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2018-08-06 00:59赵红磊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恶心胃肠功能脾虚

赵红磊

(河南省上蔡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驻马店 463800)

糖尿病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浊、尿带有甜味为特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数据显示,大约50%~70%的糖尿病伴有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6~70岁,平均(52.3±11.2)岁;病程3~12年,平均(7.6±2.8)年;腹痛19例,胃脘胀满11例,恶心呕吐5例,大便不通5例,便溏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6~68岁,平均(51.8±11.0)岁;病程4~13年,平均(7.8±3.1)年;腹痛20例,胃脘胀满10例,恶心呕吐6例,大便不通6例,便溏3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2014年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指南[1]。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或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者2h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新药(中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2]。主症为多饮、形体肥胖、身体困重、神疲乏力、脘闷腹胀,次症为食少纳差、肢软、头昏、头重如裹、恶心呕吐、脘闷肠鸣、便溏或大便失调、失眠,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

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及脾虚湿滞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由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溃疡等疾病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损害,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次用药过敏,精神病,不配合治疗。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合并症者基于对症治疗,口服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370),每次0.5g、每天1次,根据病情可调整剂量,单日最大剂量不能超过2.0g;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液(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1786)。

观察组加用健脾消浊汤加味治疗。药用黄芪10g,茯苓10g,枳壳10g,鸡内金10g,巴戟天10g,补骨脂9g,桑寄生12g,益智仁12g,桂枝12g,党参15g,白术12g,法半夏9g,生姜9g,炙甘草18g,大枣12枚。加水500mL浸泡30min,以文火煎煮,取药汁200mL,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主症(多饮、形体肥胖、身体困重、神疲乏力、脘闷腹胀)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等级,分别计0、2、4、6分;次症(食少纳差、肢软、头昏、头重如裹、恶心呕吐、脘闷肠鸣、便溏或大便失调、失眠)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计0、1、2、3分,计算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记录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肠鸣音、排便、排气恢复时间。检测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测定两组治疗前后餐后2h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2hGLP-1)水平。

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不低于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不足30%。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18.5±3.5 5.5±1.8对照组 45 18.3±3.3 10.2±2.1 P>0.05 <0.05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指标比较 ()

组别 例 FPG(mmol/L) 2hPG(mmol/L)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8.0±2.1 5.6±0.5 13.4±3.0 8.1±1.0 8.0±0.4 6.3±0.3对照组 45 8.1±1.6 5.7±0.6 13.1±2.5 8.4±1.1 8.0±0.3 6.5±0.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2hGLP-1指标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2hGLP-1指标比较 (pmol/L,)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2hGLP-1指标比较 (pmol/L,)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16.25±2.47 25.07±3.98对照组 45 16.46±2.54 20.24±2.85 P>0.05 <0.05

6 讨 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多伴有胃肠功能障碍,是由于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湿性黏滞,湿停阻遏阳气,阳气郁久化热,蕴生湿热实邪,湿热久积,则又加重了脾气阴虚,脾气阴虚则不能散精于周身,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另外脾虚则无法升清,胃不能降浊而反上逆,则致恶心呕吐[4]。伴有胃肠功能障碍者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脘胀满、便秘等,《丹溪心法》中就指出消渴可并发泄泻,《景阳全书》中则指出消渴致胃肠病变症状的根本在于脾虚[5]。治疗应以益气健脾、化湿和胃为主。

健脾消浊汤加味方中黄芪、党参可益气健脾,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与黄芪合用可达到利水消的功效,可缓解神疲乏力、便溏等症状;茯苓健脾利水渗湿,辅以枳壳行气化滞,鸡内金、清半夏降逆和胃,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桑寄生、巴戟天、补骨脂、益智仁补肝肾、强筋骨,炙甘草调和药性。全方可起到健脾益气、醒脾化湿、补肝肾的作用。周良军[6]在研究中指出GLP-1降低是糖尿病患者脾虚证的主要症候依据,脾虚致消、健脾愈消与GLP-1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脾虚湿滞证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餐后2h体内GLP-1的水平,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胃泌素、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且GLP-1的升高也有利于调节饱食中枢、抑制胃排空和胃酸分泌,对胃肠道功能障碍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疗效肯定。

猜你喜欢
恶心胃肠功能脾虚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自拟健脾除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汗疱疹疗效观察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