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研究

2018-08-07 09:48魏凤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患肢骨科下肢

魏凤芹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冶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 273401

深静脉血栓(英文简称DVT)指血液无法正常凝结于深静脉内造成静脉回流性障碍的疾病,并且深静脉血栓普遍发生于制动状态[1-2],例如:骨科大手术后,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及血流缓慢等。一旦血栓形成后除少数患者能自行消融或发生于局限位置外,存在扩散至全部肢体深静脉主干的可能性,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或治疗方法不得当则极易演变成为血栓形成后遗症,甚至引发合并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3-4]。鉴于此,该文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收治于该院骨科实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4例。其中,对照组5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2:22,即男32例及女22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 57 岁、平均年龄(63.1±2.7)岁,54例患者中胫腓骨骨折11例、膝关节骨折17例、股骨骨折8例及髋部骨折18例;观察组5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1:23,即男31例及女23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56岁、平均年龄(62.5±2.5)岁,54例患者中胫腓骨骨折12例、膝关节骨折16例、股骨骨折8例及髋部骨折18例。根据上述资料可知,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具有纳入对比研究价值,并且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详细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抬高患肢。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即:①由于大部分患者对于术后并发症了解不深且危害性认识不足,开展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显著价值作用,护理人员于术前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理,侧重于术后康复治疗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尽可能消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针对体重超标、糖尿病及高龄等高危患者纠正其饮食习惯;②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正体位轻柔按摩患者大腿及膝盖,加快患者血液循环,控制手术时四肢、盆腔及与静脉邻近等位置操作力度预防静脉内膜损伤,待手术完成后抬高患肢不得于小腿下单独枕垫避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尽可能阶梯使用压差性弹力袜不断调整弹力绑带松紧度,确保压力合适且局部血液处于正常流通;③护理人员秉持“四高一低”原则开展膳食干预,即高纤维、低糖、低胆固醇、低脂肪及低热量,控制患者热量摄入,尤其是体重超重患者必须严格控制体重,每日热量摄入不得超过8 300 kJ,并且术后早期不得食用过多荤腥控制血脂处于正常水平,尽量少吃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且多吃蔬菜瓜果,确保膳食中纤维与胆汁酸相结合,以达到增加粪便中胆盐排泄量的目标,消除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④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开展被动活动及主动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激发其锻炼积极性及主动性,提倡患者尽早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着重锻炼股四头肌进行肌肉静力收缩活动,以抬高肢体为基础适当增加肌肉收缩锻炼,叮嘱患者不得进行不利于术后移植骨瓣愈合的活动,例如:患肢外旋及患肢内收等,鼓励其进行功能锻炼,即患者正面坐上椅子挺直腰背,于椅前方摆放高约15 cm书本便于放入双脚前掌,吸气时抬高脚跟呼气时缓慢下压直至小腿出现被伸展感觉,以15次为1组,2组/d。

1.3 判定标准

观察术后30 d两组患者下肢皮肤色泽、是否出现肿胀及是否出现剧烈疼痛感,一旦患肢肿胀发热或沿静脉明显压痛且二维超声可见大静脉形成血栓则判断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选择[n(%)]表示,两组数据对比选择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指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85%及12.9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血液无法正常凝结的疾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5-6]。有统计资料显示,普通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达25%且全球范围内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达15%。一旦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或治疗方法不得当则极易演变成为血栓形成后遗症,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合并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干预提倡尽早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帮助患者了解骨科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确保患者及其家属重视深静脉血栓预防工作,促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有力影响。同时,手术干预倾向于患者入院后制定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案,全面评估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风险因素,做好高危人群相关信息的记录应对工作。

综上所述,骨科术后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客观上缩短住院时间及医疗花费,有利于机体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患肢骨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