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机制研究

2018-08-07 08:03周建星孙文磊
科技资讯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周建星 孙文磊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新疆本高校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必要性,提出高校应该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两个层面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从培养理念、创新意识、师资建设与创新环境四个方面,介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构建的内涵。

关键词:新疆大学生 培养模式 實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a)-0183-0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就是在大学阶段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养,并且通过引导大学生的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高校规模逐步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师资力量并未有效提升,并且新疆高校还要面临一手抓教学科研,一手抓高校稳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反分裂教育的问题。这种条件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尤为困难,必须结合新疆地区特色以及大学生自身基础条件开展。目前新疆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工业水平较低,虽然有金风科技、特变电工等优秀企业,但整体制造业基础较为薄弱,不利于提高疆内工科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意识。同时,新疆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内地较低,并且高校仍在不断扩招,毕业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考验。

因此,新疆高校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提升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本文就新疆地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相关机制问题展开论述。

1 新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疆高校在以往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已做了初步探索,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创新的环境

以往高校层面虽然已对创新教育做出了大量的宣传,但受到基础条件、传统观念、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在本质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力度还有欠缺,未能有效的形成促创新,争创新的环境。同时,新疆地区受到工业发展水平制约,以及地域环境的影响与疆外发达地区交流联系较少,创新理念不能及时传达进入新疆地区。当前的教学环节中融入了大量的实验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实验大多都是具有确定的实验结果,或者是从教材中归纳成为理论的实验,在根本上仅仅是依据教师安排的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逐步模仿,最终取得实验结果的过程。

1.2 创新意识

很多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认为大学也是老师教,学生学,完全依照老师的安排的学习过程。以至于大学生从内心对创新产生畏惧或者没有信心,无法正确的面对创新可行性与重要性,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创新学分而开展相应的活动。此外,新疆高校生源大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造成部分学生虽然有了具有创新性的想法,但对自身无法意识到,并且缺乏创新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又没相关教师的有力的指导,逐渐就失去了创新积极性。

1.3 创新教育体系

在新疆大部分高校的创新教育不仅内容枯燥过于理论性,而且其模式较为单一,不能有效地与地区实际和学校特色相结合。新疆高校创新教育管理机制落后,而且不够完善,虽然也有高校逐步着手去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由于教育体制的落后,造成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在传统教学环节上,高校管理层将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转交到教师的身上,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和授课方式上有所提升,以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但是高校的管理层缺少对教师的教学结果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激励奖罚的相关政策,造成教师和学生对于创新教育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1.4 师资队伍

新疆高校大多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使其无力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同时,高校中具有高专业水平、学历层次的教师较为匮乏,不能满足创新教育课程的基本需求,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课程的设置与实施,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必要性

2.1 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的需要

随着就业形式日趋紧张,人才竞争加剧,就业单位对人才的标准逐年提高。为应对这种就业形式,并进一步服务于西部开发建设,大学生应具有注重个人整体素质的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富有活力、干预创新的品质。在择业方面,大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权,寻求找到适合自己的特长和发挥的职业。同时,高校也应在大学生培养模式上做出调整,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培养,使其发挥其内在潜质,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作为高校的职责。不断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大学生的发展与综合能力提升给与帮助。

2.2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和关键。大学生作为国家创新性转型中的储备力量,将为国家建设发挥主要力量,因此,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建设与转型的客观需要。然而,我国所开展的大多并非“智力教育”,而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学用脱节、手脑脱节,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乏探究精神,难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则应该培养创新思维重视开发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遇到工程问题时思维敏锐、敢想敢干,这才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才,而这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够为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2.3 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

目前,国家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期,传统的行业(如制造业,房地产等)处于低谷期,对劳动密集形就业需求逐渐减小。同时,高校的规模与招生人数逐年扩大,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社会就业市场来看,每年社会劳动力需求不大,就业市场缺乏的大多为高层次人才,毕业生预期与就业形式产生了矛盾,使就业形式进一步恶化。相对比而言,新型产业与创新型产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若要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更适应现代产业的需求,就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使其在新的工作岗位中能够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3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内容

为了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认识大学生创新培养的内涵,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正确客观的认识创新。

3.1 创新精神

在開展大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观念中转变。教师需要不仅对大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关爱,同时在课业上必须严格要求,并不断依据各行业的发展规律,技术更新层次,个人发展规划等方面对自己进行知识更新,使用有效的途径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做出指引,为学生提供前沿知识。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帮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自己专业知识,能够正确认识工程问题,敢于探索,大胆创新,树立起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3.2 创造能力

在大学阶段,一般来讲学生社会经验相对较少,同时也应该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正是最具有潜在创造力的阶段,所以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逐步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对大学生本身而言,要养成探索与求知精神,发挥个体的聪明智慧,积极探索,不断用新思维去发现问题本质。

4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一定要做到有效,高校的培养机制一定要不断改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工程参与的时间一定要提高。只有大学生参与更多的实际工程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认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体的提升创新素养,为大学生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针对如何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机制展开论述。

4.1 创新培养理念

首先,高校要在教育制度上完善培养机制,从政策和资金上给老师和学生更大的支持,激发学生潜能。创新需要自由,在实践教育环节中,要给学生一定的政策和资金上的空间,有了空间才会迸发出新的思想;其次,高校要注重对创新的宣传力度,从老师的授课、课后实验以及课外实践,所有的教育培养过程都要融入创新思想。打造一个人人谈创新,人人想创新的良好氛围;最后,在我们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一定不能放松了对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

4.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大学生创新能力中最不可或缺的,创新意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高校要同时兼顾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各个学院各专业要针对大学生不同的知识体系特点制定合理的创新规划和创新实践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高校应该时刻保持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大学生在校阶段,高校可以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或工程师对学生作专题讲座,经验分享。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不但需要外在条件供给,大学生在萌生创新想法之后的实施过程也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其指导教师有着过硬的本领来指导学生。作为重视大学生创新的高校,一定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这不但要求高校积极引进高水平的教师,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学生何老师共同进步,老师的进步带动学生的成长。

4.4 营造创新环境

在大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其影响巨大,环境可以改变人的习惯,影响其一生。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一个适合于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创新源自于实践,学校应该增加实验设施,积极鼓励学生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骏飞.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机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199-200.

[2] 韩立.新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7(4):66-69.

[3] 李云飞.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7(7):22-24.

[4] 周伟.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7(8):49-50.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