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2018-07-30 09:36王书芬
魅力中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思考教育

王书芬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针对小学生进行系统地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中小学生處在青少年成长期,运用适当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中学生提升自身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中小学生成长阶段特点,运用管教并重、内外结合、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方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是促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我们要改进这门学科的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思考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接受能力,正确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打造高效的课堂。但是,目前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作为教师,该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和思考的。

一、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同学们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最基本的内容。然而,这种理念一旦被引进课堂教学中,往往会被表现的片面化,认为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甚至于有的学校以一节课老师让学生发言的次数来衡量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

但是有好多时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忽略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作用。整个课堂上,学生手舞足蹈,七嘴八舌,丝毫没有教师说话的机会。课堂完全成了学生自由表演的舞台了,教师也就一味地满足学生的自由,任其自由发展,这样表面上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不利于教学。

二、对学生过分地鼓励、表扬,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新课改所提倡的要适当地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倡导所表现出来的却是绝对化的情形。在某些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是否与课本内容有关联,教师的评价一律都是“说的真好,棒极了!”“你好聪明!”“真正确,好厉害!”之类的称赞,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放纵的心理,对老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就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往往会不动大脑,反正老师也不会批评,只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他们说错的时候,教师也不及时地纠正,就对他们的这种天马行空的做法极大地放纵,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过分地强调师生平等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堂采用“以问代讲”的方式,师生交流过多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地使用“对吗”“是这样吗”之类地进行发问,而学生的表现则是按照课本所写的准确无误地念一遍给予回答,这一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师生缺少沟通。表面上看,一问一答,有条不紊,可这样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老师也是用提问来对课堂进行“满堂灌”的,师生没有能真正地互动起来。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明显

新课改提出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由。由此,极少数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不敢批评,甚至于对他们的违反课堂教学秩序都不做反应,生怕干涉了学生的自由。以至于学生越来越放纵,在课堂上坐没坐相,七嘴八舌的,想看就看,想玩就玩,无比自由。课堂纪律对他们来说也是无所谓,反正老师也不会怎么着。这样发展下去,是十分危险的,他们非但在课堂上学不到知识,连最基本的自我约束的能力都没有了。

四、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中小学是人生的特殊阶段,中小学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和教材有一定联系的鲜活事例、时事新闻,或者与教材相关的歌曲、影片、书籍等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进入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政治就在我们身边,由此诱发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师生、生生彼此敞开心扉,沟通接纳,吸收包容,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关系。只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才能谈及知识的学、能力的养成和精神品格的发展,并进而喜悦地接纳自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作出恰当的行为选择。

(二)教会学生调节情绪

情绪的适应功能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改善与完善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的。中小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情绪的适应功能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当学生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倾向于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用功学习,积极向上,态度和善,乐于助人,并勇承重担。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往往使中小学生产生悲观意识,失去对知识的渴求,也更易对其他学生产生攻击性。对此,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对于控制不住自己,易于激动、发火的学生,引导他把思维活动从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上转移到另外的情绪状态中去,使自己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明白自己能很好地掌控情绪,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朝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三)给予中小学生理解与尊重

尊重学生不是方法,也不是态度,而是一种教育理念,让学生从他人的尊重中获得自尊。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中小学生也不例外,所以要有意识地发挥“肯定”的效用,让学生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对教师而言,要面带微笑进入课堂;面对学生提问,不论学生是否答对,都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取得成功的体验;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要对他们的选择妄下断言,这些都是对学生的尊重、负责的直接体现。

猜你喜欢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思考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