前的状态,问出发若干时间后,两人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就能逐步增加难度,延伸出更多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维。
三、实践操作深化理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一般都是在教师课堂上布置习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习题做得太多,学生几乎只是记住了教师教授的解题模式,然后套用这解题模式来解题,如果题目的类型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就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不知从何下手,所以说,这样的课堂练习其实是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在作业形式的课堂练习中,适当穿插一些实践性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有机会亲自动手去寻找答案,而非单纯的理论计算,在这里,实践性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生好动,好奇心重的特点,设计具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性课堂练习,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更加贴近数学知识,进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学生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对于实践性课堂练习的设计,可以是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这些物体有什么共通之处,然后让学生自己利用身边的一切物品,制作出三角形。然后,学生在亲手制作三角形时,可以用纸张剪裁,用绳子缠绕,还能将长方形的橡皮沿对角线切成两半,这样,学生在亲自制作三角形的过程中,能够轻易发现三角形的各个特性,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等等,而且,亲手的实践,会让学生对于三角形特性的记忆更加深刻,深化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不同习题,进行针对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合理安排习题难度,帮助学生把握解题方法;多样化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实践性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落实课堂练习科学设计,易化数学学习,增加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逻沙乡九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