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周春伦 供图_文翁实验中学
对孩子来讲,良好的教育,除了教师学识、校园文化,更离不开懂教育的家长投入心力,以及街道、社区这些小生态圈的公序良俗。多年来,成都市文翁实验中学,一直用心于家校合作,培植文化的沃土。
“社会上所有责任重大的职业都需要从业资格证,唯有做父母不需要。”这句耳熟的话和“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的产生一样,是为人子女者对不合格父母的控诉。
殊不知,早在2014年,成都市文翁实验中学的几十位家长就拿到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家长合格证书”,由时任校长季应朗亲自颁发。对其中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第一份合格证书。
文翁实验中学位于成都市郊区,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全校1000多名学生家长中,60%为外来务工人员,其余均为失地农民,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3%,高中以上学历的不到10%。
现任校长郑志军和季应朗同在2013年来到这所学校。至今,郑志军仍对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情形印象深刻:“来的大部分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穿背心短裤拖鞋的,在教室里抽烟的,高声接打电话的。开家长会谁做笔记?没有人做笔记。很多人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家长对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文化程度低,又不会教育娃娃,管不住,就麻烦老师多费心了。”郑志军自己是在农村长大的,他很清楚,这是事实,也是现实。
2013年,为突破学校面临的困境,提高办学质量,老师们在季应朗校长的带领下开始寻求变革。首先从课程改革入手,改变现行课堂结构,改变教师课堂行为,接着又抓德育工作,强化班主任工作,搭建学生参与学校服务与管理的各类平台。这一系列措施虽然收获了一定成效,却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经历过多次调研、分析之后,谜底逐渐明晰: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
改变家长才是当务之急。于是,从2014年开始,基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背景,文翁实验中学提出了家长必做的“五个一”:一学期至少读一本家庭教育书籍、一学期至少听一次家庭教育讲座、一学期至少交一本家长课堂笔记、一周至少面对面和孩子认真坦诚交流半小时、一学期必须参加一次家长课堂的考试。全部完成的家长,在学期末可以领到一张“家长合格证书”。
然而,就是这看似简单易行的“五个一”,在执行的第一个学期,“合格”家长不到总人数的20%。学期结束时,文翁实验中学特意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颁奖典礼,季校长当着全校师生家长的面,将合格证书郑重交到家长手中。
有了这第一个“刺激”,示范效果开始显现。第二学期,家长就踊跃起来。
家长参与学校颁奖典礼
成都市文翁实验中学家庭教育案例入选“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计划家校合作十佳案例”。郑志军校长(左起第九位)与获奖单位合影
“五个一”工程直接指向的是家长自身素养的提高,唤醒参与孩子学习生活的意识。
文翁实验中学借力成都市青羊区家庭教育中心,定期将专家请进学校做讲座,带来科学的育儿理论和典型案例。为鼓励家长们用脑用心,学校为每一位家长准备了专门的笔记本。
而各班级的家长会,老师们就从最基本的参会礼仪开始讲。
德育处主任胡倩是文翁实验中学的老教师,有12年带班经验。她还记得2004年发生在自己班上的一件事情。当时班里一名男生的学习成绩下滑厉害,胡倩便将他的父亲请到学校,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没想到,父子俩见面之后还没说上几句话,直接在办公室打起来了。
这并不是一起特例,家长与孩子之间发生情绪对抗在当时几乎是普遍状况,再严重点就发展为肢体冲突、离家出走。
接触过很多相似案例之后,胡倩总结出这些家长的共性:他们对初中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丝毫没有概念,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依然习惯性地将他们当做小学生,沟通方式是命令,命令得不到执行,就暴跳如雷。恰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膨胀,情绪也最为敏感。发生冲突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于是,学校又专门针对“如何与初中孩子相处”的话题开设了系列讲座,从“认识初中孩子”开始,具体到“如何正确应对某些常见问题”,尤其是家长最关心的“学习成绩”问题和“青春叛逆”问题,手把手地教家长学习与初中阶段孩子相处的艺术。如今,对这类知识的普及已经提早到初一孩子入校之前。每年7月15日预报名时,人手一本《新生手册》,其中专门增加了这样一个面向家长的板块。
文翁实验中学对家长的改变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理论准备,像前文提到的开家庭教育讲座,推荐教育类书籍,都属于此路径。另一方面是体验和实践。
学校向所有家长敞开大门,尽可能让他们参与到各类学生活动之中。比如,每周二下午是全体教师大会。老师开会的时间,学生就做常规测试,家长则来当“监考官”。学校还专门给这些家长下了“聘书”,称做“家长导师”;学校“五大节”,都邀请家长帮忙,比如艺术节,家长负责给学生们化妆、选衣服;各类颁奖仪式,由家长担任颁奖嘉宾;大政方针制定、评优评先,也都经校级家委会公开表决通过;学校食堂每天为家长提供4份免费午餐,鼓励家长体验学生生活……
一个学期以后,家长会上就很少再看到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影。老师们感叹,“终于不再是‘老年军’了”。
《中国教育报·家教周刊》主编杨咏梅给文翁实验中学的寄语
近两年,胡倩老师发现家长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转变,从原先的专制强权式走向了平等对话式。
前不久,八年级四班的江妈妈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平日一贯表现不错的儿子突然不愿意去学校了,这让她感到惊讶又焦虑。但她并没有立马强迫孩子去学校,而是决定给孩子几天时间放松下。她带孩子出门散心,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聊天,表达对他的理解。感受到妈妈的支持,孩子竟逐渐敞开心扉,谈了很多她没注意到的“烦恼”。几天之后,儿子主动去学校了。
同样遇到难题的还有五班的罗妈妈,她从事医药工作。有一天,儿子突然问道,“妈妈,你说安眠药吃了是不是真的会死?吃多少才会死?药店里买得到吗?”罗妈妈心里一惊,语带平静地给出了专业的解答,但却暗自焦急、担心,她不露声色地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果然,第二天,半期考试成绩出来,儿子遭遇了滑铁卢。在回家的路上,儿子一度支支吾吾忐忑不安。回到家,罗妈妈没有询问孩子成绩,而是提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儿子,你想念可可吗(可可是家里养了半年的狗,出车祸死了,儿子曾十分伤心)?孩子点头说特别想。罗妈妈话题一转,那如果你不在了,你觉得爸爸妈妈会怎么样?
那天晚上,罗妈妈和儿子聊了很久,只为让孩子理解生命的重要性。等到儿子睡去,她又写了一封简短的致歉信放在儿子床头,在信中,她反省自己用高要求给孩子带去了太多压力,决心少提一点要求,要更加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素养提升了,文翁实验中学的“五个一”工程也随之“升级”。
学校依据学段的不同,在初一的“合格家长”之外,又设立了初二“优秀家长”、初三“卓越家长”。称号不同,要求自然也不同。比如,同样是阅读教育类书籍,“优秀家长”需要在阅读之后上交一篇心得,“卓越家长”则需将阅读所得在家庭教育中实践,并分享一些成功教育孩子的案例。
家长素养、教育参与度的提升,也给学校带来了很多欣喜:从2014年到2016年,文翁实验中学教学质量的各项指标全部大幅度提升;2015年,学校办学绩效评估位居青羊区全区一等奖第一名;2016年,学校社会满意度测评跃居全区前列。
2017年2月,成都市教育局出台《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制建设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推进学区制建设,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起系统良性的学区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青羊新城文家学区正式成立。文翁实验中学在郑志军校长的带领下,联结文家学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构建中学与小学、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四维一体”学区教育新生态。
在学校层面,整合片区内的成都市文翁实验小学、康河小学、万春小学和泡桐树小学绿舟分校,实行特色课程资源、学科教师、设施设备的共建共享。比如,创新课程资源联结制,以“学区课程大篷车”的方式开设流动课堂,目前已推出绿舟小学的环境课程、万春小学的剪纸系列课程、康河小学的川剧课程、文翁实验小学的国学课程等等。
在这个过程当中,文翁实验中学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打破中小学界线,走进了小学。中小学一体化育人,使得初中阶段呈现出来的很多家庭教育问题,有可能在小学阶段就得到重视和解决。
基于“家校社共育”理念,文翁实验中学又与文家街道、学校周边社区合作,共同创设了“家庭教育社区加油站”“社区亲子活动中心”,由学校老师定期为社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和咨询服务。社区资源也极力提供便利,配合学校,比如,由于父母务工,很多学生暑假待在家里看电视,无处可去,也没有条件上兴趣班。去年暑假,文翁实验中学就借助康庄社区的场地和师资,给孩子们开设了“安全教育”“快乐速叠杯”“魔方style”“书画天地”“瑜伽入门”“生态菜园”“公益活动”等7门公益课程,每个孩子可以从中选择四门感兴趣的课学习。
2017年,文翁实验中学家庭教育案例入选“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计划家校合作十佳案例”。
2018年6月,成都市首个“学区家委会”在成都文翁实验中学成立,其成员包括文家学区内中小学家长代表,文家街办、社区、交警四分局一大队、文家派出所、非遗博览园等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学区家委会的成立,将更好促进文家学区“四维一体”育人新生态的发展。
“田肥苗壮,土沃树茂”,这是学校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如今,这片郊外的田地已日渐肥沃。E
在中国传统中,言传与身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2018年6月,成都市首个“学区家委会”在成都文翁实验中学成立,区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刘立频(右)参与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