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洋 南晓红 洪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苹果贮藏期间,不断释放乙烯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致苹果产生二氧化碳伤害。乙烯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促进苹果老化,加快后熟衰老[1]。在贮藏过程中要保持苹果品质、延缓衰老,就必须控制有害气体的比例及作用,通常是对冷库进行通风换气,保证库内气体浓度符合要求,从而达到更好的贮藏效果。然而,由于气体浓度分布的复杂性,以及传统通风换气人为操作的随意性,通风效果不尽理想。国内外学者对气调库气体浓度分布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2-3],但对普通冷藏库通风换气方面的研究鲜有涉及,因此,研究苹果冷藏库通风换气过程中气体浓度的分布情况,对提高苹果贮藏质量,减少苹果采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扶风县某苹果冷藏库为研究对象,冷库内部尺寸为13 m(长)×10 m(宽)×7.1 m(高),保温材料为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冷库内的冷风机采用DD-15.9/80型吊顶式冷风机,尺寸为1.92 m(长)×0.61 m(宽)×0.65 m(高),风机有两个直径为0.5 m的圆形送风口,回风口在风机背面。货物分为两堆,每堆尺寸为11 m(长)×4 m(宽)×6 m(高),货物距两侧墙面为0.5 m,距有门墙面为1.5 m。冷库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冷库物理模型
根据冷库实际情况,假设冷库内部流场为三维、不可压缩、非稳态、湍流流场。流场的湍流模型选用标准的k-ε模型,与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联立求解获得冷库热湿环境,则其流动传热通用微分方程为:
式中:Φ为通用变量;ГΦ为与Φ相对应的广义扩散系数;SΦ为与Φ相对应的广义源项。
1)气体组分浓度方程
苹果在贮藏过程中仍然是有生命的活体,不断进行各种各样的生理代谢。乙烯作为一种植物催熟激素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释放。乙烯从货物区向气体区扩散过程中遵从组分质量守恒原理,因此在模拟计算中,可以用组分输运模型来描述冷库内气体浓度。
式中:Г为多孔介质的质量扩散系数;S为苹果呼吸作用所引起的气体组分浓度源项;C对应各组分浓度。
针对本文所研究的冷藏库,苹果乙烯释放速率可由文献[4]查得,在计算时作为组分输运方程的源项被考虑。
2)货物区阻力
针对苹果冷藏库堆码形式,可将货物区看作多孔介质,将苹果当作固体颗粒,间隙中的气体对应于多孔介质中的流体,该多孔介质的阻力Sf包括粘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两部分,可用达西定律[5]来表示。
式中:Dp为多孔介质颗粒的平均直径,m,本研究为苹果的直径;ε为多孔介质的孔隙率;μ为流体动力粘性系数,N·s/m2;1/α 为粘性阻力系数,1/m2;C2为惯性阻力系数,1/m;ρf为流体密度,kg/m3;νmag为气体流速最大值,m/s。
本文需要设定的边界条件有冷库墙体,冷风机,库门和排风口。冷库壁面速度采用无滑移边界,外墙和屋顶热边界采用第三类边界条件,其对流换热系数按照冷库设计规范要求取为23 W/(m2·K)。地面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温度为271.15 K。冷风机送风口采用速度进口条件,送风速度为5 m/s,选择紊流强度和水力直径定义紊流,紊流强度设为5%,水力直径为风机特征直径0.5 m,回风口采用outflow边界条件。
不进行通风换气时,库门和排风口关闭,设定为定热流密度的墙面,热流量为9.3 W/m2。进行通风换气时,库门开启,库门和排风口均设定为速度进口条件,选择紊流强度和水力直径定义紊流,排风口紊流强度为5%,水力直径为排风口直径0.5 m,冷库门水利直径为当量直径1.54 m。
为了更好的观察和分析模拟结果,本文选取冷库长度方向的对称中截面作为代表性切面,来进一步分析库内有害气体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苹果入库24 h后,库内有害气体浓度分布均匀,且浓度较高。以乙烯为例,货物区乙烯浓度高达15.7 μL/L,已超苹果冷藏贮存要求(乙烯浓度 <1 μL/L)[6]。
本文改变排风速度,分别对7 m/s,8 m/s和9 m/s三种情况的通风换气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排风速度对库内气体浓度分布的影响。
图2为不同排风速度,通风换气1 h时Y=6.5 m截面处乙烯浓度分布。由图可知:通风时间相同、排风速度不同时货物区有害气体浓度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即有害气体浓度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排风速度为7 m/s,8 m/s和 9 m/s时乙烯对应最高浓度分别为1.1 μL/L,0.9 μL/L,0.7 μL/L,可见排风速度越大,库内货物区有害气体浓度越低。与排风速度为7 m/s相比,排风速度9 m/s时货物区乙烯最大浓度降低了36.4%。由此证明排风速度越大越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排除。
图2 不同排风速度下Y=6.5m截面处乙烯浓度分布
图3 不同排风速度下点X=2.5 m,Y=8 m,Z=3.6 m处乙烯浓度变化曲线图
图3为根据非稳态模拟结果得到的通风换气过程中排风速度为 7 m/s,8 m/s,9 m/s时点 X=2.5 m,Y=8 m,Z=3.6 m(货物区浓度较高处)处乙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所示,不同排风速度时,该点处乙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排风速度为9 m/s时,货物区乙烯浓度降低速率最大,最快将乙烯浓度降到贮藏要求。说明合理增大排风速度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排除。
排风口数量的改变同样也影响着库内气体浓度的分布。本文在原有冷库的基础上仅增加排风扇的数量,研究双排风口对库内气体浓度分布的影响,并与单排风口通风换气效果进行对比。双排风口冷库物理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双排风扇冷库物理模型
单排风扇冷库排风速度为8 m/s时,库内有害气体可以在1 h内降到贮藏要求,为了保证通风换气量相同,双排风扇冷库排风速度设为4 m/s。图5为点X=2.5 m,Y=8 m,Z=3.6 m处单、双排风形式下乙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单台排风扇形式下该点乙烯浓度60 min后降到1 ppm以下,双台排风扇形式下30 min时该点乙烯浓度已低于1 ppm,双排风扇形式明显优于单排风扇形式。双排风扇形式下,通风30 min后库内乙烯浓度降低并不明显,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导致库温升高,因此通风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图5 单、双排风扇形式下点X=2.5 m,Y=8 m,Z=3.6 m处乙烯浓度变化曲线图
本文以陕西某苹果冷藏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气体流动,传质的三维数学耦合模型及组分输运模型,用CFD软件模拟研究了库内有害气体的分布规律,探究了通风换气过程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在冷库实际通风换气过程中,存在适宜的通风量,使得库内有害气体浓度在规定的时间内降低到贮藏要求,本文研究冷库最适排风速度为8 m/s。双排风扇形式换气效果优于单排风扇形式。适当增加通风时间可以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当通风一定时间后,库内有害气体浓度降低并不明显,且导致库温升高,因此通风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