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洪,杨德钱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垫江 408300)
急性脑梗死是指由多种原因所致脑部血供应障碍,病变血管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梗死后缺血中心区的脑细胞迅速坏死,周围缺血、缺氧性脑组织水肿,出现缺血性半暗带。急性脑梗死已成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早期积极的标准化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无明显溶栓禁忌,超早期采取溶栓治疗也是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的最重要措施,使缺血但尚未坏死的脑组织( 缺血半暗带)恢复血液灌注,重新恢复其功能。笔者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70例,均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脑病科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0岁,平均(63.74±4.35)岁;合并高血压病18例,高血脂25例,血糖异常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治疗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0岁,平均(63.37±4.69)岁;合并高血压病17例,高血脂24例,血糖异常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合并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急性脑梗死诊断参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2],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排除脑出血。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 年颁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主症为头颅刺痛、拒按,舌质紫暗或瘀点,脉涩或无脉;次症为肢体麻木或偏瘫,健忘等。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气虚血瘀证;②病程72h内;③年龄小于等于70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MRI检查未见脑组织坏死;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严重意识障碍;③合并有其他栓塞或凝血系统疾病;④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血液病,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肝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伴有上消化道大出血;⑤有精神病史,依从性差,不能配合药物治疗。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监测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降温、预防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支持,同时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69)100mg口服,日1次;氢氯吡格雷(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87)75mg口服,日1次。
治疗组加用复方补阳还五汤。黄芪40g,当归20g,赤芍15g,川芎12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炙甘草10g,怀牛膝20g。水煎服,日1剂,日3次。
两组均治疗1个月。
中医主症按无、轻度、中度、重度依次记0、3、6、9分,次症依次记0、2、4、6分。观察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
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按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4]。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89%。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或增加小于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大于等于18%。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8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恶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mmol/L,±s)
表3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mmol/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TG 35 2.54±0.42 1.55±0.30*△ 2.78±0.56 1.90±0.54*TC 35 6.60±1.41 4.56±1.35*△ 6.82±1.57 5.37±1.17*HDL-C 35 0.89±0.25 1.27±0.16*△ 0.85±0.21 0.93±0.12*LDL-C 35 3.82±1.02 2.80±0.60*△ 3.98±0.97 3.12±0.47*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mPa·s)治疗组 35 6.55±1.70 5.14±0.86*△对照组 35 6.75±1.67 5.88±1.23*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疗组 35 18.16±4.51 11.24±1.85*△对照组 35 18.62±3.75 12.60±2.67*血浆黏度(mPa·s)治疗组 35 2.04±0.61 1.27±0.36*△对照组 35 2.14±0.55 1.90±0.40*对照组 35 3.58±0.32 2.92±0.79*纤维蛋白原(g/L)治疗组 35 3.66±0.42 2.44±0.71*△
治疗组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不适。对照组有2例出现口腔溃疡,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
急性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正气虚弱,内伤积损,气虚运血不畅,脑脉瘀阻,气血逆乱,上冲犯脑。因此,治当益气活血,散瘀通脉。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尾、地龙组成,气虚明显加党参或西洋参,流涎、言语不利加石菖蒲、远志,心悸加炙甘草、酸枣仁。
研究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能够明显缓解证候,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及大脑缺血区侧支循环的快速建立,从而增加大脑供血供氧,减轻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