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幼儿园 方 瑜 谭小红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竭尽所能的为幼儿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使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去体会发现的乐趣”。为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单要把环境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还需适时引导幼儿置身在可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内,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探究、接触植物的机会。若教师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就可为孩子们构建出一个宽松、优美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对周围事物探索的主动性、积极姓得到充分激发。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和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儿童阶段的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感知、观察,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到的那些视觉刺激,在其脑海积累了许多的表象材料,幼儿美术教育也正是由于这些才成为可能。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可谓是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视觉盛宴。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带领儿童关注自然、接触自然、感知自然,对自然材料进行收集。在安全工作做好的情况,可借助亲子活动、植树及春游等形式,带领孩子们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走出幼儿园去林间闻一闻花草的芬芳、听一听鸟儿的聆唱、抱一抱挺拔的大树;去小溪边瞧一瞧鱼儿在水中畅游、选一选形状各异的石头、听一听流水潺潺。孩子们斜跨上自己的小背包、手提着小篮子,去收集一些自己所喜爱的花朵、果实、石头、树叶等自然物,这样不仅孩子切实感受到了大自然所呈现出的美,还为其美术活动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或是,在班级内设置一个“美术材料超市”,家长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们将收集到的自然物进行分类,孩子们在整理分类的过程之中,既培养了相互配合、合作的精神,也利于自身认真仔细做事习惯的养成。此外,为了使收集到的自然物卫生安全得到保障,还需由教师对其进行检查、消毒。
“充分保障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升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开展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且多种多样的身体活动,如跑、跳、攀登、爬、投掷、钻等”这是《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所提到的。对此,我们应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所提到的要求,将活动中潜在的各种教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例如,一个平常不爱说话、内心、胆小的孩子,在踢毽子比赛中用自己收集来的自然物做成毽子,得到了第一名后他高兴的喊道:“我可以的,我成功了!”呼喊声中传出了一份自豪、一丝自信及一些满足,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耐心都得到有效培养。若是活动中,教师再巧妙引导一下,则能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同时,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应把体育器材和孩子们利用自然物制作的教玩具有效结合起来,按教玩具的种类、功能及大小进行合理归来,比如平衡的放一起,投掷的放一起,这样也能便于使用。简而言之,自然物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利用,不仅能园内体育活动硬件得到补充,还能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成长。
众所周知,区域活动的灵魂就是材料。生活就是一本未经加工的教科书,走进自然中去选择自然材料,能使幼儿深入地体悟到地域资源中那些自然材料里蕴含的美。因此,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致力于幼儿在和材料的互相作用中取得适宜发展,得到新知,所投放的自然材料一定要能真正作用于孩子。例如,我最初之时在数学区里,投放了松果、花生、红豆等大量自然材料,让孩子进行数数、比长短和大小。一开始,孩子们都有着很好的积极性这个拼一下,那个摆一下,但时间一久,我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只是材料本身,对于这些自然材料孩子们不知该怎样操作。为了这一现状得到改善,我将材料整理归纳,先给孩子们提供两种自然材料,然后引导他们来利用这两种材料进行排序、分类,最后根据孩子们近段时间的进展情况,继续投放材料层层递进,逐步增加种类,让其进行排序、分类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可根据自身的能力自由选择进行挑战,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总之,大自然是孩子们的快乐之泉,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为幼儿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参与其中,感悟自然,体验快乐,从而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