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者、厨子与广告大师

2018-08-04 03:12洪赟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奥格自传学校

文_洪赟

《广告大师的人生告白:大卫·奥格威自传》麦慧芬 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9月

对于传记类书籍,钱钟书先生有一个看法。

1979年9月,他在致黄裳信中写道:“弟此番在美,睹博士论文及拙作译本小传,语多不经。一作者自加拿大来见,问之,则云曾至港台,遍访弟师友,采撷轶闻。弟乃知自传不可信,相识回忆亦不可信。古来正史野史,均作如是观。”

这段话有道理。不过,若想了解一个难以谋面的人的跌宕一生、经验智慧,最好的途径仍旧是读他的自传。如果作者比较忠实、真诚,那就是读者之福了。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是一个比较坦诚的有趣的老家伙。

法国一家杂志将他与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并列为对工业革命最有贡献的人物。他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大卫·奥格威自传》最知名。

这个怪才,可爱极了,他的书中写自己还是婴儿时,父亲带着他旅行,爱因斯坦弯下腰摸过他的头,就这样给他灌输了智慧,从此智慧未曾离开过他。

9岁时,入读一私立男童学校,校长评价他“有过人的创见,爱和老师辩嘴,想说服老师他的想法才是对的,而书本上的都是错的;不过这也许更证明他的确有过人的独创能力。”

在牛津大学,因成绩差,他被“扫地出门”。

多年后,他扬名天下,数次回中学母校演讲,免不了要吐槽。

1969年校庆,他在演讲中称,校董会违背学校创始人的遗嘱——“以抚养、教育并提供学习用具给那些父母无力给他们适当教育的孩子”,对于学校将女孩排斥在外,奥格威不忘时代风潮:“如果董事会继续漠视我们创始人的愿望,我劝你们效法国外大学的同龄人——造反!”

第二年,男女合校。他又同情考试暴政下的学生,称老师把事实硬生生塞进学生头脑,让学生不久后再把它们吐回到考卷上,就像把玉米从鹅的喉咙硬挤下去,也许能制造出优质的鹅肝酱,但对鹅本身却没有任何长久的益处。他认为学校应该激发学生对学问产生终身不变的爱好。

作为一个非“三好学生”,奥格威在校领不到奖学金,在运动场上很笨拙,叛逆,不合群。他自嘲是个没用的家伙,然后风趣地安慰学生,“各位没用的家伙们,振作起来!在学校的成功与生命中的成功并没有一定的关联。”

如果奥格威当校长,肯定与众不同。他曾建议校领导雇一个了不起的法国大厨,学校就会以提供最美好的美食而闻名。他声称自己若当校长,会把所有学生训练成水管工人、木匠、电工、油漆工,还有园丁,这样学生们就不需要依赖那些剥削的商人了。他会开放所有的课程让学生选修,让来上课的学生付钱,这样会让教得好的老师富裕起来,让教得差的老师饿死。支付现金津贴给成绩好的学生,以刺激他们努力学习。”

对教育,他还有很多观点,如大学师生做的大部分事情是浪费,不读书的占多数,学生面临残酷压力却只学到肤浅的知识;建议假期只放四个星期,好缩短学制;学校应该聘精神科医师;学校能够教给学生的最有用的技能之一就是写清晰、明白的报告,若想成为商人,必须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医生写文从字顺的论文有助益……

翻翻奥格威的书,就知道这家伙的写作水平有多厉害了,简洁、幽默,有干货,生活品位不低。

他这样写父亲,“打喷嚏比我认识的任何人都响,他可以一口吞下一整匙的芥末酱而面不改色,而且爬树快得像黑猩猩”;《财富》杂志报道他时用的标题是《奥格威是个天才吗?》,他要律师就那个问号起诉编辑;他最爱的音乐是贝多芬的《战争交响曲》;虽然不信教,却感激布道使他避免了有害的价值观;他牢记祖父的话:“如果你跟老板娘跳舞跳得比老板好,财富自然就会对你特别垂青”“若去纽约,研究一下摩根财团的运作方式。”后来他从摩根先生那里学到,合伙人要找有头脑的绅士,永远不忘“做第一流的企业,用第一流的方法”……

他在自传里写道:“我发现,如果不是由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来领导,那么无论什么创作机构,不管它是研究实验室、杂志社、巴黎的大饭店,还是广告公司,都不会产生什么伟大的业绩。”

被大学开除后,他在巴黎当厨师,就注意到领班皮塔先生身上,有极高的领导艺术和好的素质。

皮塔先生每周都要认真地做几道菜,高超手艺镇住了手下人;对下属严厉无比,不滥用鼓励,奥格威笑称先生的一言之褒,让他心甘情愿一辈子做牛做马;对不称职、吊儿郎当的人,不能容忍,因为影响士气;严格遵守服务标准,“一个好的厨房必须永远尊重菜单对客人的承诺“;对厨房清洁要求苛刻,因为乱七八糟除了不卫生,还会发酵懒惰气氛。

于是我们看到了奥美的公司文化,奥格威憎恶沉闷乏味的员工,鼓励员工生机蓬勃。他随时保持着有感染力的乐观情绪,鼓励骚动与创新,灌输“成功之母是与众不同,失败之母是拾人牙慧”这一创意圈的铁律。

当然,他称自己学到的最重要的品质是勤劳。年轻的奥格威一周在厨房63个小时,疲惫不堪,每周工休一天,后来吃惊地发现皮塔先生一周工作77个小时,两周才休息一天。那年他25岁,在那段时间养成了拼命工作的习惯,薪水加倍时尝到了努力工作的甜头。

多年后,奥格威仍保持着这一品质,看看他的一页日记:5点起床,到书房做家庭作业——整理三个公事包。七点半把早餐拿上楼给妻子。开车到办公室……电话……审阅5条广告片……中午自助餐厅,忍住与一位漂亮秘书同桌的诱惑,责备一个从哈佛商学院毕业毫无幽默感的年轻人……下午两点跟客户见面……预演一个新客户的说明会……晚八点二十回到家,吃晚饭又做作业。

38岁时,奥格威没有文凭,没客户,口袋只有几千美元,却大胆地创立了奥美公司,但他做好了充足准备:读了当时已出版的所有有关广告的书籍;吸收了众多广告先驱的思想精华。好朋友把自己所发现的影响广告成败的因素传授给了他。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知识付诸应用,再加上一点点想象力……

对待工作,他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感情,“我们的一些人在我们公司干了一辈子。我们该死心塌地把它办成一个干工作的好地方”,这被奥格威放在首位;他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培训之中;给管理人员极大程度的自由和独立活动的余地;每年颁发一次“文明敬业”奖来涵养举止文雅;赞美诚实、勤奋、客观、认真……

这样一个被开除的差生,1948年之前游荡了17年,做过厨子、推销、贫民窟慈善事业工作人员、调查员,甚至当过一段农民,终于在广告行业功成名就。

晚年,他携爱妻,住在一古堡。他对天堂的想法跟济慈一样:给我书本、水果、法国酒,以及好天气。1999年,他以88岁高龄离世。

推荐书目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刘震云丨长江文艺出版社

四个素不相识的人,农村姑娘牛小丽,省长李安邦,县公路局长杨开拓,市环保局副局长马忠诚,四人不一个县,不一个市,也不一个省,更不是一个阶层;但他们之间,却发生了极为可笑和生死攸关的联系。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穿越大半个中国打着了。于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深陷其中的人痛不欲生,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却乐不可支。

刘震云用老辣之笔,剖析了吃瓜本质;用慈悲之心,探寻了荒诞底线。

猜你喜欢
奥格自传学校
奥格威的拒绝智慧
奥格教我的事
奥格威的拒绝智慧
学校推介
味道太重了!(一)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关于推荐《施仲衡自传》的通知
《我母亲的自传》中的创伤叙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