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露全球专利信息分析

2018-08-02 05:59左志林李瑞萍
中国食用菌 2018年4期
关键词:黑松专利申请专利

左志林,李瑞萍

(1.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云南 昆明 650224;2.宜良县马街镇文化站,云南 宜良 652100)

黑松露(拉丁名为Tuber melanosporum,英文为perigord truffle)[1],也称块菌,是1种生长于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欧洲通常用于顶级食材,并与鱼子酱、鹅肝酱等高级美食并列,号称美食“三大天王”[2]。由于其生长条件苛刻,全世界每年产量非常稀少,故价格相当昂贵,堪比黄金,被称为餐桌上的“黑色钻石”[2]。在此情形下,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国内外黑松露的研究状况,阐述黑松露产业发展、生产情况和关键技术热点,以便更好地利用黑松露的药用价值和使用价值,对黑松露领域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分析方法

1.1 定性分析

文献分析:通过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和互联网,搜集大量黑松露产业发展的相关文献和信息,通过对资料的梳理和学习,理清相关概念和分类,了解该领域的产业发展现状,为专利检索策略的制定进行知识储备。

专利数据采集分析:利用中国知识产权网和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并使用专利信息分析系统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分析,加深对黑松露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的了解,从而提出利于我国松露发展,并且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对策建议。

1.2 定量分析

以国家知识产权网的数据为数据源,运用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专利信息分析系统软件进行分析,挖掘松露领域专利的整体情况、技术热点以及重点领域,最终检索得到197条相关记录,然后对最终检索的专利信息进行定量分析。

2 黑松露专利趋势分析

2.1 国内黑松露专利趋势分析

对国内黑松露专利进行总体趋势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国内黑松露专利总体趋势Fig.1 General trend of Tuber melanosporum patents in China

由图1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黑松露专利申请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缓慢发展阶段(1990年~2007年):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对黑松露的研究较晚,虽然我国四川、云南等地的群众早有食用块菌的习惯,但直到1985年刘波对太原块菌(Tuber taiyuanense B.Liu) 新种的报道后,才真正开启了国内对块菌属的科学研究工作[3]。1990年,陶恺等[4]便对四川省会东县的印度块菌的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索、糖、灰分和水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印度块菌可与黑孢块菌相媲美,因此中国才正式进入了黑松露专利申请阶段[5],这一阶段专利申请的数量很少,年均申请量仅为0.6项;第二阶段为跌宕阶段(2008年~2011年):根据资料显示,由于人们对松露的营养价值、多种保健功效以及特殊香气了解地越来越多,导致其价格一直攀升,地中海沿岸的欧洲鲜块菌,2008年市场售价已达 200欧元·kg-1~700 欧元·kg-1,如果当年遇到干旱的话,价格可升至1 000欧元·kg-1以上,这个时期国内学者对块菌的研究和宣传也逐渐增多,块菌也成为了我国西南地区内销和出口创汇的主要食用菌品种[5],因此这个时期的松露专利呈现跌宕起伏的中速增长,专利年均申请量为10.4项;第三阶段为快速增长期(2012至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保健食品的了解和追求,松露的保健和营养价值凸显,黑松露的开发及其专利申请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这个阶段松露专利的申请量以50%的均速增长,专利年均申请量达到28.6项。

2.2 国外黑松露专利总体趋势分析

国外黑松露专利总体趋势分析,结果见图2。

图2 国外黑松露专利总体趋势Fig.2 General trend of Tuber melanosporum patents abroad

通过对比图1和图2可见,国外黑松露专利申请趋势与中国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不同之处是国外从1983年就开始专利申请,比中国专利申请时间早了7年。

2.3 各国黑松露专利总体趋势对比

各国黑松露专利总体趋势对比分析结果见图3。

图3 各国黑松露专利总体趋势对比Fig.3 Comparison of the overall trend of Tuber melanosporum paten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由图3可以明显看出,只有中国的黑松露专利申请是连续的、稳定的,从2008年后就一直保持年均申请量为15项左右,到了2011年后更是快速增长,说明中国相关企业和个人很重视黑松露产业的研究;日本黑松露专利申请比中国早,但是大约有11年的时间(1988年~1997年)没有申请专利,此后在1998年到2014年期间又陆续申请了11项专利;法国黑松露专利申请也早于中国,总体上是连续的,但是一直处于跌宕起伏状态;美国专利申请的总体趋势与法国相似;欧洲专利局首次申请黑松露专利是在1987年,1992年到2009年期间没有申请过专利,2010年和2011年申请过少量专利;德国关于黑松露相关专利申请也同样呈现不连续的特点,而瑞士至今仅有1项黑松露相关专利。

3 中国黑松露专利各省分布分析

对中国黑松露专利各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和图4。

表1 中国专利信息表Tab.1 Chinese patent information table

图4 黑松露专利各省分布图Fig.4 Province distribution of Tuber melanosporum patents

从图4可以看出,云南、四川、北京、山东、湖北、安徽、江苏位居前7位,这七个省份的黑松露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85%。这是由于云南和四川独特的气候环境适宜黑松露的生长,仅云南和四川两省的黑松露专利申请量就占据了总量一半以上,因此西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黑松露驯化栽培研发基地。

中国黑松露专利信息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工矿企业和个人,占到总量的77%,而机关团体和科研单位所占比例很小,仅占总量的6.8%,大专院校申请专利也仅占总量的13.7%。云南省工矿企业和个人的黑松露专利申请量同其他省份相比,优势较为明显,其申请的专利量约为云南省专利申请总量的84.9%,而北京、江苏、黑龙江、上海、辽宁、广西、福建、贵州八省的工矿企业和个人的黑松露专利申请量均达到本省专利申请总量的100%。

4 黑松露专利IPC构成分析

IPC构成分析是为了了解技术领域的具体构成情况,揭示不同的目标技术领域内的专利申请情况。

4.1 国内IPC构成分析

以数量前10位的技术领域进行黑松露专利IPC构成分析,结果见图5。

图5 国内黑松露专利IPC构成Fig.5 composition of patent IPC of Tuber melanosporum in China

由图5可以看出,居首位的领域是A23L,该领域共41项专利,占总量的39%,其次是C12G领域,该领域约19项专利,占总量的18%,第3位的是A01G领域,该领域约15项专利,占总量的14%,位居前3位的领域的专利数量占总量的7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黑松露专利主要集中在饮食领域,说明我国黑松露的食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其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还亟待开发,因此,在黑松露饮食领域的专利申请接近饱和的情况下,生物和医疗方面的专利申请将会成为黑松露专利申请的重点。

4.2 国外IPC构成分析

对国外IPC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见图6。

从图6可以看出,国外的黑松露专利也主要集中在饮食领域,瑞士和德国黑松露专利涉及领域较为单一,主要在可可制品领域;日本和美国黑松露专利申请情况非常相似,主要集中在食品,可可制品,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和黑松露的栽培种植这四个领域;而法国黑松露专利比较侧重于黑松露的栽培种植领域,法国也是最早开始人工栽培黑松露研究的国家之一;欧洲专利侧重食品领域;国际专利申请在各领域都很平均。从世界各国黑松露专利IPC构成可以看出,中国黑松露专利申请领域更加丰富,在很多领域均有所涉及,这是中国黑松露产业的优势所在。

图6 国外黑松露专利IPC构成Fig.6 Composition of patent IPC of Tuber melanosporum abroad

4.3 我国专利类型分析

黑松露专利类型分析结果见图7。

由图7可见,自1990年至今,我国黑松露发明型专利数量为113项,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为3项,外观型专利16项,发明型专利数量占总量的86%,占比较高,说明目前黑松露相关专利整体技术含量高,凸显出近年来我国黑松露行业在研发力度上的后发优势,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

图7 黑松露专利类型Fig.7 Type of Tuber melanosporum patents

图9 黑松露专利申请人IPC构成Fig.9 Composition of IPC of patent applicants of Tuber melanosporum

5 黑松露专利申请人分析

5.1 申请人构成分析

以专利数量前10位的申请人为对象,进行申请人专利分析,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黑松露专利申请人构成Fig.8 Constitution of patent applicants of Tuber melanosporum

由图8可知,专利数量前10位的申请人中,郭景龙以个人15项专利名列第一,占总量的27%,可以看出郭景龙个人研发能力较强;并列第二的是北京上尚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易门县康源菌有限公司和青岛金佳慧食品有限公司3家公司,3家的专利数量占总量的33%;湖北工业大学专利数量占总量的9%,位居第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研究黑松露的科研院所,共申请了4项专利,占总量的7%。黑松露专利数量前10位的申请人中,国内申请人占到了总量的83%,占据绝对优势,国外黑松露专利主要掌握在法国的Viguier Pas cale、Viguier Francois和瑞士的Vitroculture Sa手中。

5.2 申请人IPC构成分析

专利数量前10位申请人IPC构成情况见图9。

从图9可以看出,大部分申请人申请的专利都集中在A23L、C12G和A01G这个领域,说明目前这三个领域是黑松露研发的热点领域,专利申请较为集中。国外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所属领域较为单一,3个专利申请人申请的专利都只在A01G领域,而我国的专利所属领域较为丰富,尤其是申请人郭景龙,他除了黑松露的栽培种植领域没有涉及,其他领域都有所涉及,他在黑松露的食用、饮品、医学和生物等领域都有较多的专利申请;湖北工业大学在生物领域有5项专利申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要关注黑松露的栽培种植等技术领域,也是中国唯一研究黑松露栽培技术的科研院所;北京上尚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除了关注食品领域还关注生物和医学领域。

5.3 申请人比较分析

申请人比较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国内黑松露专利平均申请年限均普遍较短,年限最长的是7年,最短的仅为1年,平均申请年限为3年,而国外申请年限有长达30年的,其余也在11年左右,说明了黑松露专利申请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属于比较新的技术领域。但是,国内黑松露专利申请人活动年期相对国外较长,说明国内黑松露研究有较强的持续性,尤其是湖北工业大学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活动年期长达3年以上,可以看出他们对黑松露进行了长期的科学研究;此外,我国黑松露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所属国均在国内,尚未申请国际专利,专利保护领域仅限于我国境内,因此相关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将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

表3 黑松露专利申请人综合情况Tab.3 Synthetic situation of Tuber melanosporum patent applicants

5.4 主要专利持有人情况

5.4.1 郭景龙

注册公司有安宁市美景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昆明彩云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生物公司,主要经营一些具有药性或者药物保健功效的食品或饮品等,截止2015年9月,郭景龙总共有黑松露专利131项,是一位研发能力很强的人。

5.4.2 北京上尚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最大的松露提供商,中国首家松露美食文化倡导者,在北京成立上尚品松露营养研究院,主攻松露等高端食品及其衍生品的研发生产。2012年10月,上尚品成功牵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发布了国内最齐全的关于松露的基础成分分析及功能性试验研究成果,奠定了上尚品在中国松露开发利用方面的先驱地位,为国内合理有序高效开发利用松露树立了行业标杆。主要研究内容有:

基础成分分析:目前国内对于黑松露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北京上尚品在药植所以往对真菌研究的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高新科技对黑松露重新进行全面的成分检测与分析,精确筛选出优质松露菌种,并与中国传统药食真菌进行成分对比,为黑松露的功能性试验打下理论基础。

功能效用研究:企业利用药植所优越的实验室条件,在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黑松露的成分特性进行一系列的动物试验以此进行黑松露的功能性验证,并以冬虫夏草作为对照样本进行参照和结果对比。进一步奠定北京上尚品在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产品的规划和开发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产品预测与开发:为了激发松露菌种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结合我国食品、保健品行业的实际情况,解决黑松露在我国商业市场上的产、研、销等整套行业链的壁垒问题,北京上尚品在联合实验室研究数据基础之上,对黑松露进行合理的产品开发,为我国新兴食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6]。

5.4.3 易门县康源菌业有限公司

易门县康源菌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4月,注册资本500万元,现有加工1 600 t·年-1速冻野生食用菌、野生食用菌干片25 t·年-1的生产能力,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公司主要的产品分为:松露产品、松茸产品、酒类产品、干片产品、新鲜菌类、洋蓟护肝茶等,黑松露产品有:松露酒、冰干松露粉、冰干松露片、松露礼盒、干块菌片。

5.4.4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松露专利由湖北工业大学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汤亚杰、李冬生、孔国平等组成的团队申请,在天然产物的生物制造方面,实验室创建了珍贵菌物资源黑孢块菌液体深层发酵高效生产菌丝体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流程[7]。

5.4.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截止2017年9月,总共申请黑松露专利4项,主要由以刘培贵、王向华等带头的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高等真菌系统与资源研究组研究开发,该研究团队目前研究成果主要有:国产块菌研究方面的一系列重大进展、一种块菌的保鲜方法、一种块菌与菌根合成方法、菌根性食用菌菌种激化液及其制备方法、多汁乳菇保育促繁增产方法、国产块菌(松露)种植首获成功、云南黑松露为法国黑松露“同胞姐妹”、中国黑松露规模化种植[8]。总体来说,该研究院所在黑松露研究上拥有最强的团队,虽然专利申请数量不多,但是对松露的研究是国内首屈一指的。

5.4.6 Viguier Pascale

Viguier Pascale为法国人,其主要专利申请总共有5项,松露专利申请3项,主要申请的专利集中在黑松露栽培种植领域。

5.4.7 Viguier Francois

Viguier Francois[9]为法国人,其主要专利申请总共有8项,松露专利申请4项,主要申请专利集中在黑松露栽培种植领域。

5.4.8 Vitroculture Sa

Vitroculture Sa[9]为瑞士人,其主要专利申请总共9项,此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美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瑞士、意大利都有过专利申请,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黑松露专利申请人,其中黑松露专利申请3项,主要申请专利集中在食品领域。

6 小结

6.1 国内黑松露相关研究持续升温,云南极具优势

我国黑松露产业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但是从21世纪初,特别是2012年以来,相关研究快速增长,专利年均申请量达到28.6项,已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且拥有黑松露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云南省的黑松露专利申请量同其他省份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40%,主要因为其独特的气候环境适宜黑松露的生长[10],建议云南省相关企业充分发挥资源和地理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本省黑松露产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6.2 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专利极度匮乏

我国申请的黑松露专利,100%是国内专利,国内企业或个人至今尚未申请黑松露国际专利,现有专利的保护范围仅限于中国国内,不利于黑松露产品走出国门,我国黑松露专利申请人应注重国际发展战略,在国际贸易中应重点关注法国、日本、美国等企业的专利保护动向,建立专利分析与预警机制,避免专利侵权。

6.3 国内专利注重食品加工和栽培技术,药用和保健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我国专利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或非酒精饮料的制备、处理或保存等领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黑松露栽培领域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近年来在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领域也有相关专利申请,但黑松露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未来,生物和医疗领域将会成为黑松露专利申请的重点领域,我国专利申请人应该抓住机会,申请更多的国际专利。

6.4 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外松露栽培技术优势

在世界黑松露专利中,日本、美国、德国与中国相同,均侧重于可可制品和食品领域,而法国作为最早开始黑松露人工栽培研究的国家更侧重于栽培种植领域,在栽培种植技术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建议相关企业在与国内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加强合作的基础上,可重点关注法国的Viguier Pascale和Viguier Francois,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解决黑松露栽培种植技术,提高黑松露的产量和质量。

猜你喜欢
黑松专利申请专利
从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谈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专利
餐桌上的“黑钻石”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矜贵黑钻魅力意式美馔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故事棒棒堂小猪秀秀的觅食之旅
专利申请三步曲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