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冈崎悠一人生的悲剧色彩

2018-08-07 08:05魏厚静王菲
科教导刊 2018年12期

魏厚静 王菲

摘 要 《遥拝队长》是井伏鳟二反战题材的小说之一,体现出井伏鳟二对军国主义体制的强烈批判。本文认为悠一的家庭环境、封建闭塞的山村环境,以及以村长为代表的统治者,在悠一成为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于悠一的各种传闻反映出村民们的愚昧及其利己主义心态。此外,对战败后悠一的异常举动的放任态度,反映出村民们息事宁人的自我保全主义思想。这种利己主义和自我保全思想更加深了悠一的悲剧。

关键词 战争反思 人物悲剧性分析 两重背景与人生轨迹

中图分類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68

On the Tragedy of Okazaki Yuichi's Life

WEI Houjing, WANG F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 "The Capital of Youhai" is One of Masuji Ibuse's anti-war theme novels. The novel reflects the strong critique of the militarist system. This paper hold the view that the family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feudal and closed villages, and the ruler represented by the village chief have inescapable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Yuuiti's becoming an avid militarist. The various rumors about You Yuuiti reflect the ignorance of the villagers and their self-interested mentality. In addition, the laissez-faire attitude towards Yuuiti's unusual behavior after the defeat has reflected the villagers' thoughts of self-protectionism. This kind of egoism and self-preservation thought deepened the tragedy on Yuuiti.

Keywords war reflections; tragic analysis of characters; dual backgrounds and life tracks

0 引言

《遥拝队长》是井伏鳟二反战题材的小说之一,是一部强烈谴责战争危害的作品。小说中,故事围绕着一位名叫冈崎悠一的前陆军中尉的战前战后遭遇展开,通过对其一生遭遇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深受军国主义侵蚀的日本国民的深切同情,对战争的强烈批判和讽刺。

东乡克美(1966)指出「このファナティックな軍国主義者を狂人として書くこと、それに勝る痛烈な風刺はない(笔者译:将这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塑造成一个狂人,没有比这个更为讽刺的了)」,作品体现了对非正义战争的批评和辛辣讽刺。相原和邦(1966)指出战争的原理是「貧窮者の子弟を戦場で消耗する物量と看做して守り集める(笔者译:将穷人的孩子召集起来送往战场,用战争消耗国内过甚的劳动量)」,「庶民のがんばりの志向が極めて容易に国家と戦争の中へ吸い上げられていく(笔者译:普通民众奋斗的方向极容易被裹挟至国家和战争的漩涡中)」,但他没有详细论述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此外,吉田永广(1985)指出不可忽视「庶民の知恵(平民的智慧)」,这种智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悠一和当地村民的对立关系。郑宝贤(2002)将论述焦点房在悠一和与十这两位归来者,指出村庄内部顽固的封建体系和村民的狡猾势利,同时批判了村民的利己主义。

通过分析以上先行研究我们得知,导致悠一人生悲剧的原因,不单是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年幼丧父的童年经历和单亲家庭环境,以及村落的集团意识也承担着一部分责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在冈崎悠一最终走向疯狂的过程中,在国家战争和村落封闭愚昧的双重背景下,冈崎悠一的人生如何最终走向悲剧,走向灭亡。

1 两重背景对悠一人生轨迹的影响

1.1 幼年丧父的单亲家庭背景

在悠一刚上小学时,父亲由于长期过度劳累,以及由贫穷带来的营养不良而不幸离世。为维持生计,守寡的母亲不顾村民们背后的指指点点,前往海岸街电车站前的一家旅馆工作,成了一名住家女仆。虽然母亲没有抛弃悠一走出村庄,但由于工作原因,母亲很少回家,年幼的悠一经常孤身一人。对于一个幼年的孩子来说,此时本来应该沐浴在父母慈爱的光辉下,无忧无虑享受童年快乐的时期,但悠一却不得不形单影只,住在寒冷简陋的家中,独自咀嚼寂寞和孤独。

由于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的行为对悠一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悠一从小学高等科毕业时,母亲「母屋も納屋も瓦葺の棟に改造し(将正房和杂货间都改造成瓦屋顶)」,随后又花费一笔数额可观的钱,「庭の入り口にコンクリート造りの厖大な門柱を立てた(在庭院入口处修建了一座水泥砌成的巨大门柱)」。虽然门柱和周围「ちつとも調和のない景物だ(显得十分不协调)」,但母亲对这座门柱的自傲却是「近所の人たちも一もく置かないわけに行かなかつた(笔者译:邻里街坊难以忽略的)」。母亲的这种自傲,一方面体现了她想给悠一优渥的物质条件,同时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母亲的虚荣心。当这个格格不入的巨大门柱被村长称赞时,母亲便对乡里近邻唠叨,「ほんとに、今から思ふと、門柱をこさへといて、よかつたですらあ(现在想来,花钱修葺了这个门柱,真的是太好了啊)」。此外,由于吊桶绳发出的声音被村长奉承似的说了些夸赞的场面话,母亲用得更频繁,尽管有时并不需要水。这些行为反映出母亲极强的虚荣心,同时也体现出她过于重视他人的评价而失去另外自我认同的价值。

而若要追溯母亲为何亲手将自己的孩子送往战场的心理动因,可以说跟这种虚荣心有着密切的关系吧。当时的日本社会,从政府到民间,从公务人员到平民,社会的各阶层都被一种参与这场伟大荣光战争的至高荣誉感所鼓动,参与战争成为向天皇表忠心的最好途径,是一个人至高无上的荣誉。母亲的虚荣心促使她将悠一送往幼年学校,在那里他全面地吸收了军国主义的渗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的忠实拥护者。

1.2 封闭村落的集团意识

村长称赞「門柱は非常に見事だと褒め称へ(门柱真是十分气派)」,并说悠一一家是「模範的な一家(模范家庭)」,决定「悠一を幼年学校入学応募生の有資格者として推薦(推荐悠一成为幼年学校申请者的资格候选人)」。实际上,悠一之所以被选为幼年学校的资格候选者,并非像村长所说的那样,是因为悠一一家是模范家庭,而是因为迫于当局的压力。村长抓住了一直受人轻视的母亲的脆弱心理,通过奉承话取悦母亲,说服母亲让悠一进入幼年学校学习。佐藤义雄(1922)将村长和校长比喻为「軍の出先機関と化した末端の支配機構(笔者译:军队的派出机构和变异的统治机关)」,并对此做出了严厉的批评。村长们作为村庄的权利拥有者,在战时状态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为保全自己的地位,劝诱像悠一一样的孩子进入军事学校,成为冷血的战争机器。

在战时,村庄周围的人都认为「悠一の無口は謙譲の美徳の表れだ(悠一的沉默是谦虚的美德)」,但战争结束后,他们又说出「親の因果が子に報ふ譬へばなしにまでされる(有其父必有其子)」之类的话。关于悠一变成跛脚的原因,甚至有人猜测「軍隊でも、悠一の滅私奉公の口ぶり身振りは大げさにすぎた筈で、同輩にそれを注意されて掴みあひの喧嘩でもして足を折られた(即使在军队里,悠一那种灭私奉公的言行举止肯定是十分夸张,因而被同伴提醒,在相互推搡的争吵中,弄折了腿)」。这些态度的转变,反映出了村民们巧妙地审时度势,根据具体的时局处理事情的利己主义心理。然而,对于接受了全面而系统的军国主义教育的悠一来说,他无法接受战败的现实,因而无法适应战后的变化,受到“识时务”的村民们嘲弄,成为被时代抛弃的“弃儿”。

村民对悠一的态度经历了这样的转变,从「見て見ぬふりをしている傾向(倾向于视而不见)」到「うつちやつておいても大したことはない(不管他做什么都不算个事儿)」。随着战况的转变,表面上看村民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变化,但其实内在实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村民们仍旧对悠一的行动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过着同战败以前相安无事的日常生活。这种表现反映了村民们对战争的迟钝,反映出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也需要为悠一的悲剧人生负部分责任。对此,作者借文中村松栋次郎的话揭示了村民们对战争的迟钝。

まあ、さう云ふな。戦争中だと思つたら、お互いに我慢できんこともなからう。戦争中には、散々にきかされた言葉ぢや。お互いに、よくきかされて来た間がらぢやないか。⑥

村民们将战争看成是自然灾害一样的不可抗力,因而只有忍受,对于战争给生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并没有丝毫察觉。

此外,当听到突然发出的悠一的号令,栋次郎一面「心得て辻堂の縁の下にもぐつた(立马领会钻到路旁小佛堂的廊檐下)」,一面说着「のう、悠一っつあん、もう帰らうや。―中尉殿、さあ、敵前迂回作戦であります(哎,悠一,已经撤退啦。―悠一中尉,我们开始敌前迂回作战吧)」。这些行为也许是村民们对悠一偏爱和包容的体现,但实际上也隐藏着这样一种消极的想法:不想使事情闹大,就配合他表演一下吧。这是一种自我保全主义。村民们在战时顺从战争思想,认为战争是必须忍耐的事情,战败后又放任悠一的异常行为,还处处庇护他。这里面与其说隐藏着「庶民の知恵(平民的智慧)」,不如说隐藏着对权威的恐惧,和一种自我保全主义心理。

2 结论

本论文以对军国主义体制的批判作为基本视点,探讨了在悠一成长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狂热军国主义分子的过程中,悠一的家庭环境和封建闭塞的山村环境,以及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少不经事的孩子们送往战场的以村长为代表的统治者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于悠一的传闻反映了村民们的愚昧和势利,和善于根据时局改变言行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的利己主义。此外,村民们对悠一异常举动的放任态度,也从深层次反映了息事宁人的自我保全主义思想。这种利己主义和自我保全思想更进一步加深了悠一的悲剧。

本文从家庭环境和村落环境两方面,对导致悠一悲剧人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但没有从宏观角度对战争主题做深入的分析。此外没有对友村上等兵、与十等典型人物进行详细分析,今后若有机会,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東郷克美.井伏鱒二素描―『山椒魚』から『遥拝隊長』へ―[J].日本近代文学(第五集).日本: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刊行会編,1966.

[2] 相原和邦.『遥拝隊長』の構造と位置[J].近代文学試論(第十号).日本:広島大学近代文学研究会編,1972.

[3] 吉田永広.『遥拝隊長』[J].国文学解釈と鑑賞,1985.

[4] 鄭寶賢.井伏鱒二『遙拝隊長』論 ―二人の帰還者[J].近代文学試論.日本:広島大学近代文学研究会編,2002.

[5] 佐藤義雄.屈託からの反噬―井伏鱒二の戦後文学?覚え書―[J].文芸研究.日本:明治大学文芸研究会編,1922.

[6] 井伏鱒二.井伏鱒二集[M].北京:筑摩書房,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