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特点,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直观教学思考;学生思维特点
一、 学生的思维特点
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为思维使人类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与内在的规律。而在人类的思维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思维发展特点并不一样。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有它独特的规律。皮亚杰将人的心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心里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但是思维的活动还是要依赖于具体内容。这一阶段的思维特点具体如下:
(一) 有着直观形象思维
这时期的儿童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很感兴趣,并且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年级学加减法的时候,当你问“3-1=”时有很多学生不能够马上给你答案,但是当你摆出3根小棒,再从中拿走一根的时候,再问还剩下几根?很多学生就会马上告诉你等于2。在他们认知事物的时候,他们会把题目与实际联系在一起。脱离实际物体的支撑他们难以想象出来。
(二) 有着初步抽象思维概括能力,但是不够深入
低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不强,当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概括能力。当做到“2、6、10、14、18、”学生很能够很快的知道接下来的数应该填22,他们分析题目并且进行概括,知道每个相邻的数差4。这个时期的学生虽然具备了初步的思维概括能力,但是在思考问题时不够深入,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做到“2、3、5、、12、17”时大部分学生就找不出这些数的变化规律了,他们不能够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差也是变化的,这与学生的思维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三) 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
小学生的控制能力弱,不容易使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上课容易走神,容易被身边的事物所吸引,有时候一个小动静就能使他不注意听课。
(四) 思维的灵活性不够
小学生经常不考虑客观条件的变化。“王阿姨做一个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的圆柱体的纸筒,她想给纸筒的侧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多少彩纸?(得数保留整数)”在做题的时候,学生能够根据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来,3.14×3.2×2×5=100.48(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但是在保留整数的时候只记得以前的四舍五入的方法,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来保留整数。具体到此题中保留小数的时候应该是约等于101平方分米。
二、 直观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小学生处在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要以具体形象为依托,所以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一) 利用事物演示,增强直观
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学习到生活中较少接触的事物,让学生凭空去想象很难想象出来,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圆柱体积之后学习圆锥的体积的时候。借助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容器,让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的关系,从而发现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即V=Sh/3。通过实物的展示,学生自己总结概括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不仅加深了对圆锥体积的理解,还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强直观
因为条件有限无法让学生观察到实物,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我们的电教手段,例如,讲到圆的面积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圆怎么转化为长方形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与长方形的转化,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 放手让学生操作,增强直观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小学生都有着好动的特点,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应该注意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多给他们动手的机会。在活動中学生可以有多个器官进行协同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
(四) 重视直观感知,培养学生直观能力,突出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从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画直观的示意图来帮助理解题意,特别是在解决稍微复杂的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中。假如不采用画图的形式很难搞清楚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例如“一根两米长的圆柱形的木材,截去一段2分米的小圆柱后,这个木材的表面积减少了 12.56,原来的木材的体积是多少?”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学生很难从题目中发现减少的表面积跟圆柱的体积的关系,通过画图,很容易就会发现减少的表面积就是减少的2分米长的圆柱的侧面积,从而可以求出这个圆柱木材的底面周长,进而求出原圆柱木材的体积。又如“一条马路长200米,小亮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度从马路的起点出发,当小亮走到这条马路一半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终点,然后小狗返回与小亮相向而行,遇到小亮以后再跑到终点,到达终点以后再与小亮相向而行……直到小亮到达终点,小狗从出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画图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小亮一共走了200米,而小亮的速度是小狗速度的一半,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小狗走的路程是小亮的两倍,所以小狗走了400米。从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成我们可以直视的图形,将复杂的问题具体化的过程。
(五) 重视直观图形与数学符号的转换
在学习了反比例的意义后,教材安排了反比例图像的初步认识,借助了直观的图像来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变化特点。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利用描点法连线的方法,根据例题给的数据,描出各个点,从而画出大概的图像,通过观察图像中各个点之间的变化,清楚地知道图像中两种量的变化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六) 重视数形结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安排了《数与形》例题2“12+14+18+116+132+164+……”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采用了通分求和的方法,但是最终也没有人能够做出来。在这个时候在展示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出示教材中展示了如何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题目,展示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也就是题中的12,接着又将其中12的分成两份即14,接着又将其中的14分成两份即18……这样依次推算出这个例题的答案是1。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解答“1-12+14+18+116+132+164=”,经过例题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可以根据图像算出这个题的答案是164。这样让学生明白数形相结合方法解题的优点,引导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解题。
总而言之,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发育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的直观教学手段,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赖桂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县华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