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8-08-07 10:54吴寒殷
祖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吴寒殷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持续进行,网络化教学方式在各阶段教学中都开始广泛普及。初中教学也在改革之列,遂结合传统,推陈出新,酝酿了一番重大的教学突破。时代在发展,而初中教学的发展模式仍然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没有被广泛应用在实践中。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初中科学课程,对信息技术环境对初中教育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初中科学课程 教学模式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是指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今,科技取代人力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中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时代变化要求,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角度也越来越多元化,开始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等能力。因此,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是历史之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正确选择。

一、当前初中科学课程现状

在传统的科学类课程教学中,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并做出响应反馈。对于知识的反馈与掌握,完全通过习题与想象来进行。尽管一些学校开创先河,引入了实景模拟、实验示范等教学手段,但仍然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基本体系。在这样一种古板的教育体系大环境下,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兴趣一度降到冰点。本阶段,学生的身心在逐渐完善与健全,学校应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努力促成学生对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搭建,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秉承的是分数之上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的目的也从单纯的能力提升变成了满足学校的分数要求,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逐渐降低,完全地被动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在早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当学生走向社会,到达更为自主的平台,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格外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辨方式会让人终身受益。

正因为上述原因,教育工作者应该就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优化传统教学方式,真正提高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兴趣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学校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同时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兴趣度不高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利于积累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高新技术的进步同样可以克服恶劣天气、突发事故等对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线上教学,实现远程的授课与反馈。

二、初中科学课程的信息化改革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一些可供学生学习的平台也逐渐增多,这为学生的学习也创造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学生学习的途径不再仅限于课堂,这都归功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科学课在开设之中,是希望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普遍约定俗成的规则,了解到事物运转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科学课必须开在实践的基础上。在初中课堂,科学课一般分设生物、化学、物理三科,引导学生从直观、微观以及生物界来看待世界,科学课也因此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担。所以,笔者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提出以下观点,促进初中科学课程的改革工作。

(一)模拟探究实践

科学是通过观察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规律,并抽象出来的第一产物。在初中开设这样一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能形成科学认识自然的意识,并形成科学探究思维。但是,在接触科学学科之初,学生想要充分理解知识,却并非容易的一件事。因为科学现象虽然是具体的,客观实在的,但是学生真正需要学习的客观规律却是抽象的、高度概括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以最高的效率完成知识体系的搭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借助辅助手段,例如模拟实验等,来进行辅助教学。辅助教学的优势是直观,但往往其开展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成本,且需要准备实验器材等。不仅如此,其课堂效果也未必能达到预期。

而如今基于信息互联网,模拟实验探究也可以不再需要实验工具,就可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进步,可以将包括实验过程、实验器材、实验结果的虚拟实验内容完全地模拟出来,也可以将一些我们现实中制作有困难、危险系数高的实验虚拟出来,呈现给学生直观的画面,这样做也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更为直观、表象更为丰富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对一个简单的问题,能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在牛顿定律教学时,计算机模拟小车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加速度与小车重量以及砝码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师也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实现了实验室加减砝码和平衡摩擦力的过程。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得益于现如今一些三维制图、动画制作等技术软件的进步,这也是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

科学,是来源于实践,而最终又要服务于实践的一门学科。所以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人类接触科学之初,只是赞叹实验中多次出现的现象的奇妙,而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家则将这些抽象出来,以数学形式、概念模型等加以呈现,形成了科学规律。这些科学规律最终被用来推到更深一层次的知识,逐渐形成了科学体系。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也应该从此开始。但是实践中,自然界的现象众多,例如物态变化就对应有多种物理现象,学生很难发现其中潜藏的规律。而多媒体的强演示功能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将现象作为引子抛出,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中存在某些规律,再由此入手,提出规律,并详细讲解规律的由来,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陈列规律可以适用的情况,又引导学生将规律合理应用在实践中,从而完成教学计划。

例如在“大气压强”章节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了解压强概念的提出原因以及其适用范围,教室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马德堡半球实验制作成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学生在大脑中对大气压强有一个概念,也更利于学生后续学习压强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从直观的画面看到随着马匹的增加,实验现象的变化,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画面。不仅如此,根据动画制作原理所知,運动的物体更能抓住人的眼睛,所以,多媒体的应用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直观的可以看到大气的施压过程,也会产生对于问题的兴趣感,对于教师来说,此时也是教学的最佳入手点。

(三)网络环境教学

在信息技术的进步下,教学的环境也逐渐从线上向线下拓展,新教学模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始利用直博平台、网上课程等的形式开展。在新教改之前,学生想要获取知识,有限的途径仅有教师、家长等具体的行为的发出者,或者来自于纸质的书本,以此获得的知识往往存在着更新慢、体系零碎化等问题,而线上平台就将这类问题做了有效弥补。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了解知识所属的初中知识体系的哪一部分。古语云“思学偏废则殆”,利用网络平台,初中学生可以结合学与思,对教师所讲的课程充分思考,并对教师未及的知识适当预习与拓展,也有助于学生调节自身的学习节奏。

现如今,一些教育工作的开展单位也逐漸开启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一些学校制作了与学生学习及教师备课相适应的工作,并提供线上资源的查看与下载工作。以此为基础,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还可以在线上网站搭建相应的虚拟实验室,将一些实践成功率较低或者危险系数高的实验,利用三维动画,进行模拟,让学生可以在线上就可以完成,从而了解实验的原理和对应的科学规律。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自身学习的状况,进行学习规划,促进其学习的个性化与高效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也应该持续跟进,让科学教学信息化成为未来初中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应用规律的能力,信息技术在此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研究了多媒体技术、实验模拟技术以及线上网络平台交互等多项技术,略谈初中科学课程的改革的拙见,望在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初中科学课程教学可以开辟出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

[1]顾梅,孙承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电磁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3).

[2]马科.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J].赤子:上中旬,2015,(09).

[3]刘湘.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4).

[4]袁明凡.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7,(44).

(作者单位:新生中学)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效益的方法与策略探讨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措施分析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