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形指数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及相关分析

2018-07-31 07:41刘会杰袁经纬马雪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蛋形孵化率横径

冯 静 ,刘会杰 ,袁经纬 ,臧 蕾 ,马雪英

(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9;2.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藏鸡研究院,北京100094;3.西藏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藏 拉萨 850000)

许多研究表明,蛋形指数会影响种蛋的孵化性能,但蛋形指数又因品种不同而异,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非常明显[1-7]。拉萨白鸡是以河谷藏鸡为母本、白来航鸡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良种蛋鸡品系,是青藏高原的新型蛋用鸡种,也是目前国内外其他品种鸡无法在高寒恶劣环境下替代的优良种质资源,属于珍贵的地方品种资源,应该加强该品种的保种工作[8]。该试验首次对拉萨白鸡种蛋的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蛋形指数与孵化效果的相关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旨在为今后拉萨白鸡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表1 入孵种蛋数量及其蛋形指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蛋来源

种蛋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共1 342枚,蛋形指数范围在0.68~0.87。

1.2 孵化设备

孵化机:永兴牌(YH-5280型)德州永兴孵化设备公司生产的孵化、出雏两用机,总容蛋量为4 224枚。

1.3 种蛋收集

每天 10:00、14:00、18:00 收集种蛋,用 2 g/m3的针对种鸡场专用的消毒散对种蛋库进行烟熏消毒30 min后保存。

1.4 种蛋保存的适宜温湿度

如果种蛋贮存在1周之内,要求种蛋库的保存温度为15~18℃;如果种蛋贮存在1周以上,则要求种蛋库的贮存温度更低,一般在12~15℃保存时孵化效果所受影响最小。种蛋库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5%~80%,即可大大减慢蛋内水分的蒸发速度[9]。

1.5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7年5月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曲尼帕拉萨白鸡养殖基地孵化室内进行。入孵前将保存7 d的种蛋用蛋形指数测定仪(测量蛋的纵径和横径)逐个测量,求出蛋形指数(横径/纵径),并且将拉萨白鸡种蛋的蛋形指数划分为4组且对种蛋进行编号:Ⅰ组纵径均值为(57.71±1.97)mm,横径均值为(41.13±1.38)mm,蛋形指数范围为0.68~0.72,蛋形指数均值为(0.71±0.01);Ⅱ组纵径均值为(55.01±2.33)mm,横径均值为(41.64±1.62)mm,蛋形指数范围为 0.73~0.77,蛋形指数均值为(0.76±0.01);Ⅲ组纵径均值为(52.67±2.13)mm,横径均值为(41.97±1.65)mm,蛋形指数范围为 0.78~0.82,蛋形指数均值为(0.80±0.01);Ⅳ组纵径均值为(51.14±1.76)mm,横径均值为(42.82±1.23)mm,蛋形指数范围为 0.83~0.87,蛋形指数均值为(0.84±0.01);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入孵种蛋的数量分别为 31、438、727、146枚,共1 342枚,4组种蛋所占入孵蛋总数比例依次为 2.31%、32.64%、54.17%、10.88%;4组种蛋纵径均值为(53.38±2.60)mm,横径均值为(41.94±1.63)mm,蛋形指数均值为(0.79±0.03)。 该试验入孵种蛋数量及其蛋形指数见表1。

1.6 种蛋的预热及消毒

入孵之前应先将种蛋由冷的种蛋库移至22~25℃的预热室中预热6~8 h,待种蛋预热好后,对其进行烟熏消毒。

1.7 孵化管理

在种蛋预热的最后2 h,对孵化机进行烟熏消毒,并开机预热。孵化机为恒温孵化,1~20 d孵化温度为37.8℃,相对湿度为55%~65%;20~22 d为出雏期,温度控制在37.2~37.5℃,相对湿度为70%~75%。

孵化至第11天时进行第1次照蛋,即头照,剔除死胚蛋和无精蛋并称重;孵化至第20天时进行第2次照蛋,即二照,剔除死胚蛋并称重,落盘,准备出雏。出雏完毕后统计每组的总出雏数,并记录其初生重。

1.8 指标检测

入孵种蛋数量、受精蛋个数、无精蛋个数、受精率、头照死胚个数、二照死胚个数、毛蛋个数、总出雏数、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种蛋失重、种蛋失重率、健雏个数、健雏率、雏鸡初生重、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等指标。

表2 不同蛋形指数各胚龄蛋重的变化

受精率 (%)=(受精蛋个数/入孵种蛋数量)×100%

入孵蛋孵化率 (%)=(出雏总数/入孵种蛋数量)×100%

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总数/受精蛋个数)×100%

种蛋失重 (g)=W1-W2; 种蛋失重率 (%)=[(W1-W2)/W1]×100%。式中,W1为入孵前蛋重,W2为入孵后蛋重。

健雏率(%)=(健雏个数/总出雏数)×100%

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初生重/入孵蛋重)×100%

表3 不同蛋形指数各胚龄的失重和失重率

1.9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用SPSS 2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处理数据,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蛋形指数各胚龄蛋重的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0胚龄时:Ⅰ组 (51.92±5.27)g、Ⅱ组(51.19±5.53)g 和Ⅳ组(50.00±4.05)g蛋重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49.77±5.28)g与Ⅰ组(51.92±5.27)g、Ⅱ组(51.19±5.53)g、Ⅳ组(50.00±4.05)g 蛋重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4组种蛋0胚龄蛋重均值为(50.31±5.28)g。头照(第11 日胚龄)时:Ⅰ组(48.95±4.67)g 和Ⅱ组(48.23±5.06)g 蛋重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46.75±4.84)g和Ⅳ组 (46.64±3.96)g蛋重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Ⅰ组、Ⅱ组与Ⅲ组、Ⅳ组蛋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P<0.01);4组种蛋头照蛋重均值为(47.26±4.86)g。 二照 (第 20日胚龄) 时:Ⅰ组(45.47±3.97)g 和Ⅱ组 (44.73±5.28)g 蛋重间差异不显著 (P>0.05), Ⅲ组 (43.40±3.97)g 和Ⅳ组(43.36±3.96)g 蛋重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Ⅰ组、Ⅱ组与Ⅲ组、Ⅳ组蛋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 组种蛋二照蛋重均值为(43.86±5.02)g。

2.2 不同蛋形指数各胚龄失重和失重率的变化

由表3可以看出,种蛋失重越多,则种蛋失重率越大。Ⅲ组头照(第11日胚龄)失重最多、失重率最大,分别为(3.35±0.93)g、(6.64±1.54)%。 头照(第 11 日胚龄)失重情况:Ⅲ组(3.35±0.93)g>Ⅳ组(3.24±0.79)g>Ⅱ组(3.18±0.84)g>Ⅰ组(2.94±0.91)g,4组种蛋头照失重均值为(3.27±0.89)g;Ⅱ组、Ⅲ组和Ⅳ组种蛋间头照失重差异不显著 (P>0.05),但Ⅰ组与Ⅱ组、Ⅲ组、Ⅳ组种蛋间头照失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照(第11日胚龄)失重率情况:Ⅲ组 (6.64±1.54)%>Ⅳ组 (6.49±1.50)%>Ⅱ组(6.14±1.45)%>Ⅰ组 (5.62±1.32)%,4 组种蛋头照失重率均值为(6.44±1.52)%;Ⅱ组、Ⅲ组和Ⅳ组种蛋间头照失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Ⅰ组与Ⅱ组、Ⅲ组、Ⅳ组种蛋间头照失重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Ⅲ组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最多、失重率最大,分别为(6.70±1.47)g、(13.47±2.56)%。 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情况:Ⅲ组 (6.70±1.47)g>Ⅳ组(6.60±1.29)g>Ⅱ组(6.45±1.33)g>Ⅰ组(6.30±1.59)g,4组种蛋头照失重均值为(6.60±1.41)g,且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种蛋间二照失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二照 (第20日胚龄)失重率情况:Ⅲ组(13.47±2.56)%>Ⅳ组(13.29±2.50)%>Ⅱ组(12.63±2.37)%>Ⅰ组 (12.16±2.03)%,4 组种蛋二照失重率均值为(13.15±2.51)%;Ⅰ组和Ⅱ组种蛋间二照失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和Ⅳ种蛋间二照失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Ⅰ组、Ⅱ组与Ⅲ组、Ⅳ组种蛋间二照失重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P<0.01)。

表4 不同蛋形指数种蛋的孵化成绩

2.3 不同蛋形指数种蛋的孵化成绩

由表4可以看出,Ⅱ组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雏鸡初生重均最高,分别为82.65%、86.60%、(36.31±4.71)g;Ⅳ组的受精率、健雏率和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最高,分别为97.26%、95.96%、(70.23±3.58)%;受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Ⅳ组 (97.26%)>Ⅲ组 (96.29%)>Ⅱ组(95.43%)>Ⅰ组(93.54%),4 组种蛋的受精率均值为95.63%;入孵蛋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Ⅱ组(82.65%)>Ⅰ组 (77.42%)>Ⅲ组 (71.11%)>Ⅳ组(67.81%),4组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均值为74.75%;受精蛋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Ⅱ组(86.60%)>Ⅰ组 (82.76%)>Ⅲ组 (73.86%)>Ⅳ组(69.72%),4组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均值为78.24%;雏鸡初生重由高到低依次为:Ⅱ组[(36.31±4.71)g]>Ⅲ组 [(35.53±4.31)g]>Ⅰ组[(35.48±4.34)g]>Ⅳ组[(34.34±3.46)g],4 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均值为(35.67±4.19)g,其中,Ⅰ组和Ⅲ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间差异不显著 (P>0.05),Ⅱ组和Ⅳ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Ⅰ组和Ⅲ组与Ⅱ组、Ⅳ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Ⅳ组[(70.23±3.58)%]>Ⅱ组 [(69.59±3.07)%]>Ⅲ组[(69.53±2.67)%]>Ⅰ组 [(68.65±3.21)%],4 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值为(69.55±2.93)%,其中,Ⅱ组和Ⅲ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间差异不显著 (P>0.05),Ⅰ组和Ⅳ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Ⅱ组和Ⅲ组与Ⅰ组、Ⅳ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2.4 蛋形指数对雏鸡初生重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随着蛋形指数的增加,种蛋的纵径在相应的减少,但横径却在相应的增加。纵径由高到低依次为:Ⅰ组[(57.71±1.97)mm]>Ⅱ组[(55.01±2.33)mm]>Ⅲ组[(52.67±2.13)mm]>Ⅳ组[(51.14±1.76)mm],4 组 种 蛋 的 纵 径 均 值 为(53.38±2.60)mm,4组种蛋的纵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横径由高到低依次为:Ⅳ组[(42.82±1.23)mm]>Ⅲ组[(41.97±1.65)mm]>Ⅱ组[(41.64±1.62)mm]>Ⅰ组[(41.13±1.38)mm],4 组种蛋的横径均值为(41.94±1.63)mm,其中,Ⅰ组和Ⅱ组种蛋的横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和Ⅳ组种蛋的横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Ⅰ组和Ⅱ组与Ⅲ组、Ⅳ组种蛋的横径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蛋形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Ⅳ组(0.84±0.01)>Ⅲ组 (0.80±0.01)>Ⅱ组 (0.76±0.01)>Ⅰ组(0.71±0.01),4 组种蛋的蛋形指数均值为 (0.79±0.03),4组种蛋间的蛋形指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表5 不同蛋形指数种蛋的雏鸡初生重

表6 拉萨白鸡种蛋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由表5还可以看出,雏鸡初生重由高到低依次为:Ⅱ组[(36.31±4.71)g]>Ⅲ组[(35.53±4.31)g]>Ⅰ组[(35.48±4.34)g]>Ⅳ组[(34.34±3.46)g],4 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均值为(35.67±4.39)g,其中,Ⅰ组和Ⅲ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间差异不显著 (P>0.05),Ⅱ组和Ⅳ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Ⅰ组和Ⅲ组与Ⅱ组、Ⅳ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2.5 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0胚龄蛋重与纵径、横径、头照(第11日胚龄)蛋重、头照(第11日胚龄)失重、二照(第20日胚龄)蛋重、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蛋形指数(横径/纵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纵径与横径、头照(第11日胚龄)蛋重、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蛋形指数(横径/纵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横径与蛋形指数(横径/纵径)、头照(第11日胚龄)蛋重、头照(第11日胚龄)失重、二照(第20日胚龄)蛋重、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形指数(横径/纵径)与头照(第11日胚龄)失重率、二照(第 20日胚龄)蛋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头照(第11日胚龄)蛋重、头照(第11日胚龄)失重、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头照(第 11日胚龄)蛋重与头照(第 11日胚龄)失重、二照(第20日胚龄)蛋重、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头照(第11日胚龄)失重率、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雏鸡初生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头照(第 11 日胚龄)失重与头照(第11日胚龄)失重率、二照(第20日胚龄)蛋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二照(第 20日胚龄)失重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头照(第11日胚龄)失重率与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二照(第 20日胚龄)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二照(第20日胚龄)蛋重与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雏鸡初生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照(第 20 日胚龄)失重与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雏鸡初生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二照(第20日胚龄)失重率与雏鸡初生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雏鸡初生重与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指标性状间也有相关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

3 分析与讨论

3.1 蛋形指数与胚胎失重和失重率的关系

随着孵化日龄的增加,4组不同蛋形指数的种蛋失重也在相应增加(见表3)。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由于胚胎发育对蛋中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蛋内水分的不断蒸发,蛋重会逐渐减少,这就是种蛋的失重。各种禽蛋正常孵化过程中,都有其最佳的失重范围,因此,定期检测种蛋的失重情况,对控制孵化条件与提高孵化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种蛋的失重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孵化温度、湿度、种鸡年龄、蛋的品种、蛋质量、蛋壳孔隙率、蛋壳质量以及季节等[10]。

3.2 蛋形指数与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关系

在该试验中,拉萨白鸡种蛋的受精率是随着蛋形指数的增加而相应增加的,其种蛋受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Ⅳ组 (97.26%,蛋形指数范围为0.83~0.87)>Ⅲ组(96.29%,蛋形指数范围为 0.78~0.82)>Ⅱ组(95.43%,蛋形指数范围为 0.73~0.77)>Ⅰ组(93.54%,蛋形指数范围为0.68~0.72)。该结果与苏世广等[1]报道的乌骨绿壳蛋鸡种蛋受精率1组 (100%,蛋形指数范围为 0.61~0.69)=4组(100%,蛋形指数范围为 0.88~0.96)>2 组(97.1%,蛋形指数范围为 0.70~0.78)>3 组(91.7%,蛋形指数范围为 0.79~0.87;宋远见等[3]报道的罗曼褐壳蛋鸡种蛋受精率C组 (94.4%,蛋形指数范围为0.78~0.82)>B组 (93.9%, 蛋形指数范围为0.71~0.77)>A 组(93.3%,蛋形指数范围为 0.64~0.70)>D 组(93.2%,蛋形指数范围为 0.83~0.89);吴科榜等[5]报道的文昌鸡杂交F1代种蛋受精率1号家系[100%, 蛋形指数为 (0.80±0.04)]=3 号家系[100%,蛋形指数为 (0.78±0.03)]>5 号家系[95.0%, 蛋形指数为 (0.81±0.07)]>4 号家系[94.0%,蛋形指数为 (0.79±0.03)]>2 号家系[22.2%,蛋形指数为(0.77±0.06)];初芹等[6]报道的北京油鸡种蛋受精率 (74.6±3.9)%(蛋形指数>0.80)>(70.7±5.3)% (蛋 形 指 数 <0.70)>(70.6±2.4)%(蛋形指数范围为 0.75~0.80)>(68.8±2.5)%(蛋形指数范围为 0.70~0.75);哈玛莉亚·达列力等[7]报道的和田黑鸡种蛋受精率2组(97.79%,蛋形指数范围为 0.72~0.76)>3 组(97.61%,蛋形指数范围为 0.77~0.81)>4 组 (95.65%, 蛋形指数>0.82)>1组(92.59%,蛋形指数<0.72);刘晓东等[11]报道的四川本地青脚白皮鸡种蛋受精率第3组(89.61%,蛋形指数范围为 0.740~0.769)>第 4 组(87.28%,蛋形指数范围为 0.770~0.799)>第 2 组(86.67%,蛋形指数范围为 0.710~0.739)>第 5 组(76.67%,蛋形指数>0.800)>第 1 组(68.97%,蛋形指数<0.709);马力等[12]报道的罗曼粉壳种鸡蛋受精率Ⅴ组(100%,蛋形指数在 0.85以上)>Ⅱ组(95.72%,蛋形指数范围为 0.71~0.75)>Ⅲ组(92.65%,蛋形指数范围为 0.76~0.80)>Ⅰ组(90.00%,蛋形指数在0.71以下)=Ⅳ组(90.00%,蛋形指数范围为0.81~0.85);毕慧娟等[13]报道的罗斯 308 父母代种鸡种蛋受精率 3 组[(94.45±0.68)%,蛋形指数范围为0.76~0.78]>2 组[(93.75±0.63)%,蛋形指数范围为0.73~0.75]=4 组[(93.75±0.77)%,蛋形指数范围为0.79~0.81]>1 组 [(93.46±1.14)%, 蛋形指数≤0.72]>5 组[(92.86±2.17)%,蛋形指数>0.81]不一致。

在该试验中,Ⅱ组的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均最高,分别为82.65%、86.60%;Ⅳ组的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均最低,分别为67.81%、69.72%。该试验中,拉萨白鸡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Ⅱ组(82.65%,蛋形指数范围为 0.73~0.77)>Ⅰ组(77.42%,蛋形指数范围为 0.68~0.72)>Ⅲ组(71.11%,蛋形指数范围为0.78~0.82)>Ⅳ组(67.81%,蛋形指数范围为 0.83~0.87),该结果与哈玛莉亚·达列力等[7]报道的和田黑鸡种蛋入孵蛋孵化率2组(93.92%,蛋形指数范围为0.72~0.76)>3组 (91.39%,蛋形指数范围为0.77~0.81)>4 组 (86.96%, 蛋形指数>0.82)>1 组(92.59%,蛋形指数<0.72);刘晓东等[11]报道的四川本地青脚白皮鸡种蛋入孵蛋孵化率第3组(81.39%, 蛋形指数范围为 0.740~0.769)>第 4组(77.19%, 蛋形指数范围为 0.770~0.799)>第 2组(72.22%, 蛋形指数范围为 0.710~0.739)>第 5组(56.67%,蛋形指数>0.800)>第 1 组(48.28%,蛋形指数<0.709);毕慧娟等[13]报道的罗斯 308 父母代种鸡种蛋入孵蛋孵化率3组 [(87.10±1.39)%,蛋形指数范围为 0.76~0.78]>4 组 [(85.12±0.98)%,蛋形指数范围为 0.79~0.81]>5 组 [(84.52±2.06)%,蛋形指数>0.81]>2 组[(83.63±1.71)%,蛋形指数范围为 0.73~0.75]>1 组 [(80.95±3.37)%,蛋形指数≤0.72]不一致。拉萨白鸡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由高到低分别为:Ⅱ组(86.60%,蛋形指数范围为 0.73~0.77)>Ⅰ组(82.76%,蛋形指数范围为 0.68~0.72)>Ⅲ组 (73.86%,蛋形指数范围为0.78~0.82)>Ⅳ组(69.72%,蛋形指数范围为 0.83~0.87),该结果与苏世广等[1]报道的乌骨绿壳蛋鸡种蛋受精蛋孵化率2组(87.3%,蛋形指数范围为0.70~0.78)>3组 (86.4%, 蛋形指数范围为 0.79~0.87)>1 组(84.6%,蛋形指数范围为 0.61~0.69)>4组(84.4%,蛋形指数范围为 0.88~0.96);初芹等[6]报道的北京油鸡种蛋受精蛋孵化率 (77.6±3.4)%(蛋形指数范围为 0.75~0.80)>(70.3±3.5)%(蛋形指数范围为 0.70~0.75)>(66.0±5.5)%(蛋形指数>0.80)>(63.2±7.3)%(蛋形指数<0.70); 哈玛莉亚·达列力等[7]报道的和田黑鸡种蛋受精蛋孵化率2组 (96.05%, 蛋形指数范围为 0.72~0.76)>3组(93.63%, 蛋形指数范围为 0.77~0.81)>1 组(92.00%,蛋形指数<0.72)>4 组(90.91%,蛋形指数>0.82);刘晓东等[11]报道的四川本地青脚白皮鸡种蛋受精蛋孵化率第3组(90.82%,蛋形指数范围为 0.740~0.769)>第 4 组(88.44%,蛋形指数范围为 0.770~0.799)>第 2 组(83.33%,蛋形指数范围为 0.710~0.739)>第 5 组(73.91%,蛋形指数>0.800)>第 1 组(70.00%,蛋形指数<0.709);马力等[12]报道的罗曼粉壳种鸡蛋受精蛋孵化率Ⅲ组(93.33%,蛋形指数范围为 0.76~0.80)>Ⅱ组(91.06%,蛋形指数范围为 0.71~0.75)>Ⅳ组(86.67%,蛋形指数范围为 0.81~0.85)>Ⅴ组(77.78%,蛋形指数在 0.85以上)>Ⅰ组(66.67%,蛋形指数在0.71以下)不一致。

3.3 蛋形指数与健雏个数、健雏率的关系

在该试验中,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健雏个数分别为 23、347、487、95 羽,出雏总数为 952 羽;Ⅳ组的健雏率最高,为95.96%,Ⅲ组的健雏率最低,为94.20%,健雏率由高到低依次为:Ⅳ组(95.96%,蛋形指数范围为 0.83~0.87)>Ⅱ组(95.86%, 蛋形指数范围为 0.73~0.77)>Ⅰ组(95.83%,蛋形指数范围为 0.68~0.72)>Ⅲ组(94.20%,蛋形指数范围为0.78~0.82)。该结果与初芹等[6]报道的北京油鸡种蛋健雏率(99.3±1.1)%(蛋形指数范围为 0.75~0.80)>(98.8±2.4)%(蛋形指数范围为 0.70~0.75)>(98.7±1.7)%(蛋形指数>0.80)>(94.9±2.4)%(蛋形指数<0.70)和毕慧娟等[13]报道的罗斯308父母代种鸡种蛋健雏率3组[(97.79±0.84)%, 蛋形指数范围为 0.76~0.78]>2组[(96.87±0.97)%,蛋形指数范围为 0.73~0.75]>4组[(96.53±1.02)%,蛋形指数范围为 0.79~0.81]>1组 [(96.39±1.39)%, 蛋 形 指 数 ≤0.72]>5 组[(95.83±0.71)%,蛋形指数>0.81]不一致。

3.4 蛋形指数与雏鸡初生重和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的关系

在该试验中,蛋形指数与雏鸡初生重和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间均存在不显著相关(P>0.05)。在现有的文献中,未见有相关的报道。

4 结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拉萨白鸡种蛋的蛋形指数集中在0.78~0.82时,收集的种蛋最多,为727枚;蛋形指数集中在0.73~0.77时,收集的种蛋较多,为438枚,但此时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雏鸡初生重却最高,分别为:82.65%、86.60%、(36.31±4.71)g; 蛋形指数集中在 0.83~0.87时,收集的种蛋相对较少,为146枚,此时种蛋的受精率、健雏率、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最高,分别为 97.26%、95.96%、(70.23±3.58)%,其原因可能与拉萨白鸡属于轻型蛋鸡有关。由此可见,在今后的拉萨白鸡育种工作中,可以选择蛋形指数在0.73~0.82范围的种蛋并对其进行孵化,这样则可达到较为理想的孵化效果。

猜你喜欢
蛋形孵化率横径
更正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全球创意建筑集锦(上)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灰枣果实体积与单果质量的估算方法
蛋形主义
蛋重和蛋形指数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效果的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蛋形辊道窑结构的窑体内部温度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