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文,王启栋,李浩庭,杨 君,卢波君,朱 光
为了解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规律,掌握训练伤的本底资料,本研究利用武警军事训练伤监测系统,对2016-12至2017-11部队上报的1230例军事训练伤病例进行数据分析。
1.1 损伤类别构成 军事训练伤报告病例的损伤类别中,骨与关节损伤832例列第一,占62.46%;软组织损伤345例列第二,占25.90%;器官损伤74例列第三,占5.56%;其他损伤72例列第四,占5.41%;特殊环境训练损伤9例列第五,占0.68%。
1.2 损伤部位构成 军事训练伤报告病例中,上肢损伤378例,下肢损伤582例,四肢损伤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8.05%。损伤部位构成见表1。
表1 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1230例损伤部位构成
1.3 伤势构成 军事训练伤报告病例的伤势构成中,轻度损伤400例,占32.52%;中度损伤654例,占53.17%;二者合计占85.69%。其余,为重度165例与危重11例。
1.4 救治情况 1230例军事训练伤病例中,住院治疗615例,占50.00%。其中,师医院收治28例,占2.19%;总队医院收治587例,占47.72%。门诊处置444例,占36.10%;现场处置171例,占13.90%。后送治疗情况:武警总医院32例,军队医院8例,地方医院54例,合计94例,占7.64%。
2.1 职别构成 军事训练伤病例职别构成:义务兵655例,占53.25%;士官467例,占37.97%;学员26例,占2. 11%;团以上干部15例,占1.22%;营以下干部67例,占5.45%。
2.2 兵种专业类别构成 军事训练伤报告病例的兵种专业类别构成见表2[1]。居第一位的是勤务类705例,占57.32%;第二位是其他类229例,占21.30%。
表2 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1230例兵种专业类别构成
2.3 主要伤病种构成分析 军事训练伤伤病种序位构成前十位见表3。居前三位的伤病种依次为急性骨折、关节扭伤与应力性骨折,共771例,占总报告病种数的57.89%。
2.4 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训练课目构成 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各类训练课目构成见表4。体能训练类课目导致军事训练伤698例,占56.75%。其中,287例发生于翻越障碍项目,占23.33%;87例发生于五公里越野[2],占7.07%。
表3 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1230例病种序位及构成
表4 武警部队导致军事训练伤的主要训练课目构成
2.5 军事训练伤可能影响因素统计 军事训练伤报告病例可能影响因素统计见表5。前三位分别为技术动作掌握程度、防护措施和身体素质[3],选择这三种因素的病例数分别占27.31%、15.24%和14.95%。
表5 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1230例可能影响因素分析
注:可能影响因素为多选项
1230例军事训练伤病例中,1024例发生于常训阶段,占83.25%;93例发生于新训阶段,占7.56%;64例发生于外训阶段,占5.20%。损伤类别以骨与关节损伤为主;损伤部位以四肢损伤为主;兵种专业类别以勤务类为主;伤病种构成前三位分别是急性骨折、关节扭伤与应力性骨折;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训练课目以体能训练为主;训练伤可能影响因素前三位分别是技术动作掌握程度、防护措施和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