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018-08-11 09:30赵玉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阅读习惯

赵玉珍

【摘 要】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习惯,完美人生的基础”。习惯可谓潜能开发的基础,人的潜能的自我开发与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古典文学;朗读背诵名;阅读习惯;积累的习惯;融入生活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朗读背诵名篇的习惯、课外阅读名著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让语文融入生活的习惯。那么如何在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钥匙。作为最基础的语文学科,要从转变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立足常规教学,突出课堂主阵地,注重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狠抓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促使学生有效的掌握语文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读、写、听、说等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朗读背诵名篇的习惯、课外阅读名著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让语文融入生活的习惯。下面就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汉字是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极具魅力的语言元素。认识汉字,写好汉字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中学生尽管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语汇积累,但是在作文中错别字多,书写散乱的现象依然严峻。从目前的中学生普遍的情况来看,由于作业量大,小学时的一点写字基础到了中学里几乎是荡然无存,写出来的字很少有美感的,有的甚至连自己都不认识。对于中考语文试卷来说,文面的整洁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的评分,所以字写得好不好,有时直接关涉到个人的前途。敦促学生认真识字,写好汉字,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学好汉字的重要性,通过一些错别字酿成严重后果的案例说服学生,识字是一个社会公民最起码的文化素养和要求。然后从汉字悠久的历史“六书”造字法和汉字的演变为切入点选择精彩汉字故事,讲给学生。《语林趣话》是一个很好的电视栏目,后来出了相关的图书,我们可以推荐给学生,在欣赏阅读中,他们会为汉字深刻的文化内涵所吸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倡导学生提前预习识字,课前老师以版演和多媒体的方式检测学生音、形、义的掌握情况,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决不能将识字教学淡化或抛开,一味的搞阅读或作文教学,如果长期下来,我们就抛开了学习语文的根。当识字数量和质量达标以后,第二步应该是让学生写得工整优美,富有书法的艺术美。一是分学期按计划让他们描影临摹大家的正楷钢笔字贴,毛笔字贴,目前书写的字贴内容非常丰富。练贴的过程既是对性情的一种磨砺,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欣赏,一手苍劲劲有力、清秀隽永的字,会让人看了产生艺术美的熏陶,同时在答卷考试中,也会给你的作文评分带来意外的惊喜。每学期不定期举办钢笔书法作业展评和比赛,并鼓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在书法杂志上投稿。同时让学生养收藏字贴,欣赏字贴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多识字,写好字的浓厚氛围。

二、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并且明确指出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在我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有关朗读、背诵的佳话,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古典文学和当代美文都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本人除了指导学生读好领会好课本中的唐诗宋词,诸子散文。更多侧重于课外名篇的有计划诵读,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演,让学生诵读经典唐诗宋词,并做赏析评价,并将这些作品抄写下来归类整理。有时我把名家的配乐朗读展示给学生欣赏,有时我会把视频画面情景和音乐诵读播放给学生,让他们接受经典美文的艺术熏陶。小组之间也可组织配乐诗朗诵比赛、三字经背诵比诵。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想素养,这些反复训练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会成为推动我们语文教学强大的动力。

三、培养学生赏析名著的习惯

“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学生必须树立大语文意识,光靠课堂上老师讲的和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老的俗语一直在提醒学习者学习贵在积累。只有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主动积累的学生才能够在语文学习上真正成功,最终也必然有好的成绩。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语文学习无法速成,一点一滴的积累几乎是必经之路。见多识广,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考场上胜人一筹,而且对其日后的生活及交往方面都有所帮助。

按新课标大纲要求,我把书目推荐给学生,然后每学期让学生制定名著阅读计划,每天应完成1000字以内的课外阅读。然后让他们做读书笔记,摘抄或心得交流,学期结束时举办名著阅读知识抢答赛。有时我把百家讲坛的部分光盘实录播放给学生,让他们跟名家者寻找读懂名著的突破口,或跟着电视剧的节拍,一面看电视,一面读书,学生的印象会更为深刻,初中三年,学生读书的热情和习惯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日俱增。有时,我还聘请一些专家,给学生做名著专题报道,让学生领略名著的博大精深。

四、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

根据著名的遗忘曲线,要获得永久记忆需要及时的重复。在阅读时碰到一些妙语要及时地记录下来, 以便于日后反复理解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常做读书笔记有助于我们有效记忆重点词汇语句,反复阅读、消化以后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漫长的积累过程,而事实也证明,勤做读书笔记不失为一条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很重要。这一环节,老师平时要多可以督促和提倡,可以利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阅读、记诵,也可以选择一些精华汇编成册,挂在教室里供学生阅览。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做勤快的有心人,我接每届学生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精致的素材积累本,将读书过程中的名言警示,新词妙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抄写下来,有时也倡导学生把一些生动的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故事会的形式进行交流点评,条件许可的还可从报刊杂志上做剪贴,办手抄报专辑,也可建立自己的博客网页,把自己喜欢的文章保存下来与大家分享。

五、培养让语文融入生活的好习惯

生活与语文学科息息相关,从口语交际到書面表达,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现象的存在或运用。首先我们不能只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更多的学习知识是为了生活的实用。编辑手机短信需要语言,和人交流需要语言。每年春节我会让学生自编自写对联,元旦给全校师生写一封慰问信,三·八给妈妈编辑一条短信,教师节给老师写一封信,中秋节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有时候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实践,去写调查报告,例如:去大街小巷找错别字,拟商业公益广告,到民间乡下去搜集民俗方言,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觉得语文很实用,生活离不开语文。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教师做起,教师自身要改变旧习惯,养成好习惯,转变观念,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培养学习习惯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的智慧和恒心,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只要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努力、正确指导,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这一有效载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相信我们一定能在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大有作为,收获辉煌灿烂的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阅读习惯
更正说明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受众意识——以德庇时英译《好逑传》为例
写在改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