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捷
(华南理工大学 设计学院,广州 510006)
叠山与理水相结合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所谓“知者乐山,仁者乐水”“山无水则不活,水无山而不媚”“山脉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达理其山形”。山水的结合是仁智的结合,动静的结合,阴阳的结合。因此,研究园林叠山、理水的时候往往是相提并论的。
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叠山理水均强调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模仿自然真山真水,大水面旁通常配置大体量叠山,山水相伴,互为对比。如颐和园万寿山与昆明湖、南京瞻园北山与中部水池、留园中部庭园小蓬莱湖景和闻木探香轩土石叠山、网师园“月到风来亭”湖景与“云冈”、狮子林中部庭园依湖而筑的卧云室大假山等,皆形成强烈的山水对比关系。同时,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山水构成均具有互否和互含的同构拓扑关系。北方皇家园林中,颐和园东门外牌坊正面与反面分别写着“涵虚”和“罨秀”,概括了昆明湖的阔大与万寿山的隐藏关系。万寿山东坡有一水院名谐趣园,昆明湖中有一岛称南湖岛,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江南私家园林中,网师园一半是水院、一半是旱庭,但旱庭“殿春簃”的一角却有一泉,曰“冷泉”。水院中有一黄石假山,曰“云冈”。冷泉是陆地中的水,云冈即是水中的陆地。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始终将山与水不可分割地组织在一起,其山水平面,与太极图同构,体现阴阳平衡。(图1)
岭南庭园的山水关系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写意山水园是以山水为骨骼,以诗情画意为表现的园林形式。明清代岭南庭园始学扬州,后学苏州,有不少仿效江南园林风格之痕迹。如澄海西塘,其山水布局,属于模仿江南园林风格之典范。澳门卢廉若花园既有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又融入西方建筑的风格,呈现出大型的叠山瀑布和自然式的水面池岸。具有“海上神山,仙人旧馆”之称的海山仙馆凭基址“平冈曲坞,叠陇乔木”地形之地貌,因北埠而垒山,因南洼而疏池。大池广约百亩,池中有三山,一高两低。高者“冈坡埈坦,松桧蓊蔚。”低者,奇石峥嵘,青翠多姿。正如清代俞洵庆《荷廊笔记》所云:“潘园之胜,为真山真水。”
岭南庭园由于占地面积狭小和山水距离相对压缩,常见“山水相依”布局。首先是壁潭局。山的高度大于水面宽度,具有陡峭临潭、山高水深的感觉,如潮阳西园的“水晶宫”和陈廉仲公馆的“风云际会”水石景。还有是山池局,水面宽度略大于山的高度,水体开朗平阔,具有深远的感觉,如泮溪酒家的“东坡游赤壁”和澄海西塘的“西塘印月”水石景。
图1 同构拓扑的山水关系(图片来源: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图2 岭南庭园山水关系分散式布局(图片顺序自上而下由左至右依次为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北园酒家)
由于岭南庭园占地狭小,叠山与理水构成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北方、江南园林所谓“互含互否、阳阳平衡”的拓扑关系,而表现出山水分散式布局。庭园多为大面积的聚合式理水,但山体特征并不明显,或作大山水之片断,或为山石之角隅,甚至出现“以石代山”的形式。如余荫山房的方池、八角形环状水池与玲珑水榭西南面的“鹰山”,可园中部的“狮子上楼台”假山、双清室“一曲烟波”曲池与东部可湖大面积水域,清晖园花 亭“狮子滚球”石景、归寄庐“斗洞”壁山与中部碧溪草堂的方池,梁园群星草堂内庭散点布置的奇峰异石,或两块巧置,或三块摆布,不求体量,但重神韵。而西面船厅则环以曲池。还有北国酒家中庭聚合式水池与北部散置石景,不胜枚举。(图2)
岭南庭园规模狭小,若无真山真水,则巧在因借,得景随形。如东莞可园,其理水之胜,更多是因借园外之水——可湖,所谓:“十万买邻多占水。”楼依湖光,亭浮于水,楼借湖之虚无,湖纳楼之妩媚。而邀山阁共四层,当年为莞城最高建筑。远处东江、金鏊洲塔,尽收眼底,有“邀山入怀”的气势。正如《邀山阁记》云:“览仍不畅,乃度园西置杰阁,凡三层,期于见山而止。于是来青环碧,数百里之山咸赴,其高视远览,目力且为之穷。所得较柳郡不啻数倍。”清晖园园中没有着力营造假山,其为山之道,巧于“借景”。庭园四周视野开阔,三面环山,东为太平、神步,西为梯云山,南为凤山。置身于亭台楼阁,到处均可远眺群山青黛。而园内林木森郁,与远处山麓之青黛一脉相承,实谓“无山胜有山”,营造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之气派。澄海西塘北面向内构成水石庭,朝外则借用界外的水塘。以船厅飘出临水,形成局面开朗的山池局,与园内曲折深邃的空间相互对比,景色丰富。而泮溪酒家壁山负楼构筑结合爬山廊营建“山楼”,楼上可俯瞰荔湾湖景,亦属于岭南庭园常见的借水手法。
岭南庭园由于具有“庭园”的性质,其山水关系布局常有异于北方、江南园林。庭园基于“壶天”“芥子”的局限,往往能体现出“一峰太华千寻,一勺江湖万里”之意境。实为“庭园虽小,灵活多变”之典范。■
项目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项目(编号15BG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