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历史及内涵建设分析

2018-08-10 09:10徐鹏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师德内涵

徐鹏

【摘 要】师德是教师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在教育过程中要严格恪守的道德规范。现阶段,国内依然有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负面现象与新闻。而从师德历史及内涵这一实践展开分析,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渠道之一。本文以师德历史及内涵为载体,分析师德涵义、历史与实践探索,并从人文内涵、制度内涵、时代内涵等层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师德;内涵;职业道德素养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学校师德内涵的建设得以陆续推进。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以教师为核心,即教学品质与层次在一定层面上取决于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新时期下师德的良好建设,不仅仅是微观层面的职业道德提升问题,同时是不同时代背景下教育界的与时俱进。

一、师德概述

(一)师德涵义

师德,指的是教师必须要有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在教育过程中是要严格恪守的道德规范。

师德体现为普通职业道德,即教师自身的政治立场、价值观与法纪活动;师德体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恪守的道德规范与原则;师德是教师自身应当具备的高尚情操。

总体来讲,关于师德涵义的明确,已脱离了简单的工作范畴,更多的是以教师自身为核心提出的系列道德规范。

(二)师德建设必要性

高中教师的道德素养、身体素养、文化素养等随着时代发展,处于逐步提升状态。但受现代社会中拜金思想、个人主义等负面价值观的腐蚀,从宏观层面上导致师德层次有所下降,而怎样应对这一现象成为了一大难题。在现代社会推动与需求下,应当以师德内涵建设为着眼点,从不同层面来优化高中教师师德建设,逐步提升师德的层次,为培育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师德建设实践探索

(一)師德历史概述

师德,是独具历史特色、传承特征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其内涵有所差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党和领导人在积极倡导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中道德建设的同时,强调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结合时代元素来投入建设师德。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深入建设教师,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与师德层次。

(二)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国各级党政、人大机构均陆续制定并推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关的意见与文件。不同地区的教育厅、教工委等陆续推出了当地学校建设师德的系列规范与意见。通过上述方面的推进加强,在规范高中教师师德师风,培育提升其良好职业道德素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

三、师德内涵建设思考

(一)制度内涵

制度化内涵建设,指的是教师在注重自律的同时,受他律性规范。自律性师德的产生,是道德标准内化的表现。而制度化道德内涵建设则带有一定规范性、目的性,是立足于社会一般道德规范而制定的。针对教师个体而言,制度化内涵的普遍性与必然因素属于外在层面的约束与正面引导。

(二)主体内涵

在师德建设中,教师占主体地位。师德建设的推进是以教师为圆心所进行的,强调对主体观念、行为的引导,从而优化主体职业道德素养的道德调控机制。在常规师德建设下,普遍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缺乏对群体性效应的正确认知,通常在师德建设中将个体凌驾于群体之上,以致于道德主体无法实现师德的有效规控与建设。

具体来讲,教师及教育任务并不是独立存在或完成的,离不开教师间的互相沟通与群体效应。深化教师在师德方面的认知,不止要引导其注重自身主体地位,更要了解群体师德的价值因素。

(三)人文内涵

在师德建设中,同样要尊重教师主体的社会因素。打造“以教师为本”的持续性管理体系,表现为日常生活、工作中对教师的一切管理,都要以尊重教师需求、保护教师基础合法权益为前提,形成服务意识,建立高中教师培训体系,针对不同教师需求来设计相对应的职业生涯方案。完善师德激励体系,以个体职业发展需求为大前提,打造多路径监管反馈体系,从内在、外在两层面来推进正面典型推广,有效处理当前由于部分师德失范问题,而引发的教师群体被群起而攻之的负面现象。

(四)时代内涵

以科学发展观为宏观战略的师德建设,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要将强制型道德教育与管理模式,逐步转化为“以教师为本”的建设引导模式。尊重教师的个体特征以及不同职业发展需求,各高校应为其提供合理的精神、物质支持,包括各种必需的软性服务管理。

高中教育的重心任务在于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教师个体、整体师德层次,则是培育学生的一大影响因素。时代下赋予的师德内涵,要求在加大对教师的法制、传统师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引导教师对当前存在的师德示范问题、现状进行总结,深入了解其中的负面影响,进而反省自身师德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师德内涵的内化理解。而学校方面,同样要加大建设软硬件设施,完善校园环境,及时处理教师存在的负面情绪,为提升师德水平提供良好环境与条件。

结语

师德,是教师得以高度自律的表现。而师德内涵的丰富、建设,则必须以教师主体的自我反省、自我提升、高度自律为前提,通过饱含师德的教育,才有可能建设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形成积极追求教育善的长效内在驱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映晖.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18(08):79-81.

[2]胡新峰,李威娜.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构的理论前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3):79-82

[3]陈连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高等教育实现新发展[J].中州大学学报,2018,35(01):112-114

[4]王荣.德性:教师道德成长的内在要求[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6):16-21+40

[5]吴晓雯,李娜,王雪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09):124-125

[6]杨晓宏,杨方琦.关于高校培养卓越信息技术教师问题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6):5-15

[7]张祎.论习近平道德观指导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 淄博师专学报,2018(01):68-72

[8]任红宁.小议师德师风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8(04):53+57

[9]李慕堂.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4):6-8

猜你喜欢
师德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内涵漫画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