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周翠鸣 蒋巧媛
题名,又叫题目或篇名,是能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1]。题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最先进入读者的眼帘,是区别不同文章的重要标志,要简洁、恰当地反映文章的重要内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决定读者是否有兴趣阅读此文。一般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应长短适宜,太长拖沓烦琐,太短不宜搜索。英文题名面对的是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随着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英文题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英文题名是科研工作者查阅所需科技信息的第一步,题名的好坏、相关信息量多少、价值大小,都决定着读者是否继续阅读全文的必要性。所以,英文题名的编辑加工是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工作。本文以植物学科技期刊《广西植物》为例,针对作者自由来稿中存在的英文题名不恰当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对植物学科技论文的英文题名进行合理的编辑加工,旨在为植物学科技编辑工作者提供参考。
英文题名编辑加工的流程为:理解—审核—修改—校核。理解、审核、修改、校核是英文题名编辑加工中的必要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理解是审核、修改、校核的基础,首先应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章脉络。审核是在充分理解题名和正文的前提下,对照中文标题对英文题名进行审核[2],发现并确定需要加工的问题。修改是针对审核英文题名后发现的问题进行结构、语法、词汇等方面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校核是对已经修改过的英文题名进行再次分析核对,并与作者沟通这样修改是否可以,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或者作者有更好的修改题名,并确认最后修改的英文题名。
翻译的三大原则“信、达、雅”,为清末民初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所提倡。三大原则可理解为:“信(Faithfulness)”,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Expressiveness)”,即译文要通顺流畅;“雅(Elegance)”,即译文要有文采,注意修辞。但是对于科技论文来讲,由于在总体功能上专业科技文体明显不同于其他文体,因此翻译标准的侧重点也不同。一般认为,科技翻译应遵循的原则是:准确(Accuracy)、简洁(Brevity)、清楚(Clarity)。两种原则在文字表面看起来并不同,但实际上互相有所渗透。
英文题名编辑加工中的主要问题:题名不准确、中英文题名不一致、不够简短精练、词语搭配不当、缩略语和介词使用不当、拉丁名错误、单复数误用、数字使用不当、转行位置不当、缺少空格等。
英文题名以名词短语为主要形式,即基本上由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或后置定语组成,次序非常重要,次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引起逻辑混乱。题名最好不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性的语义,而且不够精练和醒目[3]14。少数情况下,题名可以用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兴趣。题名是论文的标签,应与论文核心内容保持一致,并能准确得体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4]545,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而不实的辞藻,切记夸大或偏离主题、遗漏重点。好的题名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编辑在加工题名时应仔细推敲,精雕细琢。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两大类。
1.不准确。
(1)词义不准,违背了准确(Accuracy)原则。例如:中文题名为“琵琶属内栽培种和部分野生种ITS序列分析”,相应的原英文题名为“ITS sequences from loquat(Eriobotrya japonica)cultivars and some wild species”。“Eriobotrya japonica”的意思是“枇杷”,但只是枇杷属中的一种植物,而“枇杷属”的正确表达应该是“Eriobotrya”。“loquat”也是枇杷的意思,与“Eriobotrya japonica”词义重复,而且是错误的,故删掉。
(2)语义模糊,违背了清楚(Clarity)原则。上述例中,“琵琶属内栽培种和部分野生种”意思是“琵琶属的栽培种和枇杷属的部分野生种”,所以“Eriobotrya”应为“cultivars and some wild species”的定语。有的名词可以直接放在所修饰词前作为前置定语,但前提是所修饰的词很短,可是此处的所修饰词“cultivars and some wild species”较长,而且中间还有一个连接词“and”,原英文题名中的说法容易让读者误以为“琵琶属内栽培种和部分其他属野生种”,故定语“Eriobotrya”只能借助of短语形式,作后置定语处理。综上分析可以得出,修改后准确的英文题名应为“ITS sequences from cultivars and some wild species of genus Eriobotrya”。
后置定语处理不好,表达不准,会引起逻辑混乱,很容易让读者误解原文。例如:中文题名为“震区不同气候受损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布特征”,相应的原英文题名为“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and carbon density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types damaged vegetation in the area affected by earthquake region”。英文题名中的“under different climate types”是介词短语,不能作前置定语修饰“damaged vegetation”,应置于题名末尾。另外“the area affected by earthquake region”语句不通,应为“the area affected by earthquake”或“earthquake region”,英文题名应该简洁精炼,前者比较拖沓,故选后者。因此,可以将上述问题部分修正为“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and carbon density from damaged vegetation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types in earthquake region”。
(3)有些词语有固定搭配的使用形式,有时虽然是换成其近义词,还是不合适的,所以惯用法中一般不要替换。例如:中文题名为“不同倍性小麦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差异”,原英文题名为“Different adaptations to salinity stress in different ploidies of wheat”。从案例题名中可以看出,“salinity”意为“盐分、盐性、盐浓度、盐渍度”,例如:“水的咸度”可译为“the salinity of the water”。“盐胁迫”的惯用表达法是“salt stress”,而不宜用“salinity stress”。因此,修改后准确的英文题名应为“Different adaptations to salt stress in different ploidies of wheat”。
2.中英文题名不一致。
即英文题名没有忠实于中文题名,违反了“信、达、雅”三大翻译原则中的“信”原则。这种英文题名会出现三种情况:范围偏大,范围偏小,主题不明。
(1)范围偏大,英文题目的表达范围超出了论文中实际的研究范围。例如:中文题名为“震区不同气候受损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布特征”,相应的原英文题名为“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and carbon density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types damaged vegetation in the area affected by earthquake region”。此英文题名的主要问题为范围偏大。摘要和文章中的研究地点仅为汶川震区范围内的地方,而非其他不同地震不同震区,所以中文题名和英文题名所指的范围太大,故“震区”应改为“汶川震区”,同时,“earthquake region”应改为“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结合此英文题名中后置定语的问题,可以得出,修改后准确的中文题名应为“汶川震区不同气候受损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布特征”,英文题名为“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and carbon density from damaged vegetation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type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2)范围偏小,英文题目没有将论文中实际的研究范围全部囊括在内。例如:中文题名为“山帆种中原士山帆复合体的叶形态及分类意义”,相应的原英文题名为“Characters of leaf epidermis of the Symplocos nakaharae complex(Symplocaceae)and their taxonomic significance”。英文题名的主要问题为范围偏小。“leaf epidermis”意为“叶表皮”,而不是中文题名中的“叶形态”之意,前者只是后者中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摘要和全文确定此文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叶表皮,还有叶片大小、叶片质地和叶形态结构特征,故“leaf epidermis”应为“leaf morphology”。另外,指生物特征的时候,多用“characteristics”,故将“character”换成“characteristics”。再次,可在“叶形态”后面加上“特征”二字可与英文题名保持一致,也符合植物学英文题名惯用法,且语感较好,没那么突兀。最后,题名中应尽量避免两个“of”同时连用,以免影响题名的简洁或者表意不明确,故“Characters of leaf epidermis of”应改为“Lea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综上分析可以得出,修改后准确的中文题名应为“山帆种中原士山帆复合体的叶形态特征及分类意义”,英文题名为“Lea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mploos nakaharae complex(Symplocaceae)and their taxonomic significance”。
(3)主题不明。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要与中文题名在内容上保持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个别情况下,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者稍有变动。中英文题名不对应,容易导致主题不明确,使读者产生疑惑,所以有可能会影响读者阅读的兴趣。例如:中文题名为“草果两型植物的繁育差异研究”,相应的英文题名为“Study on the difference of reproduction between the two morphs of Amomum tsaoko(Zingiberaceae):a vulnerable plant”。看到中文题名和英文题名的主题名,读者应该很清楚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草果两型植物的繁育差异,然而,看到英文题名的副题名时,就弄不懂此文的主题到底是研究繁育差异还是研究草果是易损植物,所以这个副题名在这里是多余的,应该删掉。另外“Study on the”违反了题名简洁的原则,也应删除。综上分析可以得出,修改后准确的英文题名应为“Difference of reproduction between the two morphs of Amomum tsaoko(Zingiberaceae)”。
题名应该简单明确。我国(GB/T 7713—1987)规定,科技论文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汉字。国外科技期一般也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在保证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全文“最主要的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字数越少越好。力求英文题名简洁精炼,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编辑修改。
1.尽量少用或不用“Study /Analysis/Investigation/Report/Observation on”等词。
这些词在早时的国外英语论文中比较常见,慢慢渐渐减少,现在几乎不见。汉语中喜欢用这种惯用的表达法,但是英文题名中确实是无效的信息,因为外国学者越来越关心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通常这些词都省略不译,言简意赅。例如:原英文题名为“Study o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niche of the karst cave-dwelling Petrocodon lui”,应改为“Species composition,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niche of the karst cave-dwelling Petrocodon lui”。如果上述例词前有限定词时,应予以保留,例如“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Zhuang medicine Ardisia quinquegona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and parts”(应保留“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但是因为“Preliminary study on”意思为“初探”,给读者的感觉是研究不够深入,没有阅读的必要,所以避免误会,应删掉。例如“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ora scent of Siraitia grosvenorii”(应删掉“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2.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题名的第一个单词the最好去掉。例如:原英文题为“The change of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during pollen development process in Cunninghamia lanceolate”应去掉定冠词“the”,改为“Change of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during pollen development process in Cunninghamia lanceolate”。另外,拉丁名前不用定冠词“the”。例如“Characters of leaf epidermis of the Symplocos nakaharae complex(Symplocaceae)and their taxonomic significance”中的“the”可以去掉。
3.可以用单词表达清楚的尽量不用介词短语形式。
例如:中文题名为“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激励及其生态学意义”,相应的原英文题名为“Seed dormancy mechanism and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Dracaena cambodiana,an endangered tree”。作者用“,an endangered tree”作为“Dracaena cambodiana”的后置定语来修饰“濒危植物”。这里的“,an endangered tree”完全可以换成“endangered species”甚至一个词“endangered”作为“Dracaena cambodiana”的前置定语。因此,修改后准确的英文题名应为“Seed dormancy mechanism and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endangered(species)Dracaena cambodiana”。
4.适当使用副题名。
因为有些论文内容比较复杂或科学术语结构复杂,很难仅用10个词写出概括全文的题名,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采用主题名加副题名的办法来解决题名过长问题[3]15。副题名是对主题名的辅助说明和补充。恰当使用副题名,可以使主题名更加简洁、醒目,并增强主题名的表达效果。中文中主副题名之间用破折号,英文中则用冒号[4]546。例如:中文题名为“广西毛茛科植物新记录属——尾囊草属”,相应的英文题名为“Urophysa Ulbr.:A newly recorded genus of Ranunculaceae from Guangxi,China”。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副题名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包括冠词)。
5.尽量多用关键词。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易于概括论文的主题并减少题名中的词语数量[3]15,更有助于增加论文被检索和被引次数。
介词是英文题名中使用最频繁的虚词,因名词和动词多是和介词搭配起来的。介词使用比较灵活,其后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表示与其他成分的关系。介词的用法也很灵活,同一个介词可以表达多种意义,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数量介词和其他介词。英文题名中常见的介词有“of”“for”“on”“in”“from”“with”,其中“of”和“for”都表示“的”,两者混用的比较多。“of”主要表示所属关系,而“for”主要表示目的和用途。一些名词与后面的介词有固定搭配,如“effect of…on…”“…analysis on…”“…study on…”。介词使用不当容易导致题名不准确、逻辑混乱、条例不清。
例1:原英文题名为“Analysis of pigment for different color leaves in Malus sieboldill”。此题名主要问题为2个介词使用不当,“analysis”后面通用的介词应该是“on”而不是“of”,“leaves”后面应跟介词“from”或者“of”;另外,“different color leaves”应添加介词“of”,改为“different colors of leaves”。这样“leaves”前已经有一个“of”,避免介词重复,后面只能选择用“from”。这样词题名中的介词共有4个,在2.2.3提到过,可以用单词表达清楚的尽量不用介词短语形式,故“Analysis of pigment”可以缩为“Pigment analysis”。综上分析可以得出,修改后准确的英文题名应为“Pigment analysis on different colors of leaves from Malus sieboldill”。
例2:原英文题名为“Comparative study of fungi in healthy and unhealthy leaves of three kinds of mangrove plants”。此题名中共有4个介词,其中有3个“of”,感觉比较混乱。“Comparative study of”这里的“of”不太恰当,“study”后面固定搭配介词应为“on”,但是这样只修改介词,不如直接改为简短的“Comparison of”。这样后面的“in”就要改成“between”,因为两者之间的比较用“comparison of…between…”。后面还有两个“of”连用,而“kinds of”是固定用法,只能将前面的“of”改为“from”。这样修改后,只保留最前和最后的两个“of”,不会因多个“of”连用造成逻辑混乱。综上分析可以得出,修改后准确的英文题名应为“Comparison of fungi between healthy and unhealthy leaves from three kinds of mangrove plants”。
为更好地传播研究成果,题名中应尽量使用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如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的缩写)、AIDS(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缩写),而且为便于检索,题名应避免使用非本领域研究人员公认的缩略语。如果使用缩略语,一定要保证缩略语的正确性。例如:中文题名为“采用液质连用方法检测黄秋葵荚果黄酮类物质含量”,相应的原英文题名为“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the flavonoids from the fruit seeds of Abelmoschus esculentus by UPLC-QQQ”。中文题名中的“液质联用”具体是指“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英文为“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缩写应为“UPLC-QQQ-MS”。因此,修改后准确的英文题名应为“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the flavonoids from the fruit seeds of Abelmoschus esculentus by UPLC-QQQMS”。为方便二次检索,题名中应避免使用上下角标、化学式、特殊符号、公式等[5]。
同一个物种,各个国家的文字都有不同的命名,国际上为了统一物种的命名,建立了一套物种命名的法则,是以拉丁文名为基础的,这是约定俗成的。书写规则为:属名(首字母大写,斜体)+种名(即种加词,一律用小写,斜体)+命名人姓氏(或命名人姓氏的缩写,首字母大写,正体)。例如:正确的英文题名“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n fruit bunch yield components in oil palm(Elaeis guineensis Jacq.)”。题名的修改非同一般,所以编辑加工时,如遇到有疑问的拉丁名一定要查阅资料、仔细核对,并与作者达成一致最后怎么修改,万万不可自行修改而作者却不知情。例如:中文题名为“抗风桐(Pisonia grandis)的生态生物学特征”,相应的英文题名为“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isonia grandis”。
上图是FRPS《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上的截图(FRPS是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的缩写,出版时间比较早,中国人编著),表示近期进行了分类修订,中国植物志上的这个种,在英文版植物志中已并入另一个种。“Ceodes grandis(R.Br.)D.Q.Lu”后面的“FOC已修订”这个标识代表这一类群在Flora of China 中修订过(FOC,出版时间较晚,外国人和中国人共同编著)。而ACC这个标识后的名称则表示在FOC中用的是该名称,前一名称被处理为该名称的异名了。至于两种写法哪个正确,如果按命名法来说,两种写法都是合法的正确名称,但在应用中只能选一个作为接受名。因为FOC的年代更近,很多处理是基于分子系统学的成果的,故而在应用名称时参考FOC可能会更好些(但也有反例)。因为一些种名、科名先后有过不同名字,所以作者使用原来的写法也没有大错,但是至少分类学方面的论文,应该引证FOC的结果,可以有不同观点或不接受,但不能对FOC避而不谈。不是分类学专业的作者接触或了解FOC的不多,不能强求。所以,编辑加工时,一定要将题名以及文中的科、属、种的拉丁名与FOC上的写法进行核对,特别是植物分类专业的文章,若与FOC不同,应该与作者沟通,最后尊重作者的写法。经过上述方法核对得出,上述例中的拉丁名“Pisonia grandis”是FOC修订后的写法。
再如海棠的栽培种“科里”海棠,作者翻译为Malus“ioensis Klehms”,编辑加工时就是感觉不对,但是又知道哪里错了,和作者沟通时,作者说他引用的文献就说这么写的。后来经过查询植物志发现,Malus ioensis是个原生种,“Klehms”是其栽培种的种名,所以正确写法应该是Malus ioensis“Klehms”。英文题名出现拉丁名时,还要特别留意正斜体问题。由于作者的粗心,很多署名和种名都写成了正体,应改为斜体,正文中也一样。
掌握好学术论文题名撰写中的技术性细节,如恰当使用主副题名和关键词,多用短语少用句子,删除空泛的冗词,选用适当的介词和公认的缩略语,正确使用大小写和斜体,有助于科技论文英文题名既能简明扼要地概括出论文主要内容,又能准确无误地体现出作者的研究成果,从而吸引读者继续深入阅读全文,提高下载量和被引率。编辑在加工题名时一定要慎重,必须在通读全文并掌握论文主题后,再衡量题名是否合适,必须更改的地方才修改。要将修改后的题名及时与作者沟通[4]547,并经作者确认。若作者坚持己见,在没有重大原则错误的情况下,编辑应尊重作者的意见。为避免修改及排版中新增加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核对,尽量在一校的时候修改题名,二校和三校应尽量不改或者少改,并且要极其认真地进行核对前后两稿和最后版本的目录中的题名,是否是最后修改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