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视域下技工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实践

2018-08-03 07:04王铁江
职业·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技工教育工匠精神创新创业

王铁江

摘要: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常态下对人才素质的更高层次的定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兼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性教育。本文分析提出,创新创业的核心精髓是工匠精神,技工院校要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对学生以创新为特质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各个环节,融入师生素养提升全过程,从而探索出“创新创业”视域下技师学院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 技工教育 创新创业

一、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在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回归和重塑,成为教育行业尤其是技工教育的热点。可以说,工匠精神作为技能人才品格的元素之一,对改善和提升中国工匠的内在品质、外在形象都有极大的影响。工匠精神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蕴涵着严谨、耐心、踏实、专注、敬业、创新、拼搏等可贵品质。要想让技校生形成精益求精、技道合一的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培育的。作为一个在技工教育扎根二十多年的工作者,笔者认为,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一方面需要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则需要培养诸多高技能、高素质的“双高”技工人才。从德国、日本等制造大国身上,就能看到,正是他们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对匠心人才的高度重视,才有了辉煌的制造产业和制造品牌。反观我国,中国航天、中国高铁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无外乎是幕后工作者们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因此,唯有厚植工匠文化、重塑工匠精神,才能實现“制造强国”的跨越式梦想。

2.“百年品牌”以工匠精神为支撑

日本调查机构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日本超过一百年历史的企业达到了惊人的21666家,其中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000多家。与之对应,我国百年企业只有六必居、张小泉、同仁堂、陈李济、王老吉5家企业。笔者在走访企业中了解到,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一般都在2~3年之间,集团公司的寿命也仅仅8~10年左右,这些数据与欧美企业平均30年寿命、日本企业平均60年左右的寿命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这些数据所呈现的“真相”直指工匠精神,即“百年品牌”是以工匠精神为支撑的。反而言之,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有“百年不倒”的中国制造。

3.技校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树人是技工院校的办学之本。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呼吁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转变,将重点放在技师及高级技师的培养上,不仅要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专门型人才,更要培养德技并重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人才招聘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工匠精神能够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增强学生的未来发展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

1.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互为补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同平地春雷,激发了一个又一个创客群体。在这个创新驱动的时代,要树立起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品牌形象,就需要激发产业从业者们以创新为特质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并行不悖,既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又相互平衡、互为补充。一方面,创新精神需要工匠精神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专于其中,方成极致。也就是说,唯有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才能走得更远。

2.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都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育中,技工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技工院校在新时代的重要课题。而正如上文所说,工匠精神的培育同样离不开技工教育。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二合一”是趋势所在,也是内生之因。目前,浙江省大部分技工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组建了创新创业团队,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但是大多数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着重强调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培育与训练,而缺乏工匠精神的融入。因此,笔者认为,技工院校要主动作为“补上一课”,让技术与素养、知识与能力共同扎根,真正培育一批“全能型”双高人才。

三、在双创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

为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笔者所在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实施“分层培养、阶段递进”的“双创”教育实践,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切实提高学生以创新为特质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1.将工匠精神融入双创环境建设,让学生感受工匠之魂

工匠精神的涵养需要环境文化的潜移默化。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学校在校内设立了创新创业基地一一育才1号电商创业园。近年来,立足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对校内创业园进行了环境改造,积极打造基于创新实践平台的“产业文化博物园”。即深入挖掘办学历史和本土产业文化,因地制宜加以利用,把校园变成展示学校历史发展和本土特色产业变迁的“产业文化博物园”,如“乡贤文化走廊”“诸暨特色网销产品体验中心”“五金文化馆”“袜业小镇掠影”等主题展览,同时将诸暨工匠代表故事悬挂于墙,让学生时刻感受工匠之魂,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坚定做强中国制造业的信心。

2.将工匠精神融入双创课程体系,让学生感知工匠之道

工匠精神不是一种形而上的、虚无缥缈的内容,而是可以实体化的,是可以课程化的。将工匠精神融入双创课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工业文化、产业特质,深刻认知专业内涵,对职业产生归属感,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创新动力,从而为岗位创新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基于此,笔者学校重新调整了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学生,分年段开设融合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新增了以“先做人,后做事;先专注,后专业”为核心思想的工匠精神课程模块,将职业精神、职业认知、职业行为、职业素养等内容纳入这一模块中。在这个基础上开设工匠精神课程,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感知工匠之道,而是更能明确地让学生了解未来自己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观和伦理规范。为了配合课程安排,笔者主编出版了中职教育规划新教材《職业生涯规划》,并组织其他专业教师编写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创业者之歌》等教材。

3.将工匠精神融入双创实践活动,促学生升级工匠之术

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仅需要依赖于“第一课堂”,更需要在第二、第三课堂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和领悟。为了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学校在组织双创实践活动时,采取“创业计划一团队组建一课程培训一入园孵化”阶段递进的模式,在校企双导师带教下,组建创业团队,开设创业课程和培训体系,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让学生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体验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一名创新创业者所应具备的工匠精神,自动自发地做到“把每一个当下做到精致”,树立创业质量观。

2016年4月,由周炯、慎缘琴、张烨、朱凤旦、王碧五位同学组建的云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在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现在,周炯团队己开办了两家电商公司一一杭州云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萧山)、诸暨市云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周炯个人年薪达60多万元,并被推荐参评本次的浙江省中职教育优秀毕业生项目。

学校“育才1号电商人才孵化器”被评为绍兴市级教学实训示范工场,“育才1号电商创业园”被评为绍兴市级创业基地,电子商务专业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中职品牌专业,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级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周生伟老师的课题《校企共建电商实训基地服务诸暨电商经济的实践构建》被列为浙江省人社厅重点研究课题,现已结题。

4.将工匠精神融入双创评价体系,全面优化工匠之行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厚植匠心文化,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评价学生的关键指标之一。笔者所在学校以专业为划分,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特性,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并将其融入专业双创活动的目标及考核之中。以电商专业为例,该专业就创新性地把“吃苦耐劳、朴实诚信、敬岗爱业、协同创新”的“小二精神”融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并作为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主要指标,倒逼学生具备电商专业岗位的基本职业素质。

四、小结

以双创环境建设为纽带,融入匠心文化;以双创课程为基础,普及匠心文化;以双创实践活动为载体,浸润匠心文化;以双创评价体系为抓手,感悟匠心文化。笔者致力于把工匠精神的精髓与学校的双创课程与实践环节深度融合,并最终落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价值观培养上,着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技工教育工匠精神创新创业
欲成 “大家”, 先为 “小匠”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