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红
(安徽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关键字:环境育人;校园景观;设计;空间;追求
学校以教育为使命,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生个体受教育机会大部分都来自于户外。[1]校园环境是学生受教育的第二课堂,理应强调其育人功能,以环境育人为理念的主题景观可以传递思想和文化内容,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更有效地培养人才。环境育人概念的理解:即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方依据育人目标要求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科学合理的利用环境资源以提高育人目的效果的一种教育方法和艺术[2]。广义来说环境育人即是以人类与环境的互为关系为核心而发展的一种以教育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国内对于校园环境育人景观的研究主要从设计学科和非设计学科两方面着手,总的来说是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结合。设计学科的如赵坤的大学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法[3];提出其主要体现在建筑、山水、植物配置与雕塑等景观元素类型。如梁虎等人的从育人角度谈校园景观设计[4];讨论提倡参与性的,使用功能完善的教育主题景观。非设计学科的文献有如王德宽的论高校环境育人的实现[5];提出校园育人需要关注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实践环境以及审美环境。再如钱品辉的互动价值的实现与情感价值的回归[6];分别从学生的心理、行为和情感因素实现环境育人理念。国外研究成果文献类较少,主要是以书籍为主,如(丹麦)杨.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以物质环境角度,以行为为主导探讨外部空间设计,促使人们交往的方法。美国的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等人编著的《人性场所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以校园开放空间景观为研究点,分析各空间和使用人群特点等并提出设计评价体系。
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环境育人理念已达到共识,但由于众多原因,相当多的学校没有通过有效的实施环境育人理念达到教育的最佳目标。本文以环境育人为理念,结合现代学生心理需求以及行为特点,着力探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特色的集文化传承、励志休闲、情感体验等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教育阵地。采用多角度视野,在研究中努力创新、探索出新的设计方法尽力完善实践及理论指导,为相关专业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提升校园环境育人质量,拓宽政府对构建学校环境育人建设理念的认识,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论文创新处是紧围绕环境育人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课题,以美学、环境心理学知识的渗入进行学科交叉引导设计,细致分析景观空间场所对学生学习、情感交流,品质铸造的教化影响作用,在提出校园环境育人景观设计的理想追求时又创造性的导入诗性创意校园设计理念。以新的视角为环境育人理念下的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提供可行性途径,优化校园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校园文化景观是物质与精神文化形态的综合体现。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应以环境育人为理念,思考如何对学生产生思想启迪以及行为方向的良性引导,在和谐的情境下激励每日的学习[7]。
传统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集中体现在我国传统书院的景观空间中。其环境育人思想是采用建筑尊礼、君子比德等寓教于景,通过环境教化求知者[8]。主要是运用景观物质元素为载体进行思想意识与精神空间的教化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例如传统书院中的建筑尊礼空间是一种祭奠活动与宣扬礼数的教化场所,景观设计常以追忆性的纪念式建筑与景观元素的融合布局打造仪式感很强的空间氛围,用以培养教育士子的尊礼和感恩之情。又如君子比德,常采用植物的象征意义达到育人的效果[9]。例如象征顽强的腊梅,象征君子的兰草等。
校园文化景观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动态时间为追踪线索,体现学校综合的文化价值观。涵盖某种规范化的力量和潜在的教化功能,使学生获得它所传递的各类信息的景观形态[10]。
图1 校园景观平面区域布局
校园景观设计需要强调其教育性使命。如图1,本人主持的青少年宫校园景观设计项目,在区域块状布局上充分体现了环境育人理念,满足功能需求时,更加突出了精神文化价值,如A区的书画长廊,C区的君子四雅园,集中体现了文化育人以及比德教化育人的校园景观设计。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旦曾说:“校园中的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11]可见,校园的每一处景观都在悄无声息的熏陶、侵染着学生,因而要求景观元素设计要仔细斟酌,环境育人理念要深入人心。
图2生态知觉告诉我们:环境知觉是环境刺激生态特性的直接产物,是一种自觉行为。当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环境信息对学生形成有效刺激时,会使学生产生探索心理和选择性注意等系列活动,从而产生本能的情感反应。例如校园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古亭或山水景观等,此类信号刺激会引发学生怀旧怀古、追忆反思的内化情感心理,会自觉地探索前人的文化根源,在这种文化缅怀中追求精神依托和心理慰藉,达到文化育人效果。另外,这种忆古设计同时拥有历史沧桑感和时空穿梭感,形成一种忘我的艺术境界美感,因而又达到了美育的效果。我们应灵活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原理,借以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育人景观设计。
图2 环境与知觉
校园开放空间景观区为学生提供了可在户外享受自由舒畅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此处强调的环境育人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指的是对主体功能建筑的外部开放空间环境的设计。
2.1.1校园入口广场文化育人景观设计
校园入口广场空间是获得校园第一印象的门户空间,集中体现了校园的文化理念,有强烈的标志性作用的同时还担当着学生集散、交通分流的作用。这一兼具文化性、标志性和实用性的场所为学生们打造了心理上的归属感和崇拜感。校园入口广场空间最重要的环境育人功能集中体现在文化传承、尊礼和形象展示功能上。文化要素主要是通过建筑或主题雕塑来呈现的,具有较强的直观标志性。但符合民族地域性的设计应是最能打动人的设计,文脉上要求满足历史文化的传承,体现学校文化景观的主题特性。使其在富有内涵和底蕴的背景下突出校园文化的良好育人功能。
2.1.2校园入口广场功能育人景观设计
设计手段可用绿植、水体、道路和雕塑等景观要素与广场空间协调打造校园入口的形象展示。另外,现代校园的入口广场还可以作为沿承我国传统书院的尊礼空间的场所功能,在广场形成仪式空间,把尊师重教的理念以设计的方式融入,氛围营造应温暖而严肃、有内容,应避免只是空洞的视觉仪式,达到实现真正的尊礼空间的内涵表现,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教育空间。还可借鉴性的抽取中式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因地制宜,辅以植物、山水、曲道等自然元素,使入口景观具有诗性美,设计成富有意境的校园广场景观效果。
2.1.3环境心理学知觉“封闭原则”与校园入口广场育人景观设计
校园入口广场平面设计形态与环境知觉体系中“封闭原则”的应用:如图3封闭原则启示我们:如果平面设计图形是一种倾向于完成但并未完全闭合的图形常被我们的知觉当作为一个完整的图形。这些图形不管缺口是小或是大,都暗含着规律性力的作用和动态趋势,引导我们认知其为统一的整体,形成一种向心空间的“主观轮廓”。常采用显性的如矮墙、栏杆、绿植等景观元素或隐性的如地面高差或不同的铺地等多元手法的“围合”设计。校园广场景观平面规划设计时,把握这一“封闭原则”,做到形态不闭合情况下的整体图形要趋向于简单化并且具备某种合乎逻辑的连续性原则。反之,形态不明确的离心空间设计会无序、散乱,缺乏气场和领域归属感。此“向心完整”的校园广场设计为学生们提供了育人的象征领域空间,有利于学生精神教育的集中。
图3 环境知觉格式塔组织原则——封闭原则
2.2.1 校园户外学习区景观空间形态设计
一是私密空间,常处于校园较僻静的位置,常采用建筑的立面以及植物或假山体等为隔断的围合手法,和谐而宁静,满足学生户外学习的私密性环境心理需求。二是半私密空间,常设计成供学生们打破班级进行户外自由交流学习的场地,常设计为可坐可躺下的绿地柔性地面,课外学习交流,增长知识,促进友谊,增进和谐。三是全开放的空间,常常设计为具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特征的教学团体实践场地,通常设计成硬质大小广场。校园户外学习空间是室内教学的延伸,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学生的“自主自由”学习的心理诉求。学生们在这种参与性的景观设计中潜移默化的汲取知识,开阔了心胸,赋予了学生们良好的环境育人效果。
2.2.2 校园户外学习区景观空间元素设计
学习区环境育人设计是通过景观设计的各元素来体现的,总体设计上要满足艺术审美视觉要求,应综合各景观如建筑、道路及水体、植物和设施小品等要素,运用艺术美法则创造景观优美舒适的、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户外生态空间环境。环境育人手法可以采用人格比拟设计,例如利用植物松、竹、梅的设计象征高尚的人格修养,同时也可借喻同学间忠贞的友谊。这类设计可感化、暗示、引导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谦虚的心理,拼搏的精神等优秀的素质,对学生品质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山水设计可为校园的求知群体提供模拟自然的接触性环境场所,使学生参悟自然、体验自然,达到精神上内省的教化作用。
2.2.3 环境心理学中基于行为考虑的校园户外空间学习区的育人景观设计
很多校园户外空间学习区缺乏生气,变成了遭冷落的摆设。校园育人景观设计可以参照环境行为习性特点创造活力空间。例一:人具有抄近路的行为习性,在设计时应关注学习区的道路系统的便捷性及流畅性。例二:寻求安静场所是学生对学习区的基本行为习性要求,静区是户外学习交流或凝思的重要场所,设计时可灵活运用各种景观元素隔绝干扰,创造学生乐意进入的富有生机的静区景观设计。例三:逗留行为特点会对空间的生气感产生作用,如果学习区是一处无所依靠之地,就不会自然形成可供学生驻足学习的场所。因此,户外学习区或有大树依靠、绿地可坐或花架、亭子类的设施等,如图4,本人设计的青少年宫校园景观户外学习区,学生可享受露天阳光也可躲在树下享受阴凉,晴天绿树下轻松自然阅读,雨天驻留在廊亭内讨论交流…吸引学生逗留,促使学生间的相互交叠,形成学习活动群组。此外,向阳性和自然中的动植物对空间的生气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图4 校园户外学习区
2.3.1 校园户外生活区景观空间形态设计
生活区是在校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户外场地,活动很丰富,例如“谈心聚餐、静卧晒日、散步活动”等。此活动性户外空间的景观设计常以三种形态出现,一是距离建筑体较近的分散式小空间布局,优势是场地灵活,小团体学生活动较方便。二是距离建筑体有一定距离的集中式大空间布局,优势是为群体学生提供较集中的活动空间,氛围较浓烈。缺点是空间较单调。三是距离建筑体较远的相对独立的类似公园形式的景观设计布局,优势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户外生活延伸空间。概括来说:总体空间的环境布局应交通便捷,造型手段丰富、空间的各种因素取得协调一致、有机结合。
2.3.2 校园户外生活区景观空间元素设计
生活区的艺术审美和人格比德环境育人方面似学习区的景观设计,但细节上有所分化,例如生活区的景观绿植设计常选择种类多、体态小的小乔木类的柔和品种,创造形态自然,轻松舒适的户外环境。设计中可象征性的运用梅兰竹菊四君子,其高洁的品格对学生具有人格化的比德育人效用。如图5,本人设计的青少年宫校园户外生活区“板桥竹园”主题,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君子美德,“未出土前便有节,待到凌云仍虚心”颂扬了竹的高风亮节和谦虚品质,运用此寓意教化学生比拟人格,学习优秀品质,丰富育人理念。同时,生活区育人功效的另一重要的设计元素-水体的寓意也较深刻:时间如流水,启示学生对生命时间的思索。而且水的灵气和清澈透明,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另外,水的或绵柔或勇猛的特质又赋予了拟人的性格特征。水多样的形态所展示的思绪,丰富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丰富联想,较好的强化了育人的效果。
图5 校园户外生活区
2.3.3 环境心理学中审美情感反应与校园户外空间生活区的育人景观设计
环境心理学研究:人在体验场所景观时,会产生与审美相对应的情感反应。审美体验分为两种,一是艺术景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令人喜爱的特点,二是能否引起设计对象的兴趣。校园户外空间生活区的育人景观应调动能够唤醒学生愉悦情感的设计。如图6,显示处于主动方的学生群体与景观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审美反应的来源,此反应随学生的人格、情感、意图、社会文化经验和环境角色等而产生相应变化,这种分析可为校园育人景观提供设计思考。
图6 校园景观审美反应相关理论
对校园户外生活区的育人景观设计还需要环境的美学判断分析,如图7,景观设计的纯自然环境越复杂多样越受欢迎,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环境中,人工要素的空间布局对整体的和谐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而过度的人工环境是最不受喜爱的类型。由此可见,校园户外生活区育人景观应最大化的保留或模仿自然化的设计,因为自然的就是天性的,是被认为是最美的设计。
图7 复杂性与平均偏爱率
在现代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再度引起重视与思考。校园景观环境应注重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综合需求,我们有必要以发展的理念寻求一种贴心的设计,深化理想的追求、努力创造出完善的校园环境育人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应追求“审美育人”的人本思想。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品质的优劣,直接取决于校园环境设计的生态质量以及美学品位的高低。校园景观设计中应重视艺术性的体现,运用环境美学心理引导人的美好感情,使校园中的学生产生好的感应,乐意在此学习、漫步、停留,充分享受景观环境的生命活力。其次,校园景观设计应追求“历史育人”的人本思想。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尊重校园文化史,以新的符号化的设计形式使传统文化的内涵得以延续性发展,引导学生追忆历史。景观设计师可以运用诗的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传统与现代交汇的校园文化景观舞台。
“人对环境的情感反应具有独立性,根据环境特点可以预言人们的体验。”[12]现代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宗旨应是为学生们创造可以舒缓精神压力和激发学习活力的空间场所,在这里,有那么一方天地可供大家进行知识互动,心灵交集和情感互慰,校园里满载着涌动着的青春期的心理情感,有对知识的渴盼、对教师的敬仰、对人生的思考,有活力四射,积极进取,也有疲惫迷茫,躁动不安,有慰籍也有受伤。情感因素的注入理应成为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基础基调,饱含着情感内涵的设计,可采用一种感性取向的策略,运用冲动、幻想、憧憬、潜意识等情感心理,在视觉美的传达上呈现出显著的愉悦性和亲和性,使校园景观散发着动人的情感色彩和艺术审美情趣,令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们感受到亲切友爱,幸福美好。此种校园景观环境的营造转换了以往那种冷漠、理性的旧式设计,充分展现了现代环境育人理念的情感关怀设计。
“广义地讲,一切艺术都应当以有无意境而确定其格调的高低。”[13]校园环境是寄托着师生怀念与情感的空间集合体,景观设计其实就是体现情感的一种物化,是对美的精神意向追求。应强调与学生的心灵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不同的环境空间与艺术形式表达相吻合,充分表达出情、景、形共融的意境美感,高度协调人、空间与环境。这里的诗性空间意境美意为超越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境界的诗性立意的空间艺术追求。引入诗词意象立意手法介入校园景观空间中,经过艺术化的提炼,将诗词的精神情感和意境向校园环境空间感知者即主体学生们表达出来,起到历史文化传递感与时代情愫释放感共融的特别心理感受。
学校是担负教育使命的重要场所,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优质的育人环境。文章以环境育人理念为视角,分析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着重细致研究了校园户外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结合具体空间深入剖析了环境育人的各种策略,在板块内容中分别植入了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探索校园环境育人景观设计的多元方法表现。结尾部分强调了环境育人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的理想追求,创造性的提出了诗性空间意境美的设计追求。校园景观环境是育人的隐形课堂,于潜移默化中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舒缓压力,陶冶情操,启迪思维,点燃学生对美好生活前景的展望以及对成功的渴望和自信。我们应当在校园承载的特殊文化内涵理念下建设与主体教育相协调的校园景观环境,充分强调当今时代环境育人理念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