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问;问题与策略
作者简介:周珍,湖北省汉川市麻河镇麻河小学教师。(湖北 汉川 432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103-02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课堂,它能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课堂导向在于提问,它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认知、探索并巩固新知。因此,课堂提问是实现小学课堂启发式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新课标“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恰当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良好的进步阶梯和桥梁。本文围绕如何进行有效性提问促进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
教师开启学生心智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增强学生参与意识都离不开课堂提问的运用。俗话说 “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提问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上都存在着许多不可小觑的问题。
1. 提问轻主体。在教育改革创新的推动下,老师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而当前多数教师常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呈现一个一个问题,只等着学生回答,甚至要求学生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没有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2. 提问无梯度性设计。问题的提出要因人而异,问题的设计要层层递进。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好的提问总能一环扣一环,引人深思。而部分教师只为提问而提问,走马观花,空洞贫乏或脱离学生实际、针对性不强。这样的提问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固化学生思维。
3. 缺乏引导解答。问题的提出并不是只为解答的完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学生有问即答。对一声不吭者,冷漠相对;对答非所问者,摇头否定。这忽视了教师的“引路人”作用,即通过激励、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分析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个好的语文问题能让课堂环环相扣,引人深思,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容,主动认知课文,提高其语文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策略进行改善。
1. 重主体,观目标
(1)有效性课堂提问要以教材和学生为基础。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工具,吃透教材,教师才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抓住教学关键,才能删繁就简,有条不紊地组织课堂教学。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了解学生的学知能力、知识背景、学习兴趣等。基于此,才不会让学生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感到无趣,失去兴趣;也不会让学生因为问题过于复杂而感到高不可攀,失去信心。教师只有依据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让学生在自己的点拨和引导下,结合自我思考得出结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满堂问”“随便问”现象,让课堂实际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发散性思维得不到有效提升。这种师生间各种简单又机械的问答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若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仿照高效课堂的教育模式,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抓住教学目标进行备课,课前拟定的一个个零碎的小问题聚焦到一个能统领全文的大问题上;课堂中在与学生探究设计好的大问题的同时,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具有辅导性的小问题。如此一来,这些“大小问题”变成一串指向明确、条理分明、逻辑明晰的“问题链”,增强提问的整体性。
2. 强化目的,层层递进。教师可以随堂提问但不能随意提问。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应该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何时提问,问什么,对哪些学生提问,对可能出现回答的预设以及如何处理预设情景和突发情况都要有所考虑和设计,否则课堂上会措手不及,整堂课就会显得层次不清,条理紊乱。因此,问题的提出要抓准机会,进行连贯的有层次的提问。
(1)抓“关键词”提问。有的课文注重巧置文眼,通过一个关键词就可以揭示主旨、理清文脉、升华意境、涵盖内容。抓住文眼进行课堂提问,可以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展开。如《爱莲说》一文,第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中的“爱”字,它是全文文眼,统领下文。作者通过写陶渊明及世人之“爱”,再写到“予独爱”,以此揭示文章主旨,寄托诗人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抓住了文章关键词,好比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想读想学的欲望油然而生。
(2)抓“关键句”提问。课文中有的关键句可以点明中心,统领全文或升华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句,循循善诱。如《詹天佑》一文,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关键句而展开,通过提问詹天佑是谁?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两个问题就可以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围绕以上问题有感情阅读课文,深入理解中心思想。
(3)抓“细节”提问。有时文章“细节”的变化往往暗示着文章的发展,显示课文的主线。如《花的勇气》一文,可以提问“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从作者情感变化的细节处提问,则能加深学生对“花的勇气”与对“生命”的理解。
(4)注“分层”提问。教师要“登高望远”,从整节课和整篇课文出发有计划有系统进行提问。这样才能有深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由“小碎步前进”变成“大踏步前进”。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因材施教,将其分解成易理解、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纵向思维发展。如《找骆驼》一文,可以分层提问:“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骆驼是商人的,老人并没有看到过那只骆驼,可是为什么老人却对那只骆驼的特征知道得那么清楚?”在解答第二个大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老人仅凭脚印的深浅就能判断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呢?老人又是如何判断出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呢?老人又是如何推断出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呢?”通过按手印游戏、绘画等方式分析原因,继而攻克本文重难点“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3. 讲究技巧,简捷有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教师的提问技巧和内容密切相关。新颖有趣的提问方式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的提问要言简意赅。过于繁杂和细碎的提问易让学生困惑,没有时间思考或不知道如何应答,磨灭学生学习兴趣。如《诺贝尔》一文中的“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对于这些凸显诺贝尔探索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的句子,教师如果直接提问“这几句话表现了诺贝尔什么精神?”学生可以很容易回答。但学生并不能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果教师能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如哪些词语体现诺贝尔的专注?诺贝尔亲自试验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近了!”谁能读出来他的迫切?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学生就能轻而易举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有效性提问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熊烨,李广明.教学在提问中生动——出纳实务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5):105-106.
[2] 凌小平.让课堂风生水起——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问[J].小学教学参考,2010,(36):74-75.
责任编辑 范艳玲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8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