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西英
【摘要】中小学数学课程在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适的方式提升两类课程的衔接性,优化中小学数学衔接过程的完成质量是必要的。当前的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在学习思维上的发展设计课程教学规划,缺乏对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过程的正确认识。本文就如何建立基于思维发展的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模式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思维发展 中小学数学 衔接教学 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34-01
引言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数学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来优化不同阶段数学教学,实现不同课程的衔接是当前教师应当进行研究的问题。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课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教学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建设需求和学生的思维变化对衔接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一、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价值
实现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衔接设计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中的现实性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重视,优化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案设计。针对教学课程衔接进行研究可以促进不同教学阶段教学质量的提升,优化数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实现课程的健康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建设过程中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来设计课程衔接方式,对优化课程教学质量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我国义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对学生正确学习思维的培养,因此,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来完成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衔接,设计新式的课程内容推进结构,对于促进教学课程的完善,优化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二、当前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就当前的教学发展来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过程的质量仍然不高,由于课程内容上的差异以及思维发展,部分小学生在进入中学进行学习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中学课程的教学注重对知识的扩展性学习,小学固有的学习方式无法满足中学的学习需求,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造成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不当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
1.课程设计缺乏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优化。在当前的教学发展过程中,课程设计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维衔接存在关注和考虑上的不足,教学方式以及内容设计并未针对学生在这一阶段思维变化进行优化,造成了当前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进行质量的下降。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的教学观念以及思维发展作用没有清晰的认识,数学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的教师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教学,对于如何优化思维培养过程没有进行考虑,导致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质量不高。
2.缺乏整體教学衔接规划。当前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存在矛盾,部分教师认为中学课程之中应当对部分旧内容进行重新教学,以便于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而另一部分教学人员认为重复内容的存在影响了教学进度的提升,影响了中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也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教学资料的编写人员不同,导致中小学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和缺失现象,使得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内容跨越较大的问题,影响了两个教学阶段的正常过度,影响了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教学目标把握存在问题。中小学数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初中教学中应当将重复内容进行深化教学,加深学生对旧有知识的认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学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明确,导致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未能进行深化教学处理,实际教学中教学无法结合教学阶段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改变,造成了不同教学阶段知识上的连贯性交叉,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三、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设计措施
1.突出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数学学习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因此,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应当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等进行优化,针对思维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不同,教师应当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以便于加强中小学教学衔接中的连贯性,推进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也要结合中学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计划和目标,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全面规划,推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终生发展。
2.加强不同阶段课程的连续性。要整体把握中小学数学课程,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连续性、统一性、整体性。教师要从教材的视角对各个学段内容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建立相关知识系统,并逐步建构清晰的序列。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的基础关注重要的数学内容和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上下贯通、有机衔接、螺旋上升,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数学理解上的困难,要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排就不能完全按照数学的逻辑顺序来编排,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的加工,既要注意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性,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智力发展水平,按照儿童学习心理学的要求,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建立优化的知识结构。
3.突出数学教学的逻辑特点。教师从知识的视角对具体内容的数学本质进行细致刻画,揭示知识形成的内在逻辑线索和不同学段的教学关键,明确中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结构。教师不仅要了解数学教材的整体编排结构和线索,要掌握教材内容的数学精神实质,明确数学学科独特的教育价值,还要重视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从内容上看,衔接可分为垂直衔接和水平衔接。垂直衔接即为继续性,水平衔接即为统整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特征,抓住数学本质,采取不同的衔接方式,给教师与学生以自主的调整空间,并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衔接方式。
四、结语
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有一定的差异,两部分的数学教学呈现为递进关系,在这一阶段中,数学教学人员应当在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之上设计合适的教学衔接方式,避免衔接阶段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推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S].教基二[2014]4号.
[2]田慧生.加强学科统筹深化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4-06-23(8).
[3]杨九铨.关于课程衔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