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多元结构及双重性分析

2018-08-07 02:30白荣
教育界·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亚文化民主融合

白荣

【摘要】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多元结构具有历史和时代发展的特性。主导文化与亚文化间多元性、冲突性、融合性并存。本文着重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两种亚文化展开双重性分析,为全球发展语境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当代政治文化;多元结构;双重性分析

一、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结构划分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多元性结构,在政治文化研究领域得到了学界广泛的认可。政治文化的发展相对于政治体系发展具有独立性,任何一个政治体系内部都存在超越的或者滞后的政治文化,可以产生于政治体系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政治文化的冲击。王沪宁在《比较政治分析》一书中说,“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文化都不是清一色的,完全清一色的政治文化在政治时代已不可设想,可能在任何时代都无法存在。”

1.主导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当代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当代政治文化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制度的性质体现在人民的政治心理以及政治态度和情感上,必然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经过近70年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逐步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凸显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以人为本”的公民政治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的政治诉求体现为自觉政治参与。发展协商民主、让人们更多地参与政治是公民政治的发展方向。二是以民主法治为发展方向。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更广泛的法治基础,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2.政治亚文化

(1)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当代政治文化的基石,民族精神积淀深厚,生命力旺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也认为,政治文化不能割裂历史,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深入人心并长期存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罗纳德·因格尔哈特指出,“一个社会的传统指向与该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当代农村自然经济和农耕生产方式的存在,是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的经济基础。传统政治文化的君权至上、封建专制、宗族观念、等级制度、伦理纲常、以官为本等观念在当代政治生活中限制了公民民主政治参与,阻碍了民主发展进程;而传统民本思想、“和为贵”、德法并重、圣王统治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胸怀等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有一定的政治认同。

(2)西方政治文化

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借鉴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文化发展进步的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确立是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西方政治文化显性存在并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政治主体形态的多元化。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社会生产和分配制度伴随市场经济产生,社会阶层分化,多元化的社会阶层致使依附于经济形态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西方政治文化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多元化政治主体的政治认同,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亚文化之一。

二、当代中国多元政治文化的结构特点

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自然经济形态在农村互补存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形成了多元化政治文化的经济基础,多元发展也是当代政治文化结构独特性的体现。

1.多元性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体,呈现一元主导、二元发展、多元并存的结构特点。

当代中国主导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时代特点。随着社会政治体系发展,主导政治文化从阶级斗争为纲发展到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新时代政治文化的发展创新。多元政治文化也参与演进,西方政治文化的平等自由、民主法治观念随着改革开放得到了发展,传统政治文化的“和为贵”德法并重思想等也得到了进一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民族、国家以及传统、现代等时代要素都凝聚成民族美德,多元发展,兼容并蓄。

2.冲突性

在政治文化发展中,主导文化和亚文化之间长期并存,相互碰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权,颠覆了传统义务本体的臣服型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并不能完全实现政治文化的同步。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西方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我国传统臣服型政治文化间的冲突,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并存并不断冲突、重构。

3.融合性

多元政治文化间政治心理矛盾、政治观念对立使得民主意识得到了很大发展。在政治亚文化冲突中,政治價值观趋同,亚文化与主导文化间加速融合。复旦学者孙国东把这种融合理解为“共同政治文化范导下的国家中立性”,并认为共同政治文化促进了新文明体系形成[5] 。

三、多元政治文化的双重性分析

1.有益性分析

(1)有助于多元政治文化相互融合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导文化和亚文化之间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并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阶层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转换和融合带来了政治文化间的相互融合。

经济主体的发展使得经济阶层间的界限趋于同质化,建立在不同政治体系基础上的政治文化也因为经济主体的相互转化重组而不断融合。当代中国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经济体制多元,传统自然经济、农耕制度因为社会工业革命和生产力的解放,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得到释放,进入城市生活,城镇化、产业化加速了传统经济形式的发展,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得到了本土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阶层、经济主体间区分不明显,阶层成员构成因为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断相互转化和重组,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伴随着经济主体成员的相互转化而不断重组,从而实现与主导政治文化的融合发展。

(2)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活力

政治文化多元并存结构,充分融合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诉求,在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目标上实现了高度融合,丰富了政治主体,调动了各阶层政治参与的自觉性,增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活力。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带来了经济主体阶层的分化,经济体制改革也带来了政治体制改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当代以农村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阶层的基础政治需求,以平等、自由为人文精神的公民政治文化是当代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观念。多元并存结构促进了当代协商民主的发展,有利于丰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各阶层各领域的活力。

(3)有助于政治体系的稳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的发展必然带来政治体制的改革。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机会与挑战,以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为主导的高度一元化的政治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很难满足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及发展的需要。“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政治文化多元并存有助于消除社会各阶层意识形态冲突,把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增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多元政治文化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协商民主、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有助于消除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消除各阶层经济差异化带来的文化冲突和观念冲突,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理论自信,实现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稳定。

2.有害性分析

合理扬弃亚文化有害因素,促进多元发展,在当代中国政治亚文化中,优秀的政治文化基因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相互融合,成为当代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政治文化在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中也存在很多消极因素,伴随文明基因成为人民内在政治价值趋向。传统政治文化中权威政治、王权至上和纲常意识形成了臣民文化,对权力的依附与臣服,阻碍当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发展;宗族观念等在现代民主政治中阻碍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践,限制了个人政治主体民主参与的主观自觉,在政治诉求上容易滋生权力受阻,损害社会公共权力。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的政治文化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双重性分析,合理扬弃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的糟粕,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行四个自信,以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为基石,以西方政治文化为民主政治借鉴,坚持多元发展,切实提高政治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66.

[2] 习近平,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學习辅导百问 [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3] Ronald Inglehart, Miguel Basanez and Alejandro M-o reno , H um an V alues and Beliefs :a C ro ss-cultural Sourcebook [M] .Lansing :The U niver sity of M ichigan Press,1998:18.

[4] 孙国东. 共同政治文化范导下的国家中立性——转型中国文化认同建构的根本法则 [J] .浙江社会科学,2016(1):79.

猜你喜欢
亚文化民主融合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