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斌
甘肃省榆中县中医医院,甘肃兰州 730100
下肢复杂性骨折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骨科外科疾病,多发生在患者的股骨、胫骨、腓骨、足、髋关节等部位,与单纯性骨折相比,骨折程度严重以粉碎性骨折为主,临床治疗中多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术后愈合程度不高、下肢血运不畅、感染等风险发生率较高,由此采取合理的手术固定方法至关重要[1]。对此该文就下肢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固定方法进行研究,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74例下肢复杂骨折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院进行下肢复杂骨折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为研究区间,对选取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 12 例,年龄为 23~75 岁,平均年龄为(49±2.6)岁,骨折类型有股骨远端骨折6例、胫骨近端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近端骨折10例、胫骨下段骨折5例;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10例,年龄为23~78 岁,平均年龄为(50.5±2.1)岁,骨折类型有股骨远端骨折6例、胫骨近端骨折11例、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近端骨折4例、胫骨下段骨折9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内容为:做好相关手术准备后,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在患者相应的骨折部位做切口并将切口延伸,将骨膜剥离后,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实施常规性复位操作并经X线透视复位结果满意后,选用大小合适的解剖钢板开展钢板内固定治疗,并使用螺钉固定后,对患者伤口进行缝合,并对伤口做相关的基础性处理工作,避免感染发生[2]。
治疗组应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内容为:患者入院后以其骨折情况给予牵引和消肿治疗,以便开展更好的骨折复位治疗,在相关手术准备实施完毕后实施手术。为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骨折线位置做好标记,待麻醉生效后在标记的骨折位置做3~5 cm手术切口,实施常规性止血操作。在骨折复位过程中使用C臀X线设备实施复位检查,待检查结果满意后,顺着切口肌层下隧道将钢板插入后应用螺钉临时在远端进行临时固定,再次使用X线设备进行检查,确保钢板与骨干精准对位,使用锁钉固定锁定实现钢板的固定,实施常规性止血和缝合等步骤,并对伤口进行抗感染及消肿治疗。术后患者送至病房后将患肢抬高,并在术后4 d后对患肢进行锻炼。术后10 d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相应的负重训练[3]。
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治疗效果和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其中治疗效果于治疗10 d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开展评估,分为显效:经X线检查患者固定较好,无显著的疼痛不适,恢复情况较好;有效:经X线检查显示患者肢体固定良好但有1 cm范围缩短,疼痛不适感较轻,患者的肢体活动恢复有有轻微影响;无效:以上指标结果不理想,疼痛程度较重,恢复较差。
该次研究中所有指标数据均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手术指标比较(±s)
表3 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长(min)切口长度(cm)骨折愈合时间(d)术中出血量(mL)治疗组(n=37)对照组(n=37)t值P值50.1±9.5 55.3±10.3 2.257 3 0.027 0 7.1±0.9 15.9±2.2 22.51 9 0.000 0 11.4±3.9 17.6±4.2 6.579 9 0.000 0 60.7±8.8 153.2±29.3 18.39 1 0.000 0
下肢复杂骨折在临床中为常见的骨损伤疾病,发生下肢复杂骨折患者在遭遇车祸、坠落等事故带来的冲击作用下,骨折粉碎程度较重,且骨折部位存在较大的移位,骨折部位以股骨、腓骨、胫骨等部位常见。下肢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心方面的痛苦,其关节功能下降、患肢缩短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基于骨折程度较为严重,手法复位中效果较差,也不能获取理想的复位后稳定性效果。手术治疗方法成为临床中常用的方法,但在治疗中不会使用动力髋螺钉、交锁髓内钉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同时上述治疗效果疗效并不理想[4-5]。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的73.0%(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4%低于对照组的24.3%(P<0.05);治疗中的手术指标中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效果显著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①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在实施中不易对患者带来较大的切口,在骨折区域中的软组织及骨膜等相关组织影响较小,从而不易对患处血运带来干扰性,有利于骨折端的愈合。同时在开展骨干与钢板接触时不存在直接的接触,由此保持了较好的骨折端活力。在固定治疗中应用的内固定支架结构存在一定的弹性,在骨折部位能够产生应力刺激,促使骨折部位的愈合,其应力作用呈现分散性特点。在螺钉固定中与骨质直接靠近,不易导致骨板发生疲劳甚至发生折断现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钢板的应用有效地防止了意外拔除现象的发生,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有较好的适应性。最后,手术实施各项步骤简单,物力损伤较小,不易发生钢板外露,有能够获取较好的愈合结果,也能适用于皮肤损伤严重的骨折患者中[6-7]。②通常情况下,下肢复杂性骨折固定治疗中,钢板内固定方法为临床应用的主要方法。其中常规性钢板内固定方法适用于骨折断端坚强内固定及解剖复位,但在行解剖复位中,给患者极易带来较大手术切口,所暴露的手术部位较大,在低温影响下极易对骨折端血供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同时在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方法的应用,没有迎合机体骨折断端的愈合生长特征,极易因着力点集中发应力遮挡,造成骨折块在愈合的过程中不易保持活力进而引发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8-9]。
综上所述,在下肢复杂性骨折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预后情况较好等系列优点,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