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军 ◆董志学 ◆郑志晗
内容提要: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问题由来已久,对国家税收安全、经济秩序破坏严重。近年来发票虚开呈现团伙化、职业化、专业化趋势,作案手段更加隐蔽,给发票虚开行为的事前识别与防范带来巨大挑战。文章根据历年查处的发票虚开案例,梳理归纳了主要虚开行为特征,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大数据建模与分析技术对纳税人标识相应风险等级,并根据风险等级配套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后,从完善税制、健全机制、铲除虚开源头、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及加强趋势研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根治发票虚开问题。
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已经走过二十四年的历史,历经多次改革,已日臻完善。由于增值税具有征收范围普遍、计税方法简便、避免重复征税、税收入库稳定等优势,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更成为我国第一大主体税种。2017年,我国增值税收入占整体税收收入比重高达39%,可谓举足轻重。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增值税发票”)作为增值税凭票抵扣计税方式的重要凭证,其自身特性使其实质上兼具了货币的功能,故而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方式大肆偷逃国家税款,获取不法巨额利益。
增值税发票虚开问题由来已久,2002年以前使用手写版增值税发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发票虚开更多地表现为“大头小尾票”“阴阳票”或假发票。2003年以后随着防伪税控系统的全面推广,不法分子又开始转向利用海关完税凭证、运输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农产品收购凭证等“四小票”虚抵虚开发票。随着税制的不断完善与监管措施的及时跟进,利用“四小票”虚开的苗头得到了遏制,然而随后又出现了大量“黄金票”“克隆票”等虚开案件,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尤其是近年来发票虚开更呈现团伙化、职业化、专业化趋势,内部组织更加严密,分工更加细化,虚开方式不断转变,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形成了跨地区、多行业、多环节虚开骗税一体化犯罪网络,给税务监管带来巨大挑战。2015年以来,税控系统升级版的推行以及商品编码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了电子底账系统发票信息显示货物名称的功能,让购销商品名称严重不符的虚开企业无所遁形,发票虚开案件呈爆发式增长,显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应有的威力。
增值税发票虚开历来是税务机关严厉打击的重点,尤其是近年来更加大了高压打击力度,但这一犯罪行为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增值税自身的天然缺陷给不法分子有空可钻。农产品收购发票自开自抵,矿产品开采行业无进项发票税负过高,而黄金、石油等领域存在大量富余票,出口货物可以享受退税,这都让不法分子虚开发票有机可乘。(2)发票虚开背后的超额利益驱动。从以往查处的虚开案件来看,虚开企业往往通过虚开发票,按照开具金额的3%~11%收取手续费,非法牟取高额利益,而取得发票方最高可按开票金额的17%抵扣增值税和在企业所得税前虚列成本,为此也存在大量的买方市场。即使发票犯罪判罚过重,却仍有很多不法分子受超额利益驱动铤而走险、以身试法。(3)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防伪税控系统的不断升级在防范虚开方面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税收流失,但当前发票虚开作案手段也在不断提升,并不能根治发票虚开问题。加上当前基层一线税务管理人员往往受知识结构、工作经验、能力水平、实际工作量和工作责任心等众多因素影响,而又缺乏有效的技术辅助手段,事前防范仍显不足。很多虚开案件大都是在事后发现,其结果已给国家税收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近年来,虚开案件呈高发态势,大案要案频发,涉案企业之多,违法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例如:2017年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广西“6·09”虚开发票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1人,打掉犯罪团伙10个,捣毁虚开发票窝点18个,涉案企业1.6万多家,涉案金额超过260亿元人民币。发票虚开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防范打击发票虚开犯罪刻不容缓。2018年4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四部委联合部署了打击骗税和虚开增值税发票专项行动。治理增值税发票虚开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但在当前税务系统大力推进税收现代化的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发票虚开问题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虚开事件构建虚开行为特征图谱,并进行防范措施研究,从而解决税务管理人员受自身能力所限无法对一个企业多方面指标做出综合判断的难题。
在以客观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指标体系构建中,大多依据“SMART”的原则或者从业务模型角度,而从研究载体来看,通常会选择便于使用统计软件分析的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从根本上讲,这是一种“从数据中发掘信息”的研究方式,从结果考量来看,数据越全,质量越高,分析结果越准确。而对诸如经济运行有关的海关领域的违禁走私、税务领域的虚开虚抵、金融领域的造假诈骗等行为事件的研究,由于这些行为内容不仅包括数据,更包括多样的行为方式、多类别的行为主体、跨部门的管理主体,并且需要依据事件周遭环境随时变化的动态影响,甚至往往存在正反对立关系,而且不同于数据特征,事件由一系列流程组成,流程由节点组成,那么节点的发生有时间的先后顺序之分,并且对事件数据特征的提取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加复杂,难度也更高。而建立行为特征指标体系又是对各类行为事件进行画像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综合已有研究,鉴于事件大多由人进行操控,基于“需要、动机、行为”理论提出事件特征识别模型,分别将与事件有关的“时间、相关者、数量、区域、业务、流程、程度”维度作为事件特征提取的原则(见表1)。
表1 事件行为特征模型构建维度
流程 包括与事件相关的各个节点,既包括业务节点,也包括审批节点程度 包括每个指标的数量级别临界值、区间值等
从税务领域增值税发票虚开的特征属性来看,虚开犯罪具有金额大、数量相对有限、犯案部分信息保密等特征,而且增值税虚开案件的侦查涉及银行、海关、物流等多部门数据,数据获取难度很大,所以机器学习算法难以获取虚开的准确特征。因此,本文首先采用专家经验方法进行特征归纳,选取近年来已发生的重大虚开案件作为研究对象,从案例的运作方式、案值数量、识别过程、破获方式等方面抽取宏观特征,并作为概括虚开行为指标体系的依据。从已有案发情况来看,整体上显示出如下特征:
第一,涉案金额巨大。涉案金额巨大是所有发票案的最显著特征,个案金额往往突破亿元,甚至超过百亿元。例如,2016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税局破获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涉案金额达到200多亿元;江苏省徐州市国税局查获的黄金发票案涉案金额更是超过300亿元。
第二,团伙化作案。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增值税发票虚开案件,背后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伙。各层级涉嫌犯罪团伙之间相互勾连,各司其职,形成了完整的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组织网络。这些团伙甚至使用大量高科技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周密的犯罪网络,虚开虚抵链条可谓“天衣无缝”,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中很难发现漏洞,破案难度较大。
第三,业务水平专业。根据税务机关和公安机关的调查,这些团伙对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和税收管理都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对政策漏洞和税收管理漏洞都比较清楚,甚至在一开始就设计好了自我保护机制和逃跑路径。
第四,跨区域作案。增值税虚开不是集中在某一地,而是在多地同时作案。比如,江苏省徐州市国税局查获的黄金发票案,就同时涉及江苏、上海、河北、深圳等多个省市,涉及金融账户600多个,涉案的3个团伙累计套取发票5000多份。在江苏省泰州市国税局破获的增值税发票虚开案破获过程中,查案人员更是辗转22个省市,证实犯罪团伙累计虚开发票3万余份,涉及近300个单位、35家银行以及3700多个金融账户。
第五,高度隐秘性。经验显示,涉案金额的多少与隐蔽程度呈正比例关系,这种层层包裹的“隐身”效果让税务机关很难察觉。例如,湖南省湘西国税局破获的黄金票虚开案,是由逃税洗白、购买虚开、克隆销售、套取真票、货票分离、源头取票5个团伙协作、6层网络掩盖的有组织犯罪。
基于本文提出的事件行为特征模型构建维度表,以近年发生的十起金额巨大的增值税虚开案件的案发过程和查处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纳税人的“业务、纳税、财务、票据、经营”的角度,从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的“基础识别、事前预警、过程判别、事后证据”方面对虚开行为纳税人进行画像并构建一级指标特征,其中:(1)“业务特征”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的经营过程,包括客户的数量质量情况、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等,通过业务特征,能够对纳税人的经营质量有初步的判别;(2)“纳税特征”是指纳税人缴税过程,可以判别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意识,甚至是否具有主观逃避税等行为的特征;(3)“财务特征”是指纳税人的财务状况,以此作为判定纳税人是否符合正常经营的标准;(4)“票据特征”旨在从票据的领用、使用过程入手,实现对虚开行为的事前预警;(5)“经营特征”分为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两类,静态特征是指纳税人和法人的基本属性,动态特征是指纳税人在经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管理模式,是识别虚开行为的最直接要素。基于设定的一级指标,本文二级指标及相应的解释说明如下:
表2 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特征及问卷调查指标体系
1.问卷对象选取与基本分析
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的识别是一项专业且复杂的工作,税务机关的不同部门、相关岗位上不同级别以及不同工作年限的人员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基于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为使调研结果更具充分性、代表性和准确性,同时为便于进一步理解填写问卷结果的真实场景和意图,本文采取有记名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发放。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充分考虑了调查对象的所属单位的管辖范围,包括:(1)稽查局,为市级稽查局;(2)县区局,为县区级税务机关。基于所选的调查机构,本文分别选取从事不同岗位和职务级别的人员进行问卷填写,包括:(1)税务机关领导,为税务机关内分管相关业务的副局长,以及县区局下设主管税源管理的分局长;(2)中层管理人员,为税务机关内负责相关业务的科室科长或副科长;(3)科员,即税务机关从事税收相关业务工作的工作人员。经统计,本次共回收问卷57份,扣除对本次调查问卷的意图理解有误的2份问卷,本次调查共收回符合本次调查目的的问卷55份。
第一,从调查对象所属机构与职务级别维度来看,共有稽查局的12人、市局8人、县区局35人填写了本次问卷,其中,领导层级15人,中层管理人员31人,科员层级9人。从职务级别分布来看,中层管理人员是税务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并且实战工作经验丰富,占了本文问卷调查的56.4%;从问卷调查人员所属机构来看,县区局、稽查局是从事税收工作的一线部门,负责纳税人的日常服务与具体管理,其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占了总数的85.5%。可见,从问卷调查对象背景来看,参与问卷的对象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能够对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收回问卷中调查对象的所属机构和职务级别分布情况如下:
表3 问卷调查对象工作特征分布
第二,从调查对象工作职责维度来看,从事税源管理工作12人,从事税务稽查工作13人,从事纳税评估工作11人,从事纳税服务工作3人,从事税政部门工作16人,在核心业务方面实现了平均分布,进而确保了调查结果更加科学、有效。
第三,从调查对象工作经验维度来看,绝大多数问卷对象的税收工作经验和从事本领域的工作经验达到10年以上的占多数,其中,10年以上税收工作经验的对象占90.9%,10年以上本领域工作经验的对象占56.4%。从数据上看,问卷对象的选取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而对问卷内容的反馈结果也具有充分的权威性。
表4 问卷调查对象工作经验分布
综上,从调查问卷对象分布情况来看,无论是样本的选取、样本的属性、样本的分布,均符合本次问卷设计的原始要求,因此足可作为对样本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
通过对问卷填写者的工作机构、职务级别、从事岗位、工作年限维度进行统计,可以得出基于经验的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前10位指标特征表,该排序由于源自问卷对象基于工作经验的认知,因此具有较强的准确性。
表5 基于经验的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前10位指标特征
通过对样本对象的数据填报的综合统计结果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对虚开行为认知趋于一致。税务机关不同部门、不同职务及级别、有在本领域和相关领域工作年限的人对增值税发票虚开事件的特征认知基本趋于一致,尤其是对“抄报税、法人代表、购销商品数量、扣税凭证、购销商品品类或名称”这五项认可度最高,而这五项分别涉及了“纳税特征、经营特征、票据特征”这三类核心一级指标,而对“财务特征、业务特征”一级指标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前者,尤其是“抄报税”特征与增值税虚开行为最为密切。从现实情况来看,纳税人“走逃失踪、不抄报税”的特征是虚开行为的结果。“法人代表”是虚开行为的第二特征,因为虚开公司多是团伙作案,法人代表多为虚开发票多发区非公司注册地址本地人,或多家企业法人代表可能为同一人,甚至跨地域担任或曾任非正常户的法人代表,也有的虚开公司找当地人担任法人代表,但法人一般为年纪较大或者较年轻人士,虚开公司之所以采取此种行为,从主观上具备了虚开的动机。
第二,纳税人财务和业务特征与虚开行为相关性较低。问卷对象普遍认为财务特征中的“期间费用、存货、固定资产、往来账、短期借款”、业务特征中的“供货方、销售商品、客户对象”、经营特征中的“记账方式”、纳税特征中的“纳税情况”指标项与虚开行为关联程度低,这也从侧面说明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的纳税人目的非常明确,不以获取客户、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目标,而是将所经营的企业直接作为增值税发票虚开的工具。
2.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相对概率论研究的“大样本不确定性”、模糊理论研究的“认知不确定性”,灰色理论以“少数不确定性”为核心,能够满足增值税发票虚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动态性”的特征。因此,本文选用灰色关联法对各指标与虚开行为的关联程度进行研究。按照灰色理论,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共分五步完成,分别是确定分析数列、对变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公式计算关联系数、通过关联系数计算关联度以及按照关联度对选取的指标进行相应的排序。计算过程分别如下:
第一步,确定分析数列
确定能够表征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为参考数列,确定影响系统行为的数据序列为比较数列。
令X0为原序列,则:
第二步,变量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系统中各因素列中的数据可能因量纲不同,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均值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公式为:
第三步,求差异信息
第四步,计算关联系数
关联度分析的目标是分析系统中各因素关联程度,计算关联度需先计算关联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ξ称为分辨系数。ξ越小,分辨力越大,一般ξ的取值区间为(0,1),具体取值可视情况而定。当 ξ ≤ 0.5463时,分辨力最好,通常取ξ=0.5。
第五步,计算关联度(贡献值)
因为关联系数是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的关联程度值,所以它的数不止一个,而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进行整体性比较。因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即求其平均值,作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关联度计算公式如下:
基于上述公式计算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指标的关联系数,并排序见下表。
表6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排序
15 发票开具 x15 0.76320 31 供货方 x3 0.59657 16 购销商品区域 x31 0.75966
根据表5的经验认知评价结果与表6的灰色关联法排序结果对比可以看出,以31个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位列前10名指标为基础,二者的重合度指标达到了8个。考虑到专家打分法在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复杂性,因此适用灰色关联法同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本文基于灰色关联法构建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的技术模型能够满足大数据技术识别的要求。
1.识别增值税发票虚开技术模型的构建
在构建的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业务模型特征基础上,为了能够使用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通过软件技术实现自动化识别,本文从增值税发票虚开指标性质、指标类别视角构建自动识别的技术模型。为此,(1)将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的31项指标分为基础指标、状态指标和过程指标。其中,基础指标是指纳税人作为经营主体自成立起便具备相对稳定的属性指标,如记账方式、经营地址、投资人指标等;状态指标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处于某一经营阶段所具备的特征,如有无仓库、员工数量等;过程指标是指纳税人经营过程中所持续体现的特征指标,过程指标具有相对个性化的特点,如购销商品数量、购销商品区域等。(2)从指标角度来看,根据纳税人虚开行为特征描述,可按照指标属性分为“是非型、阈值型、枚举型以及混合型”。其中,是非型是指该指标含义具有“是和非”两种相反的含义;阈值型是指该指标值达到阈值数量时能够体现该指标特征;枚举型是指有多个特征能够表征该指标含义;混合型是指以上几种形式的混合。
表7 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技术模型指标
2.增值税发票虚开识别模型的构建
第一,增值税发票虚开可疑性方程
从上文研究可知,根据选定的增值税虚开行为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增值税虚开行为指标发生的频率可分为相对稳定的常量和发生频率较高的动量两个部分,其中,常量指标是指符合开具增值税发票条件的纳税人均具有虚开的能力,大多体现为基础指标部分,动量指标是指随时伴随纳税人经营行为发生的过程类指标部分。全部虚开行为的表现形式共同构成了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体系,不同的纳税人所处行业、规模、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不同,体现在不同指标上的虚开行为可能不尽相同。为能够准确量化对每个纳税人虚开行为可能性的评价分数,本文根据指标行为描述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对于指标行为描述列表中的能够量化的“是非型、阈值型、枚举型”等指标行为进行赋值,在赋值方法上,为计算方便,对满足虚开条件的是非型指标可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对于枚举型指标,还要考虑不同行为对该指标的权重,依据权重计算方法计算该指标的综合得分;对于阈值型指标,还要考虑相应的阈值级别或区间的因素。
①是非型指标综合得分
设是非型综合得分为f(xi),则:
②枚举型指标综合得分
设枚举型综合得分为f(xj),则:
式中,σ为枚举对象对该行为的权重系数,N为枚举对象集合。
③阈值型指标综合得分
考虑到实际情况的阈值设定可能会有不同的级别,因此xk为所设定的不同级别阈值的取值,K为阈值的级别数量。
④混合型指标综合得分
式中,η、µ、θ为混合型指标下的对象对该指标的权重系数,f(xi)﹑f(xj)﹑f(xk)分别代表混合型指标中的不同指标类型的计算公式。
综上,可构建增值税发票虚开可疑程度度量方程:
上式中,Y代表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可疑程度, α 、β、ϕ、λ 代表不同类型指标对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的相关性系数,ξ为认为修正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从指标类型上看,主要有数量区间指标、数量增长阈值指标、数量关系指标、布尔型指标等。在进行识别过程中,既要考虑多方因素,主要有:(1)数量因素。对于数量因素,可以采取两个方法,一是将行业的分位值作为参照数量,二是设置阈值进行预警;(2)频次因素。对于频次突增现象,可以采取数据异常识别的方法进行检测;(3)行为因素。比如,突然停止报税;(4)区间因素。比如,客户数量没有大的增长,但是发票数量和数额显著提升。因此,指标变量相关性的设定既要考虑异常数据突增,也要考虑数值总量累计因素。
第二,基于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智能识别防范措施
基于增值税发票虚开行为识别程度,本文对风险纳税人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五类等级,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纳税人,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高风险纳税人,立即远程锁死其防伪税控设备,采取先停票再约谈核查,经约谈或核查可以排除风险的,重新供应发票;如约谈或核查后仍无法排除风险的,直接移交稽查处理,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异常增值税扣税凭证录入抵扣凭证审核检查管理信息系统,并推送至异常凭证接受方所在地税务机关进行处理。对较高风险纳税人,移交纳税评估处理,经评估仍无法排除风险的,视情况移交稽查处理,或者对其实施辅导期管理,限定最高开票限额,限量按次供应发票,增量发票时按照上一次已领购并开具的增值税发票销售额的3%预缴增值税。对中风险纳税人,要及时开展约谈或实地核查,并提高日常辅导与巡查频次。对较低风险纳税人,要对公司所有相关人员开展专项政策宣传辅导,加强日常数据分析,对指标出现异常的,开展实地核查,并根据核查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低风险纳税人,要加强关注和定期数据分析。为减少部分应对措施对纳税人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要对有关措施做出具体细化和有关限定。例如,对高风险纳税人开展应对时,要明确停票、约谈、核查、实施辅导期管理、评估、稽查的具体实施部门、实施期限以及有关要求。
构建基于虚开行为特征业务关系图谱的防范体系,有利于发票虚开问题的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理。但发票虚开形式在不断变化,作案手段也更加专业化,仅仅依靠单项措施防范虚开还远远不够,要彻底铲除这一毒瘤,需要追踪溯源,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一是完善现有税收制度。制度是问题产生的根源,铲除问题根源要从完善制度入手。为减少涉农涉矿发票虚开问题发生,首先,建立涉矿产品凭资源税完税凭证抵扣制度。开采环节税负过高是造成涉矿行业增值税发票虚开高发的重要原因,而涉矿开采环节很多属于个人经营,销售不开具发票,而又往往游离于税务监管之外,使得购货方为降低税负购买发票虚抵进项税。为杜绝此类问题发生,可以实行涉矿产品抵扣进项税一并提供资源税完税凭证或交割单。为避免虚假资源税完税凭证出现,把资源税完税凭证或交割单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绑定,并实现开采环节、批发环节与生产环节信息及时共享。其次,建立农产品收购进项税额“孰低”抵扣制度。为加强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管理,减少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开问题,自2012年7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实施核定扣除办法。为保证核定扣除办法顺利推行,各地在核定扣除率标准执行上过于宽松,导致大部分企业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超过实际应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也造成了大量税收流失。为此,建议由省一级税务机关每年根据全省范围内行业平均值发布一次核定扣除率,企业按照核定扣除率计算抵扣税额与凭农产品收购发票计算抵扣税额“孰低”原则抵扣进项税。
二是建立健全防范机制。健全的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违法犯罪生存空间。治理发票虚开问题,首先,健全部门协作机制。设立专门机构专业岗位,建立税务机关之间、税警之间联动协作和分工负责的长效机制,做好业务之间有效衔接,坚持防虚工作优先安排。其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将防范发票虚开工作纳入当前绩效考核工作之中,通过配套的奖惩激励机制,增强人员工作主动性和工作责任心。
三是铲除违法犯罪源头。发票虚开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打击力度不够,不够彻底,没有形成震慑力,没有铲除违法源头。为此,首先,形成强有力震慑。严厉打击虚开虚抵不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建立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提高违法失信成本,不给违法分子留有任何可乘之机和立足之地。通过新闻媒体、社会公告及时曝光查处的重大案件,定期选取典型案例开展常态化宣传,以案说法,以儆效尤。其次,铲除违法犯罪源头。虚开必然伴随着虚抵,虚抵必源于虚开,两者相融相生、共生共灭。加大买方市场打击力度,提升买方潜在风险成本,彻底消灭虚开发票源头的买方市场。同时,加强卖方市场整治,对公开叫卖兜售发票行为开展定期整治,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对虚开违法行为,要严查上下游及相关联企业,层层追诉到源头,打掉整个虚开链。对团伙作案,深挖幕后老板,扫恶务必除尽,防止跨地区流窜作案。
四是加快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具有数据回溯、逻辑判断和实时处理能力,是信息管税的最得力助手。为此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运用,首先,技术指标要紧跟形势发展需要。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虚开行为特征也将不断发生变化,为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性,需要对相关指标及时予以调整修正。其次,技术手段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例如,作为当前热门话题的区块链是一种共享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信任机制和不可篡改性等多方面优势。为此,可以结合税务工作实际,对涉农涉矿等虚开高发行业,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其付款、开票、发货纳入监控管理,形成有效证据链。
五是加强趋势研判分析。当前的虚开犯罪大都属于高智商团伙性作案,不法分子往往趋利避害,一个漏洞被堵住,他们会想方设法寻找另一个突破口。近些年,电商行业发展迅猛,其面对的大都是终端消费者,网上购物大都不需要发票,而很多大的品牌电商企业并不是凭票纳税,这将有可能使电商行业成为下一个虚开风口。这就需要税务机关提前做好形势研判,及时发现新问题新动向,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作为电商企业,要加强发票使用与管理,不给不法分子予可乘之机。随着增值税发票虚开防控手段增强和打击力度加大,增值税普通发票虚开仍有抬头之势,税务机关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研究,提前做好防控。
本文运用大数据建模与分析技术对虚开事件构建行为特征图谱,只是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为避免在调查问卷环节由于税务人员的经验判断受到各种主观因素影响,致使获取的数据客观性不够、风险识别结果不一定特别精确的问题,本文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在案例选择上主要选取多年来查处的虚开大案、要案,提炼相关行为特征,在问卷对象方面也是选取工作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人员,以便于在一定程度弥补了主观性之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后续的研究、应用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对样本数据进行细化、量化,对纳税人行为特征逐项做分级处理,通过数据挖掘揭示变量之间隐藏的关系,以更为客观的数据反映行为人的主观特征,实现对发票虚开行为的自动识别。
由于发票虚开问题由来已久,长期得不到根治,因此本文除对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防范发票虚开做重点论述之外,也从完善税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目的是打造全方位防范治理格局。发票虚开防范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多部门共同参与,营造共同打击虚开违法行为的舆论氛围,才能彻底铲除发票虚开滋生的土壤,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同时,打击发票虚开违法行为也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只有驰而不息、持之以恒,方能取得实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