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zekas量表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评估与脑电改变的相关研究

2018-08-07 00:48:38吴婷婷张一君彭伟锋施伟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脑电脑电图白质

吴婷婷 冯 宇 张一君 彭伟锋 丁 晶* 施伟斌 汪 昕

脑白质高信号也称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脑小血管病的常见影像学表现之一,最早由Hachinski等[1]于1987年提出。它是一个影像学术语,指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白质损害,CT上呈双侧对称性低密度病灶,或MR 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为高信号的改变。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的全人群发病率范围为39%~96%[2],但正常老年人群也可见到[2-4]。严重的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 5~6分)患者临床多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5]、情绪改变[6]、步态障碍、尿失禁[7]等,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 脑 卒 中(HR 3.3,95%CI2.6~ 4.4)、 痴 呆(HR 1.9,95%CI1.3 ~ 2.8)、病死率(HR 2.0,95%CI1.6~2.7)风险显著增高[8],临床医师对于WMHs 应加以重视。本研究将行头颅MRI及脑电监测分析脑白质高信号影像表现患者的脑电生理表现,以分析脑白质高信号对脑电改变的影响。

方 法

1.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之间就诊于本院,诊断为“晕厥”的成年患者(≥18岁),并根据临床表现、病史、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相关结果排除癫痫、脑外伤、急性脑血管意外、颅内感染、肿瘤占位、白质营养不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近期头部放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入组的对象均行头颅MRI平扫,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DWI序列。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采用Fazekas评分量表[9]分析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Fazekas量表(0~6分),脑室旁高信号评分:①0分:无病变;②1分:帽状或者铅笔样薄层病变;③2 分:病变呈光滑的晕圈;④3分:不规则的脑室旁高信号,延伸到深部白质。深部白质信号:①0分:无病变;②1分:点状病变;③2 分:病变开始融合;④3 分:病变大面积融合。两部分的分数相加计算总分。

脑电图电极安放及信号采集方案:按国际10~20系统在头皮上放置16个 Ag-AgCl 盘状电极,进行单双极导联描记。检查过程中被检查者保持清醒、闭眼、放松,记录时间10~15分钟,至少包括2个睁闭眼、一个深呼吸测试。脑电信号分析处理,本研究中所提及的慢波指θ波(4~7Hz)和δ波(< 3.5Hz)。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结果行年龄分层分析,对脑电图检测的阳性率行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分层分析,有序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得出结果。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研究对象基线情况

本研究共入组因“晕厥”来我院就诊的641例患者,年龄为18~92岁,平均57.56±16.35岁,男性357例,女性284例,男女比例约为1.26∶1。有高血压病史75例,糖尿病病史21例,冠心病病史36例,高脂血症病史9例。

2.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结果,本研究有329例(51.3%)患者存在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 1~6分)。表1中,随着年龄的增加,Fazekas 5~6分的患者在18~44岁、45~64岁、65~79岁、80~92岁年龄组患者中所占的比重也随之增加,分别为0.0%、3.9%、11.7%、28.8%(各 组 间 均 为P<0.05)。Fazekas 3~4分的患者在45~64岁、65~79岁、80~92岁年龄组患者中所占的比重也随之增加,分别为 3.9%、17.5%、32.7%(各组间均为P<0.05),与前期研究的发现相一致,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图1 Fazekas 5~6分脑白质高信号患者的头颅MRI FLAIR序列影像。A.Fazekas 5分;B.Fazekas 6分。

表1 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脑白质高信号损害程度的分布

表2 Fazekas量表评分0分组与1~6分组的脑电改变

表3 不同脑白质高信号程度的脑电图结果

3.随着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增加,脑电图慢波增多的比重增高

本研究入组的患者,脑电检测表现为“未见明显异常”的有444例(68.5%),“异常脑电图”的有197例(31.5%)。其中,“异常脑电图”表现为慢波发放或增多的有195例(占所有异常脑电表现患者的99.0%),仅有2例表现为基本电活动节律异常。因而本研究以脑电图慢波发放或增多的结果为观察指标见表2,我们发现Fazekas 1~6分组患者中有116例(35.3%)脑电图检测出慢波发放或慢波增多的表现,Fazekas 0分组患者中有79例(25.3%),Fazekas 1~6分组较0分组的慢波发放增多的脑电改变的比重显著增高(卡方检验,P=0.006)。

进一步对脑白质高信号程度进行分层分析(见表3),Fazekas 1~2分、3~4分、5~6分组的脑电图检查出各导联慢波发放或增多的比重分别为29.5%、40.7%、56.5%。我们发现随着 Fazekas分值的增高,各组内脑电图检查出慢波发放增多的比重也随之增高,提示脑白质损害越严重,脑电出现慢波发放增多的异常表现的可能性越高。其中Fazekas 5~6分组(56.5%)同1~2分组(29.5%)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Fazekas量表评分为5~6分(图1)的患者脑电图慢波发放显著增多,应注意Fazekas量表评分为5~6分的患者的脑电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早干预处理,预防其发生和进展。

讨 论

本研究旨在对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与脑电图改变的相关性进行探究。临床上可用于评估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的量表有基于CT的van Swieten量表、Blennow量表,基于MRI的改良Scheltens量表、Ylikoski量表、Manolio量表等。本研究所采用的Fazekas量表[9]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估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的量表。Fazekas量表是将脑室旁和深部白质的病变分开评分,两部分的分数相加计算总分。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有51.3%的患者存在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 1~6分),随着年龄的增加,白质病变程度加重,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更明显。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Ylikoski等[3]研究入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群,Ylikoski量表评估脑白质高信号的严重程度,结果脑室旁(0~24分)和深部白质(0~24分)的平均得分均较低(1.61和0.62),但也同样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上述研究均表明脑白质高信号是常见的临床影像症状,年龄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随年龄增加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

我们的研究发现大面积融合病变即Fazekas 5~6分的患者多数有慢波发放或增多的脑电改变,慢波发放或增多脑电改变的发生率与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正相关。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由于Fazekas 1~2分组主要是脑室旁的轻度高信号病变,在脑电图上尚未能出现相应的改变,而5~6分组则绝大多数为深部白质融合或大面积融合病变,在既往研究中脑白质大面积融合病变在DTI序列上可观察到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破坏,包括髓鞘的损伤、轴突缺失,胶质增生等病理改变,导致神经元之间的失连接、突触电活动和兴奋传导减弱等脑电网络异常[10],出现慢波发放或增多的异常表现[11],皮质-皮质或皮质-皮质下信号通路受损,导致认知障碍等脑功能损伤[10]。脑电图是判断脑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脑深部白质纤维的结构病变在脑电图上多表现为背景慢波增多,临床加以应用可评估脑白质高信号的脑功能损伤程度。

本研究的缺点是未设置健康对照组,为回顾性研究,缺少认知功能评分等相关资料,对于晕厥患者未进行颅内动脉及灌注的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均需在之后的研究中补充改进。

本研究发现脑白质高信号有背景慢波增多的脑电表现,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但目前脑白质高信号的人群缺少脑电图资料及脑电改变方面的研究。脑电图具有良好时间分辨率的特性,与影像学检查良好的空间分辨率互补,并可应用定量脑电图[12]等处理技术,进一步分析白质病变患者背景慢波发放频率、振幅、部位等特点,以评估脑白质高信号的脑功能损伤程度。

脑白质高信号可能对脑功能产生长期而持续的损害,临床应积极关注脑白质高信号患者的脑功能受损情况,早期干预可能有利于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电脑电图白质
血脂与脑小腔隙灶及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8:56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的临床中的应用
脑白质改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