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华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只要突出实践性、艺术性,渗透创新性,体现自主性,就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养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兴趣;学习方法;创新
现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我们教师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科技建设型人才。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同时我们还要思考,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学生的“自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学生“自能”的程度是评价学习成败的关键。
新课标也同样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華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初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所以,我们教学语文时,不能专注一种技能进行教学,而应兼顾“百花齐放”的效果。因此,我感到,对语文的教学或是对学生的启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兴趣是学生求知的欲望
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教材上的相关内容;二是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三是让学生课前观察,发现问题,收集材料,激发他们去创造;四是自己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创造;五是走出教室,在特殊的氛围中激发交流欲望;六是设立口语交际平台,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让他们走入社会,实践相关技能等。
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程标准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来设计,第一次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提高到这“三重”之一的位置。这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把视角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我在课堂上给他们创设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如:教学《养花》,通过课堂辩论,正方、反方的互诉理由,学生把课本中养花的喜、忧、哀、乐等理解得相当深刻,并结合实际谈到环境美化、陶冶情操。这样,教师真正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促使老师把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阅读方法、背诵方法、积累方法),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即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三、思维的启发,创新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指以事实和已知知识为依据,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信息,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让思维自由驰骋,形象化地构造出新的图景,从中领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延伸教材,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在设计导游解说词、小记者采访、辩论会,首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采用各种方法,如:设计导游词,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比喻、夸张等修饰,风趣诙谐的语言、优美的景物描写、历史小故事等方式,对不同的景物采用多种方法,这就启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再比如:记者采访,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不论是记者还是观众,他们在交流中都有会有创造性的问话、答语,这无疑是启发了学生创造想象,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许多人认为,创造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其实我们每个正常人也都有具有创造性,都可能有发明、有所创造。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尝试。例如:在口语交际的有趣小实验时,师生共同进行用塑料板吸小纸屑,看小纸屑的变化,通过实验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再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实验,边做边讲实验过程,讲小实验蕴含的科学道理,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做的过程肯定会遇到一些小问题,解决问题就需要学生创新性地思考,这无疑启发了自我创新。尤其在动手操作时,有许多同学做出了自己创造出的实验,如:用琥珀制作雕像、用纸编制手工等,这些创新性的演讲尝试就启发了学生口语方面的创新,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创造性的种子需要你去播种、深耕细作、施肥、培育好土壤、浇水。作为一名园丁,让这些创造的种子驰骋在广阔的田野之中,让它迸发出令人欣喜的光亮吧!这些种子只有汲取了相关营养,才能迸发出不可想象的力量!
我将秉承认真学习、勇敢探索的精神,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分类辅导,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