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
摘 要:读写结合是传统教学模式精华的体现,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且通过实践也证明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教师应该对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关系进行科学的认识和处理,使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得到全面的提升。本文提出了促进读写教学的一些建议,希望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培养习惯;读写结合;家校协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4-01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4.090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空间有所延伸,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课上教学,还要兼顾课外学习,阅读要求数量较之以往,涨幅较大,学生写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不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将读与写融会贯通,正如张田若曾言“阅读教学一定要把写挤进去”,生搬硬套,导致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初效未显。读写结合应由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锻炼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善于以词情达意,抒本心之言,有效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本文基于新时期教育改革要求,立足于一线教师教学角度,以读写结合为切入点,对新课程的教育改革应该如何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提出几点建议,旨在拓宽各位同行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吕叔湘先生要求的博众家之长,攻他山之石,二者兼容。
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国古语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动笔,视为不读书。读书动笔是古人留下的传统读书方式,读书与动笔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积累必要的知识点,通过写的过程,使大脑飞速运转,边读边记,邊记边想,对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梳理文章脉络,把握课程精髓。纵观古今,更有“革命老人”徐特立言:“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同样强调了动笔的重要性。小学生对知识应用读写结合,处于学习的阶段,无法迅速掌握技巧,也无法在很快时间里掌握课程精髓。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动施教的地位,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将书本知识的表达过程中,无形中就达到了“读写交融”的目的。
二、读后感习惯的培养
学生读书期间的笔记整理,更多倾向于对现有知识的直接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可以有所进步,不过其实质为归纳与总结,学生并未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所思所想、情感表达不能很好实现。鉴于此,可以以此为前提,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阅读中的情绪积累能够表达出来。教师不需要限定内容,无须拘泥于形式,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小学生并未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内心仍然留有一片纯洁之地,阅读文章过后,必然会产生一些感性想法,教师就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情感赋予文字中,从学生跳跃的文字中,用心去感受学生内心的一片澄澈。
三、培养学生“照猫画虎”
学习永无止境,创新性思维是事物向前发展的真理,创新的基础就是“照猫画虎”,即仿照阅读文章或书籍的段落、形式仿写例句或例文。每个人呱呱坠地后,经过成长,咿咿呀呀学习说话,再到蹒跚学步,甚至写作文,都是模仿的体现,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培养方可见效果。由于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未完全形成,词汇语言的积累也只是九牛一毛,因此小学生想要写出一篇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的文章极为困难。小学生写话、习作是学习写作的开始,因其特殊的年龄阶段使然,所谓的“仿写”就成为培养创作的基石。小学生不仅可以仿写语文课本的优秀之作,也可以仿写阅读素材的经典段落。“仿写”包括结构仿写、遣词造句仿写以及风格仿写,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期间,恰如时宜地引导学生创作佳句,指导他们运用好词好句,作为抒情的载体,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四、组织读写结合活动
读写结合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得以实现,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具有活泼好动、爱贪玩的特点,经过教师适时组织读写结合活动,能够落实读写结合在小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知识竞赛,用竞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踊跃地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中去。随之,竞赛结束之后,组织学生针对此次竞赛的组织方式、活动内容创作读后感,让学生利用阅读的业余时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实现读写结合的目标。活动形式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组织形式,教师只要根据活动的主题,以读写结合为切入点,设计内容,组织适宜的活动形式,结合小学生性格特点,通常效果颇佳。
五、培养“读写结合”观念
读写结合的载体为学生阅读的文章,教师立足于文章内容,再结合“写”的要义,平时多加训练,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写作、阅读与思维观念的“三位一体”,采用以读代写、以写促读的方式加以训练,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同时也将读写结合理念深植于学生心中。
六、家校协作,共同促进
学校可以与家长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培养的过程中。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谈举止会给孩子带来重要影响,孩子也会在有形无形中去模仿他们的行为。为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楷模。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家长协作,多加注意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尤其是孩子们的阅读资料,要适时交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根源上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结语
读写结合是近些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使其能够掌握该方法的学习要领,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提倡学生应用该方法,不断提升他们的个人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阁杰.立足教材,读写结合[J].新课程学习(中),2013(7).
[2] 王瑾.“立足课本,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4).
[3] 宋祥贵.立足教材,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J].小学语文教学,2014(17).
[4] 欧雯.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5] 高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