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进德,付晓军,胡华文
(仙桃职业学院, 湖北 仙桃 433000)
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及内涵发展,特别是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会归结到课程建设上。高职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为达到一定职业技术知识、能力、态度目标,并能获得今后职业资格和职业生涯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系统,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方案、学习内容、学习经验等。[1]课程是构建课程体系的最小单元。课程体系是为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提供的全部课程的集合,在形式上可分为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课程结构体系是指所有课程及其组合方式,是一种宏观与中观的课程构造。课程内容体系主要是每一门课程中所有知识内容及教与学的组合方式,是课程的微观构造。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教师(企业师傅)带学员(企业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由政府介入,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有效的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相比较传统学徒制而言,最关键的是突出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培养、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是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强调的是“学中做,做中学”。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需要解决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问题。[2]
富士和机械工业(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和公司”)位于湖北省仙桃市南城开发区,专业生产汽车制动、驱动、引擎等汽车零部件。2016年5月,富士和公司与仙桃职业学院签署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共同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做好学徒教学与管理,共同制订学徒考核与评价标准,使现代学徒制落到实处。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改革的总目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学徒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满足富士和公司等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3]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明确学徒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二是建立有利于培养学徒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富士和公司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并按工作岗位要求设置课程;三是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强化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生产实践,积极探索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四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职教育是以某一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专门技能、工作态度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直接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经营管理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体现于其适应市场、适应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体现于企业普遍看重的责任感、敬业、诚信、友善、合作、团队精神等职业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开发必须深入到具体的工作岗位。要依据工作岗位选择工作过程知识,并按照工作过程知识的传授方法组织有效的教学。二是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课程体系开发应该在梳理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按照从简单到复杂或工作过程等原则对这些能力进行排序,并以此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三是课程开发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
美国学者查特斯提出的“工作分析法”是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设计方法。该方法要求课程设计者通过对职业活动进行观察分析,确定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态度。该方法的八个步骤是:决定教育目标——职业工作分析——分析岗位工作程序——职业活动重要性排序——依据学习价值调整工作程序——选择和安排学习内容(校内、校外)——方法与策略——安排教学顺序。[4]
通过校企合作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理事会,专业理事会吸纳富士和公司专家和工程师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专业理事会的指导下,调研柔性自动化数控加工岗位需求,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与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共同开发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5]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从一级学徒到四级学徒的“学徒四级递进”育人机制:“一级学徒”达到富士和公司普通车工初级工标准,“二级学徒”达到富士和公司数控车工中高级工标准,“三级学徒”达到富士和公司数控铣工中高级工标准,“四级学徒”达到富士和公司技师岗位标准。课程体系构建紧扣柔性自动化数控加工岗位需求,遵循学徒晋级成长和认知规律,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与富士和公司以“学徒四级递进”育人机制为主线,构建了“1+4”模块化课程体系。“1”即第一学年的职业基本能力训练课程,如《思想政治》《机电专业英语》和《机械制图》等,其中《思想政治》课程融入了心理健康和企业文化教育,《机械制图》增加了AUTOCAD内容,融入了公差与配合;“4”即第二和第三学年的四级学徒分级训练课程,以一级学徒普车加工、二级学徒数控加工、三级学徒铣削加工、四级学徒数控机床装调为核心,融合四级学徒素质、知识要求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职业基本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和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了面向富士和公司柔性自动化数控加工岗位的项目化学习内容,如数控加工、数控机床维修、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调试等。通过项目训练拓展学徒职业能力,如在数控加工综合实训中学习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调试中学习工业机器人技术。
为保证学徒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加大了实践课时和综合训练课时的授课比例,重点突出了学徒实践技能的培养。如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求教学总课时不小于3 200课时,其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比例不小于55%。
通过建立“1+4”模块化课程体系,精心设计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学徒四级递进”阶段培养。通过精心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确保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一致。如将金相分析、光学粗糙度检测等一级学徒岗位标准融入《刹车盘加工》课程标准中;将《机械加工工艺》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二级学徒生产项目“转向节”中,开发了“转向节加工”教学项目,编写了《转向节加工》项目化校本教材,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将富士和公司检测设备德国卡尔蔡司测量机中三坐标测量机内容融入三级学徒《FANUC数控铣削技术》课程标准中,实现了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相融合。
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中根据“四级学徒”的典型产品生产流程设计了教学过程。如将二级学徒中《FANUC数控车削技术》课程,按照飞轮加工过程:分析图纸——编写工艺——程序设计——程序输入——装刀对刀——仿真加工——零件加工,设计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注重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开发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实施了信息化教学,实现了校企“共建、共享、共管、共评”。如将“轴套”产品加工过程拍成视频,制作成微课,用于一级学徒《轴套加工》课程教学;依据富士和东台柔性生产线开发自动化生产线操作仿真软件,用于四级学徒《FMS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调试》课程教学;将数控设备调试维修过程,通过萤石云视频,引入到四级学徒《0i mate TD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实现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通过“四融合”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实现了岗位标准与人才规格对接,保证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求。
通过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与“四级学徒”对应的能力培养体系、“1+4”模块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平台,丰富了学徒的企业岗位经历,拓展了学徒成长空间,提升了学徒技术层次,强化了每级学徒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学生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岗位认同感显著提高;岗位针对性、人才培养达成度明显增强;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度均达到98%以上。学徒毕业后在岗月薪达到5 000元以上,学徒发展现状良好,发展通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