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情境创设

2018-08-10 09:28章小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有效性课堂教学

章小波

【摘要】本文从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真实现状入手,提出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对在科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教学情境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要求、合作探究、科学实验、生活资源等方面进行情境创设,克服传统认知活动的缺陷,使学习成为情感体验的活动,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50-01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课程新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上。要以生为本,创造学习科学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視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片面,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情境泛滥的现象,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形似而神离”。这就失去了情境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科学教学情境认识和有效性创设的策略。

二、教学情境的界定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学习情境)相联系的,所谓的学习情境,就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生活事件,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设计的真实性或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师要把学生放到真实的生活情境、社会情境之中,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不断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整合在一起,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

三、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正视学生的要求,创设学生适合的的情境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面对的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变的阶段,渴求丰富多采、欣赏标新立异,不愿意迎合他人、逆来顺受。这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堂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灵,更有针对性。

新型的课堂教学观,教学不是消极地完成任务,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改变教师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困,做到胸中有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新型的课程观,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积极挖掘教材的思想价值,综合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同时积极寻找生活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和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成功;新型的学生发展观,不能将一个固定的目标加在每一个学生头上,要充分尊重个体,努力体现主体发展过程中的人文主义思想,面对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应想到一个学习者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的反叛,拒绝被当作一个客观的容器输入,这需要教师良好的职业悟性和学术素养。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设学生协作的情境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人心,作为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要改变教育观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要毫不含糊的占据我们科学教师的头脑,新形势的科学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还自主、民主的教学模式于学生。

新课程的一个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科学地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科学学习,体验教学活动中的成功,提供一种学生适合的学习情境。改变“让少数学生体验成功,多数学生体验失败”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小组讨论、小组课题、全班交流等合作性的学习活动,搭建更为开放的学习舞台。

在科学教学中,由于个体的智力结构的差异,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常会出现“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精彩场面。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课堂上,科学的探究、辩论、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精彩纷呈。而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学生的合作,都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三)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创设生活性的情境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让他们在熟悉的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每个学生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现实之中,他们的世界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他人有着感性的认识,而科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卫生保健、生态保护等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创设生活情境的资源。

(四)利用科学实验,创设兴趣操作的情境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符合一般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应用。在小学阶段儿童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知,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手脑并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激活思维。作为研究科学问题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操作活动。“学生手指尖上充满着创造”,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欲望,可以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

(五)拓宽渠道,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起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往往只有感到疑惑时,或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时,才会产生思维的冲突和碰撞的火花。真实的问题情境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科学课堂中,设计一个好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成了教学设计的关键,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法中,创设有效性的学习情境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创设一些学生要求、适合、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让学生过上幸福、愉悦、高效的课堂生活。

参考文献:

[1]《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式、主编:昊永军.

[2]《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主编胡明根.

[3]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7.3.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有效性课堂教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