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思考

2018-08-06 13:30闫红云
魅力中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设置思考

闫红云

摘要: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载体,直观反映课程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特征。中等职业教育要走出困境,实现大发展,必须改变与市场脱节的现状,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在专业课程设置和体系改革上办出特色。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堂;设置;思考

中职计算机课程设置和体系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状态:教材和师资专业程度不够,计算机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知识更新程度日显落后,对中职学生的社会定位不明确,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整个学校的所有专业开设同一门课,使用相同的教材;忽视计算机专业相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对学生技能练习的有效指导;学习评价模式单一。这些做法,不但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专业课程内容注意教学与行业需求结合、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技术结合,缩小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实现职业学校育人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问题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校为阵,课程设置或多年不变,或盲目乱变,理论陈旧,内容已经过时。不少学校看什么热闹什么时髦,相关课程一拥而上,计算机专业课程没有稳定性和专业特色。

(二)教材问题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中职教材则五花八门,高教出版社的、各类大专院校的,无所不有,都不太符合中职教学,或内容太深,或太肤浅,或实践性不强。为此笔者学校开辟校本教材,调动专业教师积极性,又适合中职学生,一箭双雕。

(三)专业实验、实训得不到保障

由于各地政府沒有确保中职教师的工资,教师工资大部分靠学校自筹,给学校经费带来了压力,实验、实训资金不能得到更好地保证。有的管理力量薄弱,维护不及时,不能保证开机率;有的实验、实习课时安排随意,训练时缺乏目标和监督。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水平可想而知。

(四)学生生源质量问题

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坎很低。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民办学校对公办中职学校冲击太大,一些学校高价请招生贩子招生,扰乱招生市场。

二、解决策略

(一)课程设置应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所学专业就是为将来就业做准备,因此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应该更多地考虑社会的需求。然而据资料统计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的是计算机销售、技术支持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应该深入社会搞调研,看看社会上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然后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应该放弃的一些专业课程也要解放思想搞改革与时俱进谋发展。之后就要要求学生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严格以社会需求完善自己。

(二)联系实际整合课程内容

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所以,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中,必须根据社会岗位对中职生的实际需求来整合课程内容,对于如计算机语言等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尽量减少,而应增加以操作性为主的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小局域网搭建等技术性课程,确保课程数量的科学合理性,以提升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

(三)增设德育课程内容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除了在计算机软件设施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外,教学内容的陈旧问题也很突出,这与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间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为了让中职毕业生能更快的找到更对口更稳固的工作,中职学校必须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更新教学体系,除了在专业知识教材方面的更新外,还应该增设一定的德育教育课程,以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良好口碑。

(四)搭建校企对话平台

为了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中职学校应加强与社会企业间的沟通对话,在了解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除了定期向社会输出自己的用人需求和用人标准外,还应为在校生提供适当的实习机会,一方面让学校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以更好的进行专业内容设置,培养对社会和企业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学的不足和未来学习中该努力的方向,最终实现多赢。

(五)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当前,就业率已经成为困扰中职学校的一项主要问题,但随着电商平台等的不断兴起,为了改善学生就业难现状,中职学校应在进行学生专业知识和德育水平的教育之外,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以不断拓宽其就业渠道。

计算机行业一直作为国家有限发展的重点行业,同样在国内外的人才需求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各高等院校和中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而由于中职学校办学理念及生源差异的特殊性,中职院校要想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明确目标、改善教学方法,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才能确保中职学校毕业生能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更好的服务社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确保专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专业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创新型、开拓型应用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招生就业市场、职业环境的剧烈变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建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文化研究,2017(1)

[2]蒋红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J].教育,2014 (11)

[3]朱悦红.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J].职业技术,2012 (3)

[4]程满凤.职业学院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Z].株洲技术学院,2005

[5]潘静,祁利平.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11)

[6]应世根.对中职学校IT类专业领域实施课程置换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33)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设置思考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德育工作浅谈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