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陈建林
近年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各技工院校如火如荼地展开,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得到了不断优化,这为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学生学情等具体情况,以曲轴位置传感器检修为例,进行信息化背景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
“曲轴位置传感器检修”这部分课程内容选自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吕秋霞老师编写的新课改教材《汽车发动机维修》中项目七的任务二。同时还参考了学校自行编写的《发动机维修工作页》和丰田公司提供的《卡罗拉维修手册》。
曲轴位置传感器检修的学习内容如图1所示,结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并着重对专业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本次授课对象是二年级汽修专业的学生。通过之前专业课程的学习,他们在相关结构原理及仪器设备的使用上已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在故障诊断方面(包括原因分析、线路检测、故障排除),逻辑推理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却不是很理想。
图1 曲轴位置传感器检修知识结构
良好的教学始于明确的目标,因此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出发,对本次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后,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4.1 知识目标
(1)能准确叙述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作用、类型和安装位置。
(2)能准确叙述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4.2 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检测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2)能把故障诊断方法应用于其他元件和车辆的检测中。
1.4.3 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行为规范。(2)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情分析,所设计的曲轴位置传感器检修课程的学习重点是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的检修方法;学习难点是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思路的确定。将通过工作页引导、小组讨论、教师示范指导等方式方法来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本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问题引导法来教;组织学生采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真正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此次教学活动安排在汽车实训中心一体化教室(图2)进行,实训中心设有理论教学区和整车实训区,将平板电脑、汽车大师APP(手机应用程序)、golo技师、微信公众号等引入到教学中来,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和工学结合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体验的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把企业的检修流程对应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引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等环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
本课程共4个课时,分为6个环节,分别是课前准备、任务提出、任务决策、任务实施、检查评价、任务拓展等。
(1)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阶段,先上传案例到汽车大师APP,让学生提前预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建学习团队,分发学习材料,为进入教学环节做好准备。
(2)任务提出。在任务提出阶段,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点击案例导入,可以看到卡罗拉发动机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引起发动机不能起动的案例视频,在获取了相关信息后,尝试在自己的学习任务书上描述有哪些故障现象。通过案例的引入和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后进入下一环节。
(3)任务决策。任务决策环节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部分。首先是资讯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点击平板电脑进入微视频学习和golo技师APP进行自主学习,从理论上熟悉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作用、类型、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并填写工作页的相应部分,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师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从而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
学生在获取相关信息后,采用先自主学习,后小组讨论的形式制定出维修作业计划,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随后在决策环节,利用微信平台汇报展示各组维修作业的初步方案,教师则对学生初步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不断修改,最后使维修方案逐步合理,从而化解本课程的学习难点。
图2 一体化教室布局
(4)任务实施。教师事先设置故障,随后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由各组学生根据小组维修作业计划分别对车辆的故障进行维修作业,教师则巡回指导,并记录各组的操作情况,当以上检查都正常时,则引导学生对车辆进行机械检查,直至故障排除。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有分工,角色有互换,人人实车动手操作,真实体验企业的工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突破学习重点。
(5)检查评价。为了检验学习效果,采用仿真教学软件进行考核,学生按照故障诊断流程完成操作,即可得到相应的成绩。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各组相互进行微信点赞评选出最优团队,最优学生;采用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
(6)任务拓展。最后阶段是任务拓展,学生进入汽车大师APP,收集故障案例,如果遇到问题,还可以与企业师傅进行线上交流。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实现职业能力的迁移。
本课程以实际案例为情境,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工学结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学习更积极,技术更娴熟,学习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