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勇
(海南省昌江县乌烈中心卫生院,海南 昌江 572728)
小儿肺炎是儿科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均会引起病情恶化,严重时可能导致患儿死亡。对于不愿意打针吃药、体质较虚的患儿具有明显优势[1-2]。现就我院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详细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肺炎,病程低于10d,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PCT等水平升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损伤、酸碱失衡、消化道感染、重症肺炎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个月至7岁,平均(3.8±1.2)岁;病程2~8d,平均(3.8±0.6)d。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1个月至8岁,平均(3.7±1.1)岁;病程2~10d,平均(3.5±0.3)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结合病原菌检查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患儿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细菌感染患儿选择头孢类抗生素或青霉素。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中药配方:枇杷叶10g、薄荷10g、紫苏子12g、枳实12g、藿香12g、麻黄6g、生半夏6g、大青叶20g、鱼腥草30g、黄岑15g。中药研磨成粉末,以凡士林调和成糊状,取少量均匀涂抹在医用敷料上,根据患儿临床发病特征选择在膻中、膏盲、天突和肺俞穴贴敷。贴敷之前以火罐拔吸,以姜蘸取白酒擦拭皮肤,贴敷6~8h,每天贴敷2次,2d为1疗程。若贴敷期间出现皮肤红肿或刺痛则要立即撕下,并以温水擦净皮肤。若出现片状或点状红润、瘙痒、疼痛、皮疹则立即停药。
观察两组咳嗽、气喘、发热等消失时间,评价其临床疗效。①治愈:治疗后咳嗽、气喘、发热等消失,且肺部噪音消失,各项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②好转:治疗后咳嗽、气喘、发热、肺部噪音等好转,实验室指标好转;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 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 d)
小儿肺炎发病期间除了呼吸道症状之外,还可伴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婴儿还可有拒食、呛奶、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3]。中医学对于小儿肺炎的研究有很多,认为小儿生理功能发育初期抵抗力低引起外邪入侵而发病。加上小儿肺部、脾胃功能不完善,痰浊内蕴,肺炎发病率增加[4-5]。穴位贴敷就是中医外治的一种常用方式,在对应穴位上贴敷中药制剂后通过穴位与药物共同作用发挥治疗疾病的效果[6-7]。人体本是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联系全身的一个整体,经络作为气血运行通路,发挥着运行气血、抗御外邪、沟通内外上下的作用,因此可经体表用药而治疗内在疾病[8-9],经穴对药物具有放大效应,经络系统电阻低,穴位贴敷药物后可在对应组织器官产生药理效应[10]。中药穴位敷贴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搭配任何其他疗法时疗效更佳。
本文贴敷穴位选择膻中、膏盲、天突和肺俞穴,其中膻中、肺俞穴具有肃降肺气、理气止痛等作用,可激发免疫功能。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在小儿肺炎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