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74例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8-08-03 07:36:44黄永娣
武警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娩出胎膜孕产妇

程 琳,刘 震,兰 萌,黄永娣

产后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过多,是一种常见的分娩并发症,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寻找产后出血病因、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孕产妇病死率。笔者对2007-05至2017-05在解放军513医院发生产后出血的74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病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05至2017-05在解放军513医院共接诊产妇1805位,年龄18~42岁,平均27.76岁;分娩孕周30~42周,平均38.52周;初产妇1335例,经产妇470例,妊娠期高血压8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5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例。

1.2 方法 采取目测法+容积法+称重法,测产后出血量。(1)剖宫产:术前在产妇臀下放置小中单,术中对引流瓶中的出血量用容积法计算,术后对中单、擦拭宫腔的敷料用称重法测量出血量。公式为:失血量(ml)=[湿敷料重量(g)-干敷料重量(g)]/1.05( 血液比重1.05相当于1 ml)[3];(2)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将集血盘置于产妇臀下,收集第三产程、产后2 h出血量,用容积法结合目测法计算出血量;(3)产后2 h和术后返回病房的出血量采取目测法估计。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高发时间段,并按产妇年龄(≥35岁)、孕次(≥3次)、产次、孕周、有无妊娠合并症、是否为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4000 g)进行分组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 1805位分娩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74例,发病率为4.1%,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

1.4.1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45例,占60.81%,高居首位;其次因胎盘、胎膜因素导致产后出血占20.27%(15/74);因软产道裂伤导致产后出血占17.57%(13/74);凝血机制障碍导致产后出血占1.35%(1/74)。

1.4.2 危险因素分析 产妇年龄、孕次、产次、是否有妊娠合并症、新生儿体重、多胎妊娠等因素均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1.4.3 产后出血时间分布 胎盘娩出时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最高,其中收缩乏力为67.74%(21/31),胎盘、胎膜性因素为29.03%(9/31),软产道损伤为3.23%(1/31);产后30 min次之,其中收缩乏力为52.94%(9/17),胎盘、胎膜性因素为17.65%(3/17),软产道损伤为29.41%(5/17);产后30分钟至1小时,其中收缩乏力为58.33%(7/12),胎盘、胎膜性因素为8.33%(1/12),软产道损伤为33.33%(4/12)。随着时间推移,产后出血发生概率降低(表2)。

表1 74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表2 74例产后大出血发生时间

2 讨 论

2.1 危险因素分析 产后出血中,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要原因[4,5],胎盘、胎膜因素是引起产后出血第二大原因,常见于胎盘、胎膜残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软产道损伤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组13例软产道损伤中7例有阴道助产史。产后出血的原因常常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产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表明,分娩时年龄>35 岁、妊娠次数≥3次的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年龄<35岁、妊娠<3次的孕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高龄、多次妊娠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原因是多次妊娠可能存在多次宫腔操作史,增高子宫内膜损伤和宫腔感染概率,分娩中增加了胎盘、胎膜残留、植入等可能;高龄孕妇还存在心理压力较大、精神紧张,进而影响子宫收缩、缩复功能[6],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另外,经产妇、多胎妊娠、巨大胎儿均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是多胎妊娠、巨大儿使子宫过度扩张,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影响子宫正常缩复,易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导致出血;经产妇则由于产次过多、过频,使肌纤维损伤,导致产程延长,引起产后出血;同时,巨大儿易导致难产和手术产,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同样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相关研究表明,肥胖孕妇的妊娠高血压发病率远高于非肥胖孕妇[7],高BMI是妊娠糖尿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8],故应重视孕妇孕期保健,加强孕期营养、体重指导[9]及高危产妇的筛查与管理。

2.2 产后出血发生时间 目前普遍认为产后出血多发于产后2 h内,本研究显示产后出血最多发生在胎盘娩出时,产后30 min内次之。其中主要以宫缩乏力和胎盘、胎膜因素为主,提示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前,应积极预防性处理,提倡尽早使用宫缩剂;胎盘娩出异常时,更应仔细,在尝试剥离胎盘时不要过分强调完全剥离,应严密准确监测出血量,及时按摩子宫,使用有效缩宫药。对于胎盘娩出时大量出血者,应重视是否有胎盘胎膜残留。产后2~24 h,产后出血量发生率降低,但均有病例存在,提示应重视持续监测,不能应出血减少而忽视。

综上所述,应加强对存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孕产妇的管理[10]:(1)医务人员加强婚前宣传教育,做好避孕指导,减少或避免非意愿妊娠流产;(2)加强孕前、孕期及分娩期管理和保健;加强孕期营养指导,管理体重,重视高危产妇筛查和管理;(3)重视产程观察,特别是高危孕产妇,做好监护,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4)建议自然分娩,提高助产技术和手术技巧。

猜你喜欢
娩出胎膜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33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和羊水中IL-6水平检测
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和羊水中IL-6水平检测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右江医学(2014年1期)2014-03-22 20:23:54
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42例的原因及处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