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景梅
摘要: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因此,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能力;培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数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使整个教学内容生动活泼、题材广泛,充满情趣和智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认数活动,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及数的关系的良好直觉,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应创设去动物园玩的生活情境,各种可爱的动物立即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于是他们兴趣盎然地数:1只小狗、2只小鸟、3头大象、4只猴子……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原本抽象的数字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1~10各数所表示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感。
二、搭建活动平台,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现代教育学家高文武认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表现为活泼好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搭建充分的数学活动平台,让他们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在操作、探索和交流中感受数无处不在,数就在自己身边,帮助学生形成数感。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先动手摆小棒,然后说出数的组成。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感知十是计数单位。再如教学”9加几“时,在学生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请学生用”放进1凑成10“的操作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只管了解”凑十“的过程。接着,组织“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等活动,边实际操作边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实践探索活动获取数学知识。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可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立足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发展数感
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发展数感。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安排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这部分教学内容,而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學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数感得到发展。因此,我就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小明家养了很多金鱼,红金鱼48条,花金鱼15条,黑金鱼10条。你们能比一比哪种金鱼多,哪种金鱼少吗?对于这几个数,可以说:“48比15多得多”,“15比48少得多”,“15比10多一些”,“10比15少一些”……从不同角度论素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后教师又提问:“我家也养了一些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和花金鱼差不多。给你们几个答案:18条、40条、50条,你们选择哪一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18条。”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学生的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结合生活的事物,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大数感知小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動手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数感
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是动手学数学、用数学。数感的培养和发展,当然离不开实践活动。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学生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在教材中,为培养学生的数感,设计了好多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分类”时,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延伸到整理自己的房间,并说说这样整理的理由;在“比大小”时,让学生面对三只猴子和四个梨、三个桃子、二只香蕉,通过对一对、分一分真实地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形象地与大小、等于符号挂钩,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挂钩。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了具体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五、在综合运用中升华数感
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智技能,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探索一般。要达到这样一个境界,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对刚开始学习数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就应该结合具体的“数的认识”,参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以使自己对数的认识融会贯通。教材在这方面也提供了许多良好的素材,比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数,如用小棒摆、用计数器来拨,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摆数字等,在此基础上探索数的组成和写法。能熟练运用以上方法表示同一个数的学生,从而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能力。
六、结束语
总之,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我们要认识到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和感受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的数感,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