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兰,彭雅,储蒙
银行集中度的下降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吗?——来自101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
张雪兰1,彭雅1,储蒙2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 渤海银行合肥分行,安徽合肥,230041)
以101个发展中国家1998—2013年年间经济金融及产业数据为样本,考察了银行集中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度过高会抑制产业结构优化,银行发展和固定资本形成则有助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过于依赖出口可能会对一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发展中国家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着力培育多元化金融产业主体,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防止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带来的价值链低端地位固化。
银行集中度;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
产业结构是一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以获得“结构红利”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银行业是产业“血液”——资金的重要提供者,其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备受世界各国重视,银行过度集中对经济运行微观基础及可持续增长的危害更被认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最深刻教训之一[1],美国沃尔克法则(Volcker Rule)、英国维克斯提案(Vickers Proposal)、欧盟利卡宁计划(Liikanen Plan)均将降低银行集中度作为金融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国内,近年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的大调整、信息结构变革加上劳动力供给、资源与环境等约束带来的严峻挑战,大银行主导与民营小银行缺失的结构失衡被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桎梏。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张启阳认为:“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要素,在产业锁定效应的影响下,被过度资源化,导致有限的金融信贷资源集中于少数行业和大型企业,其他行业和中小型企业缺少有效的金融支持而发展缓慢,被逐渐边缘化,自然资源要素丰富的企业得到超过当地融资规模的80%,金融锁定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锁定……”[2]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伴随着银行业进入壁垒的降低,近年来银行业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如图1①所示。
那么,这样一种银行业结构的变迁态势是否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呢?对此,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做出回答,与之关联度最大的银行业集中度−产业增长的研究结论则莫衷一是:Cetorelli、Gambera[3],Moretti[4],Hoxha[5]等学者认为银行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产业成长;而Deidda、Fattouh[6],Fernández等[7],Man[8]则主张银行业集中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大、工业经济增长。不仅如此,在研究样本选取方面,现有经验研究或以全球国家数据[9−10]为样本,或以某区域国家数据[11−12]、OECD国家[13]作为研究对象,鲜有研究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纳入实证,而发展中国家又以鲜明的市场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金融资源短缺易被少数利益集团垄断、银行在正规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以及先天国际分工劣势、研发能力不足导致产业结构相对较低等特征而有别于发达国家。银行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对于亟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赢取进一步增长空间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其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尤其具有深入探究的必要。鉴于此,本文拟在梳理银行集中度与产业结构逻辑关联的基础之上,以发展中国家为样本展开实证研究,以期探寻银行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从金融结构的视角为发展中国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图1 1998—2013年间发展中国家年均CR3变化情况
由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动基本上遵循一种自然演化的过程,鲜有文献直接涉及银行集中度与产业结构升级,大多数相关文献集中于银行结构与产业发展、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两大领域。其中,关于银行结构与产业发展的研究可概括为四类:①基于市场力量的研究,认为银行集中度高,拥有市场力量的银行为了未来获得收益而支持年轻企业进入市场,后者往往拥有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新技术且前景良好[14]。换言之,拥有市场力量的银行比竞争性的银行更能保证更多的企业进入[15]。在经验证据方面,以欧洲[11]、德国[16]、美国[17]、中国[18]及跨国数据[4−5]为样本的研究均支持了银行业市场集中有利于产业增长的结论。②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认为垄断势力银行为减少道德风险会加大对信贷者的监控力度,从而更加了解企业信息,长期增加贷款总量[19]。Dell'Ariccia 等[20]以意大利省域数据为样本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③基于关系型借贷的研究,认为银行业的集中导致信贷供给减少、贷款价格提高,银行为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往往会对那些老客户倾斜,形成关系型借贷,导致对潜在产业的进入提供信贷的意愿降低[13]。Park[21]以美国小企业为研究对象、Leroy[12]以10个欧盟国家制造业部门为样本的研究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④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的研究,以林毅夫[22]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为基础,认为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与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相对应,并由此内生决定最优产业结构,而金融结构需要与最优产业结构相适应,这样则会使占有优势产业、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得到成长,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例如,张成思和刘贯春[23]以一般均衡分析阐释了最优金融机构形成与社会福利最大化内在机制,认为有效银行业结构能够从高效配置资金、降低信息成本等方面推动产业发展的融资支持。
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联的研究则集中于国内文献。部分研究肯定了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例如,罗贵发[24]以中国1979—2011年的三次产业数据为样本所做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以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系统中,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结构决定着不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从而决定了产业结构;非国有银行份额的增加能减少信贷配给,利于产业调整转型。部分学者则探讨了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例如,李剑[25]以中国东部10省1998—2012年数据为样本的研究发现银行信贷有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有部分研究探讨了银行业结构与产业增长的关系。例如,刘培森和尹希果[26]发现银行集中度降低、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增加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张雪兰和龚元[27]发现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产业增长中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发挥。
已有的文献为我们勾勒了银行业集中度影响产业结构的基本轮廓,综合有关研究结论,银行业集中度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银行集中度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路径
1. 资金配置渠道。即银行集中度通过影响资金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影响产业结构。产业资本通过积累、扩充从而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基础,而资金充裕与否则影响着一个企业做出决策的时机和实际能力。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正是将储蓄的资金有效地集聚、转化为投资资金,引导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生产性活动,从而深化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结构[28]。产业结构重心在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中,资金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然而,由于信贷技术的限制,银行更偏好于固定资产、可抵押物等“硬信息”比较充分的成熟企业和产业;新兴产业尽管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增长潜力,却往往因“硬信息”不足而受到较强的融资约束,较高的银行集中度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效应[13]。在此情况下,服务业与发展初期的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因“硬信息”不足而难以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也因而受阻。
2. 企业家精神渠道。作为创新、创业精神的代表,企业家精神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和正向促进作用不言而喻[29]②。由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属于创新型企业[30],故现有文献对于企业家精神的考察往往集中于新生企业及高科技企业。例如,Rogers[31]基于银行类型、竞争程度、贷款可得性、建立和倒闭等因素,考察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其研究结论认为,小银行有利于新企业生成,故应鼓励小银行数量和市场份额的增长;Capozza和Bergantino[32]则运用2000—2007年中东欧转型国家八大主要产业数据,研究银行集中度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发现在以银行融资为主的转型国家,过高的银行集中度会阻碍企业创新;并且,高银行集中度适合实物资产密集型产业,不利于高科技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银行集中度影响企业家精神,继而影响产业结构。
3. 技术创新渠道。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驱动力,其实现依赖于研发活动,后者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研究表明,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往往是那些需要高研发密集度的增长潜力企 业[33],换言之,生产率高增长行业通常研发密集度高,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技术创新活动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加之许多创新活动来自新创业企业或中小企业,银行并不乐意向此类企业配置信贷资源。在银行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下,这一形势可能更为严峻。但在银行集中度较低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众多导致信贷资源竞争激烈,迫使更多的银行通过信贷技术创新(如投贷联动、硅谷银行)来拓展客户基础,从而有助于研发密度及投入较大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从而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③。例如,Xin等[34]基于对1999—2007年中国信贷市场的分析,就发现在非国有四大银行占据市场份额更高的省份,相对较低的银行集中度对创新有着积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考察银行集中度影响产业结构作用机理的过程中,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制度特征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一,根据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一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相关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其产业结构转向资本密集型,对资本产生很大需求,需要银行业市场主体增加,降低银行集中度;反之,银行业集中度增加抑制产业的融资需求,不利于产业发展[22]。其二,由于制度与金融发展紧密关联[35],银行业在制度框架下对资金整合的差异性会导致金融要素分配主体、分配份额、积累速度、要素流向的差异,从而导致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异质性。具体而言,那些要素成本高、金融资源投入不足的行业或企业主体会缺乏动力,失去扩张机会;而低成本和容易获得金融资源的行业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资金要素的流向差异导致实体经济偏离合意状态,诸如技术、人才等与产业相关的关键要素与资源也会相应偏离,从而造成某种产业发展形态的强化以及某些产业的相对弱化。产业间强化与弱化的交迭导致产业发展的不对称变迁最终会影响一国整个产业结构体系的状态。
基于前述分析并借鉴Angelos[36],构建用于参数估计的模型如下:
式中(1)变量的选择与测度说明如下:①产业结构()。考虑到当代国家和经济体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而稳定,二、三产业变动不断,参照刘培森和尹希 果[26],使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来表示产业结构。②银行集中度()。参照Beck等[8]、Bruhn等[36],采用前三大银行资产占一国银行总资产的比重(3)作为银行业集中度的替代变量进入主回归,使用CR5、Lerner指数进行稳健性检验。③银行发展指标()。一国银行业的发展决定了金融性资产的累积速度,从而决定其服务的能力、专业化程度以及为实体经济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的力度。故借鉴Fernández等[37]的做法,使用私人信贷占GDP比重来表示银行业的发展程度指标。④贸易开放度()。一般认为参与贸易的企业因学习和模仿效应而有更高生产率,加之一国的出口结构与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相联系,对外贸易程度也可能影响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故借鉴Angelos[36]的做法,用进出口总额/GDP表示贸易开放度。⑤固定资本形成()。产业资本的累积深刻影响产业结构,参考Angelos[36],用总固定资本形成额/GDP加以测度。⑥外商直接投资():一国实现技术的升级、推动产业发展的途径之一,使用FDI/GDP加以测度。⑦人均GDP(),用于控制整体的宏观环境和经济条件。此外,式中表示个体的特殊效应;表示随机误差项;则是对应解释变量的系数。
考虑到银行业市场结构可能存在的潜在内生性问题[39],我们参考以往文献的做法,引入以下四类工具变量:①法系渊源。金融发展由法律制度和法律起源所决定,法律制度可能影响融资,良好的法律制度可以保护和增加投资者信息[40]。La Porta等[41]认为,普通法系致力于保护私有权益、支持私有的市场成果,然而大陆法系国家则不惜以损害市场发展来巩固政府统治。不仅如此,由于法律传统在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外来的殖民者引进的,在解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问题上,可以将法系渊源看作是外生的。②宗教因素。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宗教信仰影响经济行为和金融发展。参照La Porta等[41]的做法,我们以发展中国家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数比例作为工具变量。③地理因素:地理禀赋结构影响包括金融制度安排在内的制度发展。Acemoglu等[42]认为,地理禀赋决定了欧洲人的殖民地策略,在那些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欧洲殖民者可以建立更加稳定的殖民地,可以发展保护私有权的持久制度,从而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有些殖民地由于靠近赤道,没有很好的环境,相对于持久制度,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允许少数精英行使权力,这不利于私有权保护。Beck等[40]同样证实了这一发现。参照上述学者的做法,我们使用地理距离作为地理因素的代理变量。④政治因素。Beck等[40]使用一国独立时间作为金融发展的其他可能影响因素。他们认为,如果从1776年算起,独立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为国家发展制度、制定政策和规章等提供更大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开展金融活动。因而我们将各国自1776年以后独立的时间作为工具变量。此外,借鉴Bremus[43]、Ductor[10]、Leroy[12]的做法,引入银行发展变量的一期滞后值作为工具变量。
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对全球203个经济体及地区的划分,剔除高收入国家61个,再删除被解释变量和关键解释变量严重缺失的41个经济体及地区④,最终确定数据相对完整的101个发展中国家⑤作为研究 对象。
鉴于关键解释变量银行业集中度在世界银行GFDD数据库中1997年之前及2013年以后有较多国家数据缺失,故以1998—2013年为分析区间。本文采用的产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Worldbank数据库;银行集中度相关数据(CR3、CR5等)、银行业发展数据来源于Worldbank GFDD数据库,部分2001年以后缺失的银行业资产等数据来源于Bankscope数据库;Lerner指数来源于Clerides 等[44]和GFDD数据库;固定资本形成额占GDP、进出口额占GDP、外商直接投资占GDP、人均GDP数据来源于WDI数据库;法系渊源、地理纬度距离、穆斯林人数比例数据来源于La Porta等[41]和CIA Factbook;独立时间数据来源于CIA Factbook。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及方差膨胀因子分析如表2、表3所示。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的相关性系数都小于0.5;方差膨胀因子都远远小于10,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使用PPFisher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显示,主要变量表现出数据上的平稳性,替代变量也呈现出平稳序列特征⑥;F检验的结果(=0.0000)显示固定效应模型显著优于混合效应,Hausman检验的结果(=0.032 3)显示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而非随机效应模型;Davidson-Mackinno内生性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发展变量()为内生变量(=3.926 43,=0.047 8),故参照Leroy[12],将其一期滞后项与法系渊源、地理因素、国家独立年数、穆斯林人数比例一道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1)为固定效应,(2)、(3)分别为将White/Newey估计扩展到面板 (xtscc)⑦的当期及滞后一期估计,作为工具变量回归的参照;(4)~(7)为工具变量估计结果。
由表4可知:①银行集中度(3)与产业结构显著负相关,表明高银行集中度抑制了产业结构优化,支持了前述逻辑梳理。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多以银行为主导,如果银行业集中度高,使其市场结构偏离最优的金融结构[22],导致企业融资通路狭窄或阻塞[45],便会制约其推动产业结构变化作用的发挥。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安排往往使得金融结构相对单一[42],高昂的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会加剧金融市场摩擦,银行业信贷资源错配偏离金融要素的合理流向,导致产业间资金获取的不平衡,并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协调。②银行发展()与产业结构显著正相关,与King和Levine[46]、Cetorelli 和Gambera[3]研究结论一致,表明银行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动融资方式及金融产品创新,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加速其资本积累,更通过资金配置效率的提升促进产业部门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与“金融服务观”的观点相契合[36],即无论其结构如何,一个发育良好的银行体系总是有利于经济增长。③贸易开放度()与产业结构负相关,表明一国产业结构受国际贸易影响,对进出口贸易的过度依赖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其可能原因是,贸易结构势必追踪由价格差所表现出的比较优势结构,发展中国家如果依此静态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其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产业结构将会被强化甚至凝固,从而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47]⑧。④固定资本形成()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统计上有良好的显著性,表明固定资本形成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一发现与Acemoglu[35]关于资本存量对于产业结构变化举足轻重的论断相契合,与发展经济学关于资本的作用之一便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相一致,表明固定资本的形成具有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48]。(5)人均GDP()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为负。这可能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关,从样本人均GDP的均值(2 495.624美元)来看,人均GDP尚未实现3 000美元关口的跨越。换言之,平均而言,产业升级仍处于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攀升阶段,尽管人均GDP增长,但由于第三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而第二产业基数又在快速增加,故人均GDP与产业结构的代理变量之间呈现负向相关关系。
表1 变量总体的描述性统计
注:人均GDP单位:美元;国家独立:年数;纬度距离:0~1;其他的数据单位为%
表2 相关性分析结果
注:表中列示的是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表3 方差膨胀因子
注:VIF即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表4 参数估计结果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 、**、***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水平;识别不足报告的是Anderson canon. corr. LM 统计量,a表示不存在识别不足;弱识别报告的是Cragg−Donald Wald 统计量,b表示在1%的最大工具相对偏差水平上拒绝工具变量是弱工具变量的假设,表示弱工具变量;过度识别报告的是Sargan统计量,c表示不存在过度识别,d表示存在过度识别
为确保实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分别使用变量替代、将样本按收入及法律水平进行分组回归的方法加以检验:
1. 使用CR5、Lerner指数作为银行集中度的替代指标,(银行私人信贷+股票市场资本化)/GDP作为金融发展替代指标[49]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
2. 参考Bremus[43]分组的方式,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分为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三个子样本,进行回归分析。
3. 参照La Porta等[41],通常世界国家被分为五大法系,即大陆法系(法国法系、德国法系)、英美普通法系、斯堪的纳维亚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征,我们将样本内国家分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社会主义法系三个子样本。
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无论是变量替换,抑或将样本按收入、法系分组,除中低收入国家组外,银行集中度与产业结构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对于中低收入国家来说,介于低收入和中高收入间,经济的发展属于起步后但又不是很稳定的阶段,产业结构从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过渡,第三产业可能仍处于萌芽阶段,因此银行业集中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系数虽然为负,但由于阶段性原因使得统计上可能不显著,与Deidda和 Fattouh[6]研究结论一致。此外,银行业发展(BD)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促进作用依然十分显著;除低收入国家外,贸易开放度(TRA)依旧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其可能原因是低收入国家的贸易开放度普遍较低,尚未足以对产业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固定资本形成(FA)在变量替换及分组后系数不变,但显著性不再十分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固定资本的依赖程度不同,而不同法系下产权保护的差异也使得固定资本在支持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作用存在差异;人均GDP(PGDP)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负向相关关系依旧显著,如前所述,这可能是因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攀升阶段的缘故。总体而言,稳健性检验结果基本上支持了前述的主要研究结论。
表5 稳健性检验
注:括号内为Z值;* 、**、***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水平;识别不足报告的是Anderson canon. corr. LM 统计量,a表示不存在识别不足;弱识别报告的是Cragg−Donald Wald 统计量,b表示在1%的最大工具相对偏差水平上拒绝工具变量是弱工具变量的假设,表示弱工具变量;过度识别报告的是Sargan统计量,c表示不存在过度识别,d表示恰足识别,e表示过度识别
摆脱对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等低附加值行业的依赖,提升高附加值产业占比是发展中国家增强本国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对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赢取进一步发展空间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优化银行业结构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无疑是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金融结构的视角,在厘清银行集中度作用于产业结构逻辑机理的基础上,以101个发展中国家1998—2013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结构来看,高银行集中度抑制了产业结构优化,表明高集中度的银行业结构偏离发展中国家的最优金融结构,继而可能加剧金融市场摩擦和信贷资源错配,致使产业结构升级受阻;②从数量来看,银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说明银行业规模扩大伴随着结构改善和效率变化将提升其动员社会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效能,从而为产业结构累积量变而实现质变奠定基础,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③贸易开放度对产业结构呈现负向影响效应,表明过度外向型经济或许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从而造成产业结构的倾斜与不平衡,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细分的情况下,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容易造成产业结构的“残缺不全”,甚至是价值链低端地位的“固化”。在变量替换、将样本按收入和法系分组之后,银行集中度、银行业发展及贸易开放度对产业结构之间的影响依然显著,表明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和资源约束瓶颈的显现,粗放型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持续推进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本文的分析表明,优化银行业结构、推动银行业发展可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因而,应着力培育多元化金融产业主体,畅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方式,重视发展具有低交易成本优势、市场效率优势和信息优势的民营中小型商业银行,促进银行业良性竞争,促使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领域,切实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不仅如此,银行业改革与发展要紧扣时代特点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弥补发展中国家直接融资机制不足所导致的融资通路狭窄,积极践行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着力探索新模式、加大创新投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重视把握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实现更高的产业结构收益。
① 银行集中度指标CR3取每年样本平均值。
② 于涛[28]构建了基于主观博弈的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模型,从博弈的角度解释金融发展和企业家精神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他认为,产业结构实质上是企业家之间主观博弈的结果,金融发展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会改变博弈参与者的策略空间,从而影响博弈的均衡,即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
③ Amore 等[49]以美国20世纪80—90年代制造业为背景的研究发现,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对银行跨州业务管制的放松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具体而言,企业专利数因之上升12.6%,重要专利数增加12%;对于高度依赖外部资本及公司所在地邻近跨州进入银行的企业,这一成效更为显著。Amore等[49]认为,其原因在于银行经营区域的扩大提升了其分散信用风险的能力,亦即,地域分散增强了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继而推动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④ 如,不丹、佛得角、乍得、科摩罗、刚果(布)、多米尼克、科索沃、利比里亚、马尔代夫等,以及一些非洲、拉丁美洲国家。
⑤ 具体包括: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白罗斯、伯利兹、贝宁、玻利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巴西、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加纳、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牙买加、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吉尔吉斯共和国、老挝、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亚、立陶宛、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墨西哥、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泊尔、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菲律宾、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卢旺达、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南非、斯里兰卡、苏丹、斯威士兰、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泰国、多哥、突尼斯、土耳其、乌干达、乌克兰、乌拉圭、委内瑞拉、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⑥ 篇幅限制,此处从略,备索。
⑦ 根据Hoechle,当异方差、序列相关以及截面相关性质未知时,可采用xtscc命令将White/Newey估计扩展至面板分析。
⑧ 赵岩等研究发现,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并没有拉动我国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是具有严重的挤压作用;加工贸易出口对于产业升级的效应不强,而进口中间产品制约了三次产业的升级。
[1] HALDANE A G. Control rights (and wrongs)[J]. Economic Affairs, 2012, 32(2): 47−58.
[2] 柳立. 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途径——访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张启阳. 金融时报,[2015-03-09],http:// news.hexun.com/2015-03-09/173856260.html.
[3] CETORELLI N, GAMBERA M.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 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industry data[J].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56(2): 617−648.
[4] MORETTI L. Bank concentration and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sectors: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and low income countries[J]. MPRA Paper No. 18867, 2008.
[5] HOXHA I.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sector and financially dependent manufacturing sector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3, 27 (27): 432−444.
[6] DEIDDA L, FATTOUH B. Concentration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economic growth[J]. Macroeconomic Dynamics, 2005, 9(2): 198−219.
[7] FERNÁNDEZ A I, FERNÁNDEZ F, SUÁREZ N. How institutions and regulation shape the influence of bank concentr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evidenc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2010, 30(1): 28−36.
[8] MAN G. Bank competi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nonlinearity: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5, 62(3): 310−324.
[9] BECK T, DEMIRGUC-KUNT A, MAKSIMOVIC V. Bank competition and access to financ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4, 36(3): 627−647.
[10] DUCTOR L, GRECHYNA D.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al sector, and economic growth[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5, 37: 393−405.
[11] RATTI R A, LEE S, SEOL Y. Bank concentration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on firm-level investment in Europe[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8, 32: 2684−2694.
[12] LEROY A. Banking competition,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Europe[J].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6, 1−22.
[13] CETORELLI N. Real effects of bank competition[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4, 36(3): 543−558.
[14] PETERSEN M A, RAJAN R G. The effect of credit market competition on lending relationship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110(2): 407−443.
[15] CETORELLI N, STRAHAN P. Finance as a barrier to entry: Bank competition and industry structure in local US markets[J]. Journal of Finance, 2006, 61(1): 437−461.
[16] INKLAAR R, KOETTER M, NOTH F. Who’s afraid of big bad banks-Bank competition, SME, and industry growth[J]. Working Paper series 197, 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 Management, 2012.
[17] MITCHENER K J, WHEELOCK D C. Does the structure of banking markets affect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state banking markets[J].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2013, 50(2): 161−178.
[18] HASAN I, KOBEISSI N,WANG H, ZHOU M. Banking structure, marketiz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development- regional evidence from China[J].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015, 20(3): 487−510.
[19] DELL'ARICCIA G.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1, 45(10): 1957−1980.
[20] DELL'ARICCIA G, DI PATTI E B. Bank competition and firm creation[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4, 36(2): 225−251.
[21] PARK Y. Banking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credit availability to small businesses[J]. The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Finance, 2008, 12(3): 47−69.
[22] 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 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23] 张成思, 刘贯春. 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J]. 管理世界, 2016(1): 66−77.
[24] 罗贵发. 银行业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79—2011年数据的分析[J]. 广东社会科学, 2014(4): 33−39.
[25] 李剑. 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东部地区数据的面板VAR分析[J]. 金融发展研究, 2013(9): 20−25.
[26] 刘培森, 尹希果. 银行业结构、空间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J]. 金融评论, 2015(1): 51−63.
[27] 张雪兰, 龚元. 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增长: 基于资源再配置与技术进步效应的探析[J]. 财贸经济, 2017(10): 99−114.
[28] SHAW E S.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29] 于涛. 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主观博弈的视角[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5(5): 18—23.
[30] GUISO L, SAPIENZA P, ZINGALES L.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4, 94(3): 526−556.
[31] ROGERS T M. Bank market structure and entrepreneurship[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2, 39(4): 909−920.
[32] CAPOZZA C, BERGANTINO A S. The effect of bank concentration on entrepreneurship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transition countries[C]//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Europe,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Palermo, Italy, 2013, (8): 27−31.
[33] ILYINA A, SAMANIEGO R. Structural change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12, 59(2): 166−179.
[34] XIN F, ZHANG J, ZHENG W. Does credit market impede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banking structure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17(52): 268−288.
[35] ACEMOGLU D, ROBINSON J A. The persistence and change of institutions in the Americas[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2008, 75(2): 282.
[36] ANGELOS A A, APERGIS N, TSOUMAS C.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J].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1, 63(2): 109−139.
[37] BRUHN M, FARAZI S, KANZ M. Bank competition, concentration and credit reporting[J].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s6442, 2013.
[38] FERNÁNDEZ A I, GONZALEZ F, SUAREZ N. Banking stability,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volatility[J].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2016(22): 101−120.
[39] LIU G, MIRZAEI A. Industrial growth: Does bank competition, concentration and stability constraint matter? Evidence from developed and emerging economies[J]. Economics and Finance Working Paper Series. Working Paper 13−23, Brunel University, 2013.
[40] BECK T, DEMIRGÜÇ-KUNT A, LEVINE R. Law and finance: why does legal origin matter?[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3, 31(4): 653−675.
[41] LA PORTA,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W.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J].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 Organization, 1999, 15(1): 222−279.
[42] ACEMOGLU D, JOHNSON S, ROBINSON J A. 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2, 117(4): 1231−1294.
[43] BREMUS F M. Cross-border banking, bank market structures and market power: Theory and cross-country evidence[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5(50): 242−259.
[44] CLERIDES S, DELIS M D, KOKAS S. A new data set on competition in national banking markets[J].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Instruments, 2015, 24(2−3): 267−311.
[45] PAGANO M. Financial markets and growth: An overview[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3, 37(2−3): 613−622.
[46] KING R G, LEVINE R.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 108(3): 717−737.
[47] 黄晓玲. 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探析[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2(1): 20−23.
[48] 高际香. 俄罗斯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解析[J]. 欧亚经济, 2017(5): 94−104.
[49] CLAESSENS S, LAEVEN L. Financial dependence, banking sector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5, 3(1): 179−207.
[50] AMORE M D, SCHNEIDER C, ŽALDOKAS A. Credit supply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109(3): 835−855.
[51] HOECHLE D. Robust standard errors for panel regressions with cross-sectional dependence[J]. Stata Journal, 2007, 7(3): 281−312. http://www.stata-journal.com/article.html?article=st01 28.
[52] 赵岩, 范文祥, 杨菁. 贸易结构对三次产业升级的作用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4): 62−67.
Has the decline in bank concentration promote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101 developing countries
ZHANG Xuelan1, PENG Ya1, CHU Meng2
(1.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School of Finance, Wuhan 430073, China; 2. Bohai Bank Hefei Branch, Hefei 230041, China)
Banking concentration affect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country through such channels as fund allocation, entrepreneurship,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The present study takes the sample of economic, financial and industrial data of 101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1998 to 2013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bank concentration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ults show that excessively high banking concentration inhibits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le banking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fixed capital contribute to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oreover, excessive reliance on exports may adversely affect a country’s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diversified financial industry entitie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prevent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the low-end status of the value chain brought about by the export-oriented economy.
banking concentr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ing countries
[编辑: 谭晓萍]
2018−04−08;
2018−05−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治理银行过度集中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14AJY026)
张雪兰(1974—),女,广西博白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联系邮箱:cresta@126.com;彭雅(1997—),女,湖南长沙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储蒙 (1992—),女,安徽合肥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
10.11817/j.issn. 1672-3104. 2018.04.011
F837; F413
A
1672-3104(2018)04−00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