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蝶 陈 虹 黄 丹 王绚璇 周尚成 程红平 龚 勋
(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海南 海口 571100)
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致残致死率也逐年上升。近年来,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在健康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IKAP管理模式掌握患者相关信息后,再针对信息传授必要的知识并改变其行为和不良的生活方式〔1〕。本文拟评估IKAP模式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诊疗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海南省某医院诊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41~79〔平均(42.4±7.2)〕岁;病程10.8个月至14.3年,平均(5.5±2.7)年。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分为IKAP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55例。IKAP组男32例,女23例,平均年龄(41.9±6.7)岁,平均病程(5.3±2.8)年;常规治疗组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43.6±7.6)岁,平均病程(5.6±2.3)年。均严格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诊疗规程确诊的2型糖尿病〔2〕。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神经、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IKAP组严格按照IKAP的诊疗方案和顺序进行:①组建管理团队。将科室内护理人员分为若干个实施IKAP模式的管理小组,包括1名组长、1名副组长及3名组员。每名成员均接受糖尿病常规诊疗及并发症护理的相关培训,保证护理质量。培训包括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3〕。②全面了解患者信息。每名成员掌握患者病情和基本信息,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交谈、询问、观察、探讨病情等方式收集、分析和判断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③讲授相关知识。通过知识讲座、学术会议等方式加强小组成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并通过考核等方式对小组成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保证小组成员达到相关要求后才能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护理小组成员定期为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讲〔4〕,宣讲方式多样,可以通过知识讲座、小视频、病友交流等方式进行,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④转变患者观念。主要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讲,使其充分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增强其依从性和治疗信心。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和情绪状态,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波动,并采取适当的方式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注度,为患者提供强大的家庭支持。⑤改变生活方式。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等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监督患者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嗜酒、吸烟等。根据患者年龄等个体特点,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自身体质。⑥加强巩固治疗效果。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促进病情的恢复。对照组主要采取糖尿病的常规诊疗和康复护理,包括检测血糖变化情况、指导患者用药、饮食等。
1.3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血糖水平变化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1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IKAP组干预后血糖水平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下表同
2.2干预后两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IKAP组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两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n(%),n=55〕
研究表明,糖尿病若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而忽略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其治疗效果往往不佳〔5〕。糖尿病并发症若防治不及时处理不恰当,容易因糖尿病足恶化而截肢,或因视物不清而致失明。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治疗难度最大在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观念及行为的改变〔6〕。
IKAP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围绕着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变化,通过不断沟通和宣讲,将健康教育知识输送给患者及其家属,并和临床医务人员一同参与疾病的诊疗服务的全过程,在共同学习疾病诊疗知识的同时,强化其健康认知,促进其观念转变和健康行为的养成〔7,8〕。本研究结果说明IKAP模式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患者的治疗配合度。IKAP模式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其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患者的基础知识、饮食方式、生活方式、运动和血糖监测等指标改善明显,实现了患者在配合治疗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健康知识的倡导者和健康行为的实践者,说明IKAP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保健、自我评估。
通过实施IKAP模式管理后,建立了良好的医护关系,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明显增强,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方案,有助于医护人员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特征和不同个体提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改良建议,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方案,及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同时,增强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知识的认同,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危害和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效掌握了自我保健的技巧,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9,10〕。另外,应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网络支持作用,强化和督促患者建立健康信念,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加强对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疾病干预,遵循预防优先的原则,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