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湿汤口服配合灌肠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临床研究

2018-08-03 09:35韩维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韩维斌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消化科,山东 菏泽 274000)

我们用健脾化湿汤口服并配合灌肠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50例,均为菏泽市中医医院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治疗组男55例,女20例;年龄20~67岁,平均(26.5±7.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75±2.55)年;病情轻度25例,中度40例,重度10例。对照组男58例,女17例;年龄19~68岁,平均(27.5±6.9)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75±2.55)年;病情轻度32例,中度35例,重度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1]。中医脾虚湿热证诊断标准按《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纳差,乏力,舌红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沉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①近期未服用治疗药物;②电子结肠镜示结肠改变往往从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和连续性的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或有浅溃疡形成,覆有黄白苔或脓性分泌物,有时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血管纹理模糊、紊乱,甚至消失;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19岁以下和68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对药物过敏,精神病。②有严重原发性的肝脏、肾脏、心脏、脑血管以及血液系统等疾病。③有肠出血、肠穿孔、严重的局部肠管狭窄、结肠癌、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以及肛门疾病等不适宜口服药物或者灌肠。④正用其它药物及方法治疗。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健脾化湿汤。党参30g,白术30g,砂仁10g,茯苓20g,葛根10g,蝉蜕10g,白扁豆30g,黄连10g,枳壳10g,当归20g,秦皮10g,败酱草30g,丹皮15g,丹参30g,生薏苡仁30g,陈皮10g,甘草5g。冷水浸泡0.5h,煮沸30min,过滤,药渣加沸水继续煎煮,煮沸20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分早晚各1次服,1日1剂。②灌肠方。丹参20g,赤芍20g,黄芩10g,生地榆30g,白及30g,葛根15g,生薏苡仁30g。加水适量,浓煎至15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对照组:美沙拉嗪1.0g,日4次口服,治疗1个月后改为0.5g,1日4次;另用地塞米松5mg、甲硝唑0.4g,加生理盐水150mL中保留灌肠,每日1次,治疗1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

两组均治疗3个月, 1年后随访复发情况。

3 观察指标

观察结肠镜下黏膜的充血、水肿、粗糙、糜烂、溃疡、血管纹理等情况,同时结合病变累及结肠部位分别记分[3]。结肠黏膜无充血、水肿、粗糙、糜烂、溃疡,并且血管纹理清晰记0分;轻度充血、水肿、粗糙,无或有轻度糜烂,无溃疡或散在分布,数量小于3个,并且血管纹理模糊记1分;中度充血、水肿、粗糙,多发糜烂或伴出血、溃疡散在分布大于3个,并且血管纹理模糊或消失记2分;重度充血、水肿、粗糙,弥漫性糜烂,多发溃疡,覆有黄白苔或脓性分泌物,并且血管纹理消失记3分。

观察血沉(ESR)、血清NO水平、凝血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情况。

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考2007年制定的《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1]和2010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完全缓解:无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显著改善,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炎症显著改善。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可见假性息肉或轻度炎症。无效:症状未改善,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变化。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电子结肠镜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电子结肠镜改善情况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电子结肠镜改善情况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对照组 75 2.49±0.39 1.99±0.27*治疗组 75 2.47±0.41 1.58±0.25*△

两组治疗前后CRP、ESR、血清NO指标,血小板计数(BPC),D-二聚体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CRP(mg·L-1) ESR(mm·h-1) NO(µmol·L-1) BPC(×109·L-1) D-二聚体(µg·L-1)治疗组 治疗前 23.89±6.55 21.33±10.88 122.23±29.59 323.25±99.88 540.22±110.33治疗后 8.55±3.69*△ 8.22±7.23*△ 66.89±9.86*△ 215.67±79.98*△ 267.88±99.54*△对照组 治疗前 22.88±7.12 20.98±11.22 123.98±29.23 320.55±138.66 539.98±113.67治疗后 12.56±3.99* 12.02±5.89* 82.63±16.79* 265.58±112.85* 299.78±105.45*

治疗1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治疗组明显较低。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未发现肝、肾等重要器官和造血系统异常。

6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肠澼”、“久痢”、“痢疾”等范畴。病机主要为先天察赋不足,后天损伤脾胃,正气亏虚,复感湿热毒邪与气血相搏于肠腑。脾虚失运,水湿內停,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气血凝滞,气血相搏结而化脓血,引起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治当健脾化湿,清热排脓。有研究发现[4-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机体往往处于高凝状态,容易使局部微血栓形成,从而加重肠黏膜的缺氧和损伤,而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同时,微血栓的形成使抗炎药物不能直达病所。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够改善组织的充血、瘀血程度,同时能够减少炎症渗出[6],故治疗时加入少许活血化瘀通络药物和理气药每每能收到奇效。血清NO含量与肠黏膜的病理改变情况、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有密切相关性。张云兴研究发现[7],用参芪益肠汤口服并给予溃结灌肠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后发现血清NO水平显著下降,血清NO下降程度与炎症减轻程度有密切相关性,因此血清NO水平能够反应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改善情况。

健脾化湿汤方中党参益气、生津,白术和中益气、健运脾胃,茯苓健脾化湿,当归活血补血、止痛润肠,丹参活血化瘀,丹皮凉血止血而化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黄芩清大肠湿热,黄连、秦皮清热化湿,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葛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枳壳破气除满而止痛,陈皮健脾化痰,白扁豆健脾益气,白及收敛止血,薏苡仁利水胜湿而健脾,砂仁燥湿健脾、胜湿止泻,地榆凉血止血,蝉蜕疏散风热而止痒止痛,甘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湿、清热排脓、调气活血之功。灌肠方清热化湿、祛瘀排脓。中药内外合治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观察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