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娣
摘要: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倡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方式,主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中的主人,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新课程视野下,教育法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能力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这就暗示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再将学生当作被动学习的客体、装知识的容器,而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出潜在的探究性资源,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课堂教学
自主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主动的、合作式的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控能力、自我强化以及自我指导的意识,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而言,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尤其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势必是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自主合作学习的权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發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而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愿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
一、利用教材互相交叉知识渗透培养
语文的综合性比较强,教材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等知识都有渗透,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各学科的知识交叉中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宽视野,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古代人由于科学不发达,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恐惧心理,将物理现象中“海市蜃楼”、“鸣沙”当成是有妖魔在作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过程中探究沙漠中出现“海市蜃楼”、“鸣沙”的原因,了解光的折射及其产生条件,并让学生说说在自然界的其他物理现象(如:丁达尔效应)拓展知识技能,开阔视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叹造物主的伟大,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感恩万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促进他们德、美、体、智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大批的新型人才,实现民族富裕。
二、利用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张载曾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就昭示我们疑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疑问中思考、谈论与求解达到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目的。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激励学生大胆的质疑,敢于发表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疑点问题,教师要做到知而不言、达而不明,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解惑,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如:在执教《曹刿论战》一文时,有学生在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示有疑问,曹刿问鲁庄公“何以战?”,曹刿对曰:“可以一战?”,按照常规鲁庄公不应当回答曹刿关于兵马装备的具体数字吗?而鲁庄公的回答显得有点答非所问。那么是教材有误还是学生有误呢?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进行评判,而应当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查阅资料,翻阅书籍,加入讨论。几分钟之后,学生得出了结论,教材没错。理由则是因为“曹刿问的是准备条件而非装备,而鲁庄公也对此做了三个方面的回答:(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牺牲玉帛,弗敢加以,必以信;(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所以曹刿说:“可以一战”。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完成从质疑到释疑的探究,收获成功的喜悦,而这种喜悦是教师所不能体会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
三、创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氛围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很少有互动与合作的机会。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体系下,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时,教师要放下架子,亲近学生,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做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讲课要富于感情,做到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如:在教学《再别康桥》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来导入新课:
(一)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知道的英国知名大学的名字。
(二)同学们知道康桥吗?
(三)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泰戈尔访华时谁给他做的翻译?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欲望,使得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乘机教师也加入讨论中,讲讲自己所了解的英国以及英国知名大学的背景,并附上图片,在探究中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熟悉课文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从形式上鉴赏本文并针对此提出三个问题:1.找出本文的韵脚2.全文分为几节?每节有多少字数?3.找出诗歌所描写的意象。让学生在分组中自主合作学习,感受诗歌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探究的资源,它们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深入教材,挖掘教材,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同时还要善于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