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悦
“西北风,风力7~8级,阵风9级,浪高5~6米……”大洋科考作业区的天气预报让科考队员手心一阵阵发凉。自起航以来,“大洋一号”科考船在西南印度洋作业区已经多次遭遇强冷空气的“侵扰”。只好耐心等待天气好转,再返回作业区…
天时地利 马上开工
2014年4月20日的西南印度洋,阳光从云缝间倾泻而下,海面波光粼粼,犹如一块镶着金边的蓝色丝绸,美不胜收。清晨,科考队员熊威、赵明辉等人监测着周围海域海风的强度和风向。在他们身旁的丘磊正蹲坐在甲板上,紧盯着声学释放器甲板单元的电脑屏幕,在数据显示屏上,可以清晰地看见经纬度、气温、气压等数据不断闪烁……
今天科考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回收“长周期宽频海底地震仪”(简称OBS)。该仪器是一种长期在深海海底工作的设备,用于记录海底的天然地震和其他构造运动产生的振动波信号,能自动保存数据,为研究洋中脊的岩浆构造和岩浆运动,分析热液形成的构造机理,调查热液区的分布提供基础数据。
在中国大洋30航次第一航段中,科考队在这片海域布放了6台OBS,准备在第四航段回收并采集数据。
OBS,听到请回答!
“准备释放!”丘磊沉着冷静地发出指令,熊威和赵明辉便缓缓地把声学甲板单元换能器沉入水中。换能器是回收OBS的“钥匙”,它发出指令后,OBS将上浮至海面。如果OBS无法响应人工指令,它会根据预先设定的上浮时间,自动浮出水面,提高回收的成功率。
隨后,丘磊和队友将换能器多次沉入海水中,确认OBS能接收到信号。2个多小时过去了,按原计划OBS此时应该已经浮出水面,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海面上始终没有OBS的身影。
科考队员在甲板上紧张地寻找OBS,许多科考队员都放下了手中的事情,主动来到驾驶台和甲板上帮忙,有的人持着无线电信号接收器,不断围绕着驾驶台转圈:有的人拿起望远镜,向海面四处嘹望……但是在茫茫大海上,OBS实在太过渺小,如同大海捞针一般。
天空中飘来一层黑色的云,落起了急促的雨水,本已经波涛汹涌的海面掀起了白浪,大家站在甲板上左摇右晃,很难立足。凛冽的海风很快就把科考队员的工作服吹透,浑身冷飕飕的。此时,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终于等到你
“快看,那个是不是OBS?”突然,赵明辉兴奋地向队友喊话。大家随着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果然在船头的右前方,隐约看到海面上浮现出三个红色的浮球和一面黄色的小旗。
“没错!就是它。”在船长曹业政的指挥下,大洋一号低速航行,小心翼翼地靠拢,使得OBS漂到右侧船舷。科考队员站在船舷边用钩子和绳子把OBS从海面回收到甲板,并把它用清水仔细地冲刷了一遍。
4月21日,科考队一鼓作气,再一次回收了一台OBS。虽然已成功回收,但是科考队员并没有放松,因为大家知道,在为数不多的作业时间里,还有大量的科考工作在等待着大家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