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方言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

2018-07-31 10:54陈柯言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称安阳复数

陈柯言

(安阳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安阳地处河南最北部,毗邻山西,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安阳方言应划为晋语区,侯精一先生在《晋语的分区》中将安阳方言划为“晋语”的“邯新片”。山西南部、中部、北部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学者们对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的性质看法不一,有“词缀”、“语缀”、“词尾”、“语尾”等说法。本文称之为“复数标记”。不同,安阳与山西南部情况大致相同。安阳方言中表达人称代词的复数义的除了本文重点讨论的“都”*选择“都”还是“兜”对于我们探讨安阳方言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的由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如果我们可以找出“都”和“兜”在各方言中的字音、字形和字义的差别,进而判断“都”和“兜”是不是等同的,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牵扯面太大,也需要大量语料来支撑,所以我们以后再进一步研究。从现在已有研究来看,黄伯荣(1996)明确指出安阳话人称代词后面加“兜”表示复数,邯郸话、获嘉话则用轻读的“都”表示。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发现,“都”和“兜”在安阳话中读音相近但不同,“都”发音靠前,“兜”发音靠后。笔者认为,根据安阳地区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和“都”、“兜”的实际发音,应该选择发音靠前类似获嘉话轻读的“都”。黄伯荣(1996)和戴昭铭(2000)等其他学者把安阳地区的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定为“兜”,而非“都”,大概是因为普通话中“都”的舌位比“兜”靠后,所以认为舌位靠前的“兜”更合适。如果选择“兜”,我们就有疑问了,地处邯郸和获嘉之间的安阳为什么跟两地情况不一样?然而,我们选择轻读的“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有在人称代词单数形式后加表示多数的数量短语,如“几个”、“一大班的”等;在人称代词单数式后加上指量短语,其中的量词都是表多数或集体意义的,如“些”等;还有“俺”、“恁”*古同“您”[nin35],安阳话读[nn53]。、“咱”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安阳方言人称代词*与复数标记“都”进行组合的安阳方言代词主要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不可与复数标记“都”进行组合;疑问代词中只有“谁”可组合,不常用,只有在特殊语境下才说,一般说“都是谁”。例如:都有谁?他都不咋。谁都?本文仅讨论安阳方言人称代词与复数标记“都”的组合情况。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如图1所示。

可以发现,安阳方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中有类似于“们”的复数标记“都”,但没有“们”,而且“都”只能附着在“俺”、“咱”、“恁”、“iɛ42”、“他”、“她”、“谁”等人称代词后,组合功能相对单一*参见王永芬《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表现形式研究》,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第32 页。方言中有的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可以附加在指示代词、表人名词甚至表物名词后。然而,安阳的“都”基本上只能在人称代词后,组合功能相对单一。、相对较弱。

一、安阳方言中附加复数标记“都”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及其使用分布

安阳方言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与范围副词“都”可以在句中共存,并且有复数标记“都”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不仅可以在谓语前作主语,还可以作宾语、表领属的定语,这都证明了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的存在。从语音来判断,复数形式里的“都”不是范围副词:范围副词“都”作状语,要读作语法重音;作为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的“都”跟“们”比较像,要轻读。另外,安阳方言中能加“都”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使用频率较高的是“俺都”、“咱都”、“恁都”、“他都”,其次是“iɛ42都”,最后是“谁都”。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一)第一人称“俺都”、“咱都”、 iɛ42都

1.“俺都”一般只作主语、宾语和表领属的定语。例如:

(1)俺都都吃罢了,你赶紧吃吧!

(2)俺都一班儿,恁都一班儿。

(3)叫俺都七点来,恁都可八点来!

(4)俺都ei。(我们的)

2.“咱都”可作主语、宾语、表领属的定语。例如:

(5)咱都一班儿,他都一班儿。

(6)都有谁?就咱都不咋。

(7)吃吧,这都是咱都ei。

(二)第二人称“恁都”、 iɛ42都

1.“恁都”可作主语、宾语、表领属的定语。例如:

(9)恁都都是这,就不好办了。

(10)不用恁都,俺俩就中啊!

(11)吃恁都ei吧,别管我了。

(三)第三人称“他(她)都”、“iɛ42都”

1.“他(她)都”可用作主语、宾语、表领属的定语。例如:

(13)他(她)都走了,你走不走?

(14)把他(她)都都叫过来。

(15)他(她)都ei书都搬走了,你咋还不搬?

二、其他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或“兜”

(一)北方方言

银川话、山西话中也有复数标记“都”,但使用形式不同,略有差异,并且受普通话影响,复数标记“们”与“都”并存。

1.银川话里,人称代词复数有两种形式[1]:

单数复数A式B式我və53卬们a 53-35·m卬们都a 53-35·mtəu44你ni53你们ni53-35·m你们都ni53-35·mtəu44他t’a44他们t’a44·m他们都t’a44·mtəu44别(家)pie53(·ʨi)别们pie53·m别们都pie53·mtəu44

A 式是通用形式;B式常见于老派,也可以省略“们”,口语色彩浓,新派不常用,但说出来时大家都知道。

2.山西话

山西的长子、闻喜、高平、平顺、襄垣、万荣等地方用“都”作为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山西话中“都”和“兜”同音[2];与复数标记搭配的人称代词有安阳话中不用于搭配的“你”、“我”、“他”、“家”、“伢”、“年”等;高平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我们”与普通话一致。

(二)南方方言

1.江西话

江西话用“兜”做人称代词复数标记,还用语音比较相近的“多”。[3]

2.厦门话

“兜”在厦门话中有表示“家”的意思,用作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犹如“家、门、里”用作人称代词复数标记。[2]

3.广东话

广东梅县除了用“等”做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外,也用“兜”。[3]

4.客家话

永定客家话“都”和“兜”读音不同,永定是用“兜”作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的;在惠州市所属惠东县客家话中,用“兜”作人称代词和指示词的复数标记。[2]

尽管我们可能考察分析得不够全面,但是我们也可以基本断定安阳话中“都”的存在并非独立的,我们在考察分析安阳话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时,要把它跟其他方言中的“都”或“兜”联系起来,并且要把它们都囊括在人称代词复数标记这个范畴下,这样才可能找到真正的源头。同时,要注意到安阳话中“都”的独特之处。

三、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的由来

(一)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由古代汉语的“等”字发展而来

我们在考察各地方言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声母都是舌尖塞辅音并且韵母相近,比如:吴语中“笃类”[4],还有上面介绍的“多”、“都”、“兜”和“等”,以及山西临猗和运城的“的”[4]。古汉语就有“吾等”、“尔等”、“彼等”、“公等”、“臣等”的说法,“等”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之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例如*本文所用古代汉语语料皆来自国家语委古代汉语语料库。:

(19)吾等非也。(《汉书》)

(20)尔等所诤,我已得去。(《百喻经》)

(21)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者。(《汉书》)

(22)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当斩。(《汉书》)

(23)臣等为宗庙、社稷计,不敢忽。(《汉书》)

无论是从语义还是从语音来分析,各地方言中声母是舌尖塞辅音的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可能和“等”是同源的,都是“等”的语音变体。这种说法是目前学界比较普遍的观点。河北武安方言的研究者孟蓬生猜测武安话中表示复数意义的语尾“都tou”就是由古代汉语的“等”字发展而来的[5]。客家话中“等人”、“等”、“兜”三种同义变体可以说是对此猜测的有力支撑。戴昭铭认为从历史音变角度可以确认上述几种复数标记都来源于“等”[4]。王永芬(2007)推测“兜”是“都”的同音字,只是南北的习惯写法不一样而已;“都”是“等”由阳声韵对转为阴声韵的结果。广东梅县话中“兜”和“等”两种语音形式共存,可以说是于此的有力证明。

众所周知,客家话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成分,是因为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造成的。上述那些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的地域分布情况,也符合这一历史事实。所以,从理论和实际语料来看,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由古代汉语的“等”字发展而来的结论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切实证明,首先就需要在古代语料中证实“等”出现的时间早于其他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由于除了“等”以外的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在语料中保留下来的少之又少,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语料来支撑。

(二)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由副词“都”虚化而来

汉语中一些单音节语素复数标记原本具有实在意义,它们附加在代词这一类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后实义逐渐虚化,逐渐成为一个专表语法意义的复数标记。王永芬认为“汉语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它们都是从实词语素(这些语素大部分在各方言词汇系统中仍保存有某种程度的实义)虚化而来的”[6]。那么,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会不会是从跟它字形一样的副词“都”虚化而来的呢?我们可以发现,二者语义有一定的相关性,都有“总括义”,并且句法位置临近,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测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是由副词“都”虚化而来的。然而,为了证实这一推测,需要我们判断范围副词“都”和复数标记“都”产生时间的先后,副词“都”出现的时间早于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是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由副词“都”虚化而来的前提条件。

王永芬分析“有定性的名词必须带有数量标记”[6]。那么我们可以说汉语中本身语义已为定指的代词必须具有“数”的形态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安阳方言中能附加复数标记“都”的人称代词(“俺”、“咱”、“iɛ42”、“恁”、“他”、“谁”)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所以,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就是“俺”、“咱”、“iɛ42”、“恁”、“他”、“谁”这些人称代词的“数”的形态变化,使它们具有“有定性”[7]。

安阳方言中“你”和“我”后不能附加复数标记“都”,“他”可以。“你”、“我”、“他”可能是后来受普通话影响才进入方言的。“他”受“俺都”等形式的类化,产生了“他都”这样的复数形式。疑问代词“谁”产生时间虽然较早,但是由于“谁都”的使用有特殊语境要求,使用频率较低,可能也是受“俺都”等形式的类化而产生的。

近代汉语中的“俺”、“您”出现于宋代。[8]安阳方言“恁”古同“您”,出现时间晚于“您”。汉语中表示包括式的 “咱”是“自家”的合音,出现在金元以后。[8]

安阳方言中加“都”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俺都”、“咱都”、“恁都”(“他都”可能是后来类化产生,暂不考虑)中的人称代词“俺”、“咱”、“恁”都出现在宋代以后,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产生的时间肯定晚于跟它搭配的人称代词,那么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应该在宋代以后才产生,晚于产生于东汉的副词“都”[9]。所以,安阳方言中的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很可能是由副词“都”进一步虚化而来的。

陈宝勤认为副词“都”产生于东汉,由“聚集”义动词“都”语义引申而来[9]。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是从“聚集”义动词“都”直接发展而来的呢?从语法化角度来说,笔者认为是不太可能的。比如“在”,古代汉语中“在”曾是动词,后来随着“在”的动词词汇意义逐渐泛化、虚化,“在+宾”的动宾结构逐渐成为“在VP”的状中结构,“在”变成副词;“在”又进一步语法化为介词,甚至助词。从“在”的词性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语法化过程是逐步进行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测“都”的语法化过程是:“聚集”义动词“都”语义引申为副词“都”,有“总括”义的副词“都”受句法位置影响和人称代词发生组合关系词汇化,变成了专表语法意义的复数标记。所以,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不太可能是从“聚集”义动词“都”直接发展而来的。然而,副词“都”是从动词“都”虚化而来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的最终源头可能是古代汉语的动词“都”,直接来源却是副词“都”。

这是在孤立封闭的安阳方言系统中得出来的结论,跟第一个来由是不同的思维方式。

(三)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由处所名词“都”虚化而来

1.处所名词“都”

《说文解字》记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从邑者声。周礼:距国五百里为都。”[10]可见,“都”本义为建有宗庙的城邑。又如:

(24)四县为都。(《周礼·地官·小司徒》)

(25)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动词“都”、副词“都”产生时间晚于名词用法。动词“都”可以表示建都之义,如例(26);动词“都”也可以表示聚集之义,如例(27);而副词“都”表示“统统、完全”,如例(28)。

(26)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27)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28)都,凡也。(《广雅·释训》)

晋语区地名中有很多保留处所名词“都”的用法,山西省有:北界都、醋都、都沟、都家、段都、高都、晋都、三都、石都、王都、尧都等;河北省有:安都营、北都、北平都、都石、都亭、力都、都水东、望都、田都、张都、赵都水等;河南省有:安都乡、都司镇、都市路、花都、丽都、绿都、殷都区、孙都、魏都等。地名中,在姓氏之后加“都”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如魏都、王都、尧都等,表示某姓氏居住地。

“都”本义为城市,引申出聚集义。“都”在地名中的用法就保留了其本义或引申义。如今,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之后加“都”,也可说“都”用其引申义“聚集义”,表示多数。可见,几乎一切可数名物均可加都,表示复数或全体。

2.方言中人称复数标记很多是由处所名词变化而来

汉语方言里许多人称代词复数为人称代词加处所词,如:我家、我俚(里)、我地、我们(门)、我都、你屋里。“家”、“里”、“地”、“门”、“都”、“屋里”等都为处所词,在汉语方言中,附着在人称代词后表示人称复数,我们可以整体看作复数标记。可见,汉语方言中人称复数标记很多是由处所名词变化而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人称复数标记“都”的第三种由来立足于“普、方、古”理论,无论是理论还是例证,都有有力的支撑,相较另外两种说法更为可靠。

四、结语

我们对安阳方言独特的人称代词进行了大致了解,主要考察了安阳方言中附加复数标记“都”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使用分布情况。至于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的由来这个问题,我们推断出三种可能:人称复数标记“都”音变于“等”、人称复数标记“都”语法化于副词“都”、人称复数标记“都”虚化于处所名词“都”。我们结合理论、语言事实、多地方言等进行探讨,更倾向于安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都”是从处所名词“都”虚化而来。

猜你喜欢
人称安阳复数
安阳之旅
评析复数创新题
求解复数模及最值的多种方法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
拼图
复数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安阳中嘉业投资有限公司
寻根探源访安阳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