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亚崎
仍然清楚的记得首次认识卢梭这个名字是在历史教材上,作为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当时他的名字与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这类的词语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现在,在读了《爱弥儿》一书后,也不得不感慨这还是位伟大的教育家,卢梭也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在本篇文章中,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分析联接《爱弥儿》一书中自然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以及这种自然教育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何先进性与局限性的探究,最后,回归探究的本体意义,指出在我国现代教育中可以从《爱弥儿》中借鉴的有哪些。
一、从社会背景分析《爱弥儿》中自然教育思想
18世纪的法国,依然是典型的封建专职专制国家,卢梭生逢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三个国君,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显示了当时的专制气息,路易十五作为国君也可以说是昏庸无能的,他说这一辈子已经足够了——“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当时法国的等级制度异常鲜明,第一等级的封建贵族和第二等级的僧侣垄断着财富,第三等级的农民、小手工业者,包括资产阶级的生活异常困苦,还需要缴纳各种税务和履行各种封建义务,导致经常出现罢工和农民暴动,阶级矛盾尖锐。
卢梭作为启蒙运动中的一员,对当时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教育论著《爱弥儿》最初是应德舍农索夫人之请而写的。在书中,他痛斥了法国教育的种种弊端,发表了不同寻常的见解。他在序言中说:“我绝不喜欢拿那些人人皆知的事情填塞我这本书,我只想说明,很早以来就有人反对这种旧的教育方法了,可是没有人准备提出一套更好的来。”《爱弥儿》成为讨伐封建教育的檄文,是对理想教育追求的范本。
二、《爱弥儿》中自然教育思想先进性与局限性
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在《爱弥尔》开篇第一句就说: “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 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 便进入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猜疑、冲突、贪婪、野蛮的社会状态。教育应顺任天性的发展, “回归自然”。在早期教育上, 提倡去乡村, 去那种安宁、祥和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的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根本没有“你我”之分; 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份之念;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从不因此而损害他人的自我保存。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他们强烈的自爱倾向转化成怜悯同情之心,这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敌视、仇恨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相斗乃至战争。
(一)教育当“归于自然”
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接受的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三个方面的教育的影响。在卢梭看来,“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同时,他又认为儿童能否得到正常的发展,取决于这三种教育是否能够“圆满地配合”。
(二)“把儿童看作儿童”
卢梭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把“儿童看作儿童”要求教育要顺应儿童不同年龄时期的特征。卢梭认为以往的教育“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儿童的心理,不了解儿童的思想和特征”,因而,人们应当好好地研究儿童,使教育按照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顺序进行。正基于此,卢梭提出了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开展教育的“教育阶段论”。正如李玮先生所言,“《爱弥儿》在‘破的基础上,提出了为未来资产阶级培养摆脱封建社会影响的‘新人的教育计划”, 卢梭不仅成为了封建教育的掘墓人,而且也成为了资产阶级教育的奠基者。
然而,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卢梭在《爱弥儿》中阐述的教育理论还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过分突出了道德教育在人的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卢梭把体育、智育、德育截然分开并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单独实施的思想是不科学的。批评者们认为,就个体的教育而言,体育、智育和德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全面发展,尽管在不同的年龄时期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然而决不能将其截然分开,孤立地对待。第三,卢梭对儿童天性的估计过于理想化。在卢梭那里,“人性本善”是其理论的基本假设,正是由于儿童的天性是向善的,才使得“教育顺应儿童天性”成为了可能。而批评者们则指出,卢梭对于儿童天性的估计过于理想化了,人的本性本无所谓善恶,只不过是教育的原料而已,关键在于你如何利用它。教育要想成为好的教育,既不是要去束缚其本性,也不是一味地顺应其本性,而应当积极地去影响、指引人的本性朝向善的可能性发展。
三、现代儿童教育能从《爱弥儿》中自然教育思想借鉴什么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强调要尊重儿童的自然和自由,非常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进程,认为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应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让其个性得到自然发展,这种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正确认识全面发展观
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自然教育就是要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然而我们传统的教育—应试教育严重破坏了人的内在自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改变满堂灌的应试教育方式,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儿童的独立个性、完善人格,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放在主体参与学习过程的本位上。自然教育的主体思想是要顺应人的天性发展,把人看成是自然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教学中,必须承认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三)教育教学活动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因势利导,让学生个性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自由地发展,把儿童当成儿童来對待。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按儿童的接受能力、自然进程实施教育,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水平。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在批判当时封建教育的不合理的基础上提出的, 尽管我们在现代看来其中有许多片面之处,但是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和方法,以及批判的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对提高我们今天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仍有借鉴意义。他对儿童问题的认识也值得我们现代教育参考,在教学中我们应更加关注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让他们更加自由快乐地获得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