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当今较为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信息技术使传统教育发生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以直观、生动的方式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面对新课改的实施推进,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如何有效融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小学数学老师迫切需要关注和探究的课题。以下,仅是我个人对这方面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应用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小学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小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具体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他们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从而使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
一、 信息技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面对的是静态的课本教材,小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原本“无声”的课堂变化为“有声有色”,将呆板的课堂变得生动,有效调动起学生参与积极性,改变了这一现状。
例如《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海底总动员》的动画,观看完后,我趁学生兴趣正浓时组织学生一起开展游戏,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海洋鱼类的照片用多媒体展示,每组照片中,都有角的存在,如:鲨鱼的牙齿、多莉的尾巴等,从而引出“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存在的“角”,生活中还有哪些“角”的存在?从而使学生对“角”产生一定的认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再如在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我采用故事导入,通过形象的画面伴随音乐,让学生在《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中思考:为什么猪八戒想要得到更多的西瓜反而分到了最少的?从而引出分数的异分母比较大小怎么比的认识点。
这样,运用新媒体技术导入新课,有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闸门,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教师成功引导学生思维,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教学过程得到最大优化,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二、 信息技术贯穿课堂,突出学科重点难度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将信息技术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联系实际生活做拓展,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透彻,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重点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加事半功倍。
如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对称图形》时,学生对抽象的概念与讲解理解不够透彻,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下载了各种图片,包括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在对称图形中又有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诸多的对称图形,准确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在讲授《圆的面积》知识点的时候,要想求圆的面积,直观上看上去无从下手,因为比较抽象,学生容易懵掉,所以,我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新颖的展示方式教学:首先把圆分成若干份,把圆分成的等份额越多,那么由此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但其实其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1/2,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r。因为圆的周长=πd=2πr,所以圆周长的一半=πr,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 信息技术融合练习,实现知识动态传递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尤其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练习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生数学知识之间的动态传递。
比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一个“飞机救人”游戏,将数学算式当作救人的梯子,学生算对一个算式,梯子就降一级。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我在多媒体中呈现《静夜思》《锄禾》等五言诗,让学生算一算其中一个多少字,单调的乘法口诀与语文古诗相结合。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数学互动工具软件按指定分数給图形填不同的颜色,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置不同的难度,学生可以自主设置练习程度,这样,因材施教,运用计算机将枯燥的练习内容形象化,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在当代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有效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成功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难点和重点。因此,面对新课改在我国的深入实施推进,我们要积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以合理方式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教学功能优势,做到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起到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的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宏伟.计算机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活力,2006(2).
[2]刘永兵.计算机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作者简介:
马晓玉,江西省九江市,江西省共青城市西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