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子抗体阳性不育不孕证治规律的文献研究

2018-07-30 08:21邱龙龙贾我增杨学东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胞宫肾虚证型

时 俊 何 华 许 超 邱龙龙 贾我增 杨学东

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泌尿外科(湖北潜江 433124)

免疫性不孕不育是由男性产生的抗精子自身免疫和(或)女性产生抗精子同种免疫引起[1],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主要致病原因即抗精子抗体阳性(AsAb+),在我国的发病率达5%~15%[2],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本病的检出率呈不断增高趋势。目前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比较局限,主要依靠皮质甾体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3],而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优势。本次研究通过对近20年期刊中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统计分析,探讨AsAb+的辨证与治疗用药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1996年至2016年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所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研究文献。将文献分类目录限定在“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采用“抗精子抗体阳性or AsAb+”and“临床研究or临床观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符合下列标准的辨治AsAb+的有效文献。

二、纳入标准

1. 血清或精浆、宫颈黏液抗精子抗体检查为阳性者,以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且辨证用药明确,治疗前后对照有统计学意义,病例数在≥20例的临床研究类文献。

2. 研究内容重复者选取资料详尽者。

三、排除标准

排除综述、个案、理论探讨、动物实验、病理研究、外治、针灸推拿、手术等文献以及辨证用药不明确,病例数<20例者。

四、数据处理

阅读文献,并依据《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对文中的辨证分型、药物名称及功效等进行规范,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

结 果

一、总体情况

纳入文献共48篇,总病例3 734个,其中男性985例,女性2 749例。

二、证候分型分布情况

辨证分型共95类,将其规范统一为30类证型,出现频率前三位是湿热证、肾虚湿热瘀阻证、肝肾阴虚证;从证型的病性分类看,虚证约占38.95%,前两位是肝肾阴虚、肾阴虚;实证约占34.74%,前两位是湿热和血瘀;虚实夹杂约占26.32%,前两位是肾虚湿热瘀阻和肾虚血瘀(见表1)。

表1 95种证型分布情况表

三、证候要素分布情况

对30类证型拆分规范后得到14类病性证候要素,依次是阴虚、血瘀、气虚、阳虚、湿热、精亏(见表2)。综合分析发现虚损性要素占62.61%,前2位是阴虚和气虚;邪实性要素占37.39%,前两位是血瘀和湿热。病位证候要素共7个,依次是肾、胞宫(精室)、冲任、肝、脾、肺,其中肾约占51.06%(见表3)。

表2 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表

表3 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布表

四、中药功效分布情况

统计文献中的方剂55首,中药137味,使用频次达715次,据药物功效分16类,前4位依次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累计频率为85.18%。其中补虚药和清热药累计频率达65.46%(见表4)。137味中药,使用频数在20次以上的依次是当归、丹参、甘草、菟丝子、生地黄、黄芪、山药、赤芍、女贞子(见表5)。

讨 论

一、衷中参西,病证结合,从多脏腑、多因素论治,以肾虚为本,湿热血瘀为标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无论阴阳的失衡,还是精气的亏虚,都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的减弱,湿热、瘀血、痰浊等邪毒更易乘机侵袭,正邪交争,气血逆乱,损伤精室、胞宫血脉,引发本病。从西医角度讲,机体免疫力下降(正气虚),炎症(湿热等)或外伤(瘀血)等导致男子精子质量随之下降或是女性受孕能力减弱;或者是损伤生殖道黏膜,破坏男子血睾屏障,精子越过“围墙”,引发免疫应答,或女子异常免疫亢进,导致AsAb+。

表4 137味中药功效分布情况

表5 中药出现频次分布表

从病性证候要素的统计结果来看,AsAb+所致不育不孕主要与正气亏虚(阴虚约占18.02%、气虚14.41%、阳虚13.96%、精亏10.36%,共计约占56.76%)及湿热(16.22%)、瘀血(13.06%)等病理因素有关。阴虚、湿热血瘀虽是本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但痰、浊、热、毒等因素也不能忽视。所以扶助正气,以祛邪毒应是基本治法。

从病位证候要素统计结果来看,本病与肾关系最为密切,从肾立论者多达51.06%。这是由于中医治病讲求病证配合,对无证可辨者,则以辨病为主,而中医学统称本病为“不孕不育”,认为“肾主生殖藏精”,与肾相关;又“肾主骨生髓”,与西医“骨髓是免疫分化中枢”的认识有一定相通性,认为AsAb+所致不孕不育与肾关系更加紧密,故而辨治当以肾为主。

本次研究显示胞宫(精室)、冲任、肝占有很大比例(37.23%),这提示我们本病非独一肾致病,五脏六腑、冲任、胞宫、精室之失调皆可能引起ASAB+而致不孕不育。与中医理论也相契合,尤其对于女性患者,《内经》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清代叶桂直言“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因为女性最易情志内伤,导致肝气郁滞,而胞宫、冲任都有赖于气血之滋养;肝藏血,主疏泄,肝木失舒,气血易滞,则胞宫、冲任失养。而“精室是男子胞”[6],故以上理论对男性患者亦适用。

从证型分布情况上来看,湿热、肾虚湿热瘀阻、肝肾阴虚、血瘀、肾虚血瘀是临床实际常见的证型,这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男科学》[7]的证候分型有较高的一致性。

二、结合中药现代药理,用药以补虚为主,清热、活血、利湿为辅

AsAb+是西医病名,其诊断也主要是依靠实验室检查得出,所以现代中医家诊断上常辨病辨证结合。48篇治疗AsAb+的临床研究文献中有36篇(占75.00%)言及中药现代药理学。因此治疗用药中西互参,常以补虚类药扶助正气,调节免疫平衡,清热类中药以抗炎、杀灭病原微生物;活血类中药以改善血流变,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从药物功效分类和使用频率的统计结果来看,AsAb+所致不孕不育的用药补虚药排在第一位,其他依次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三类药物累计频率达79.16%。

从使用方剂的配伍来看,研究涉及的55首方剂中,配伍补虚药有54首,清热药有49首,活血化瘀药有44首,即至少有44首方剂(约占80.00%),是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进行配伍组合的,以扶正祛邪,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双向调节。这与上述辨证结果也相符合。根据数据分析发现,现代医家在运用补阳(阴)药时,往往配以滋阴(潜阳)或清热药;补气时配以补血药;清热时往往辅以滋阴药;活血化瘀时辅以滋阴、行气药,以提高疗效。

从治疗AsAb+的常用药物使用情况来看,常用的补虚药是当归、甘草、菟丝子、黄芪、山药、女贞子、熟地黄、白术、白芍、枸杞子、淫羊藿、党参、墨旱莲等,以当归、甘草的使用频率最高。当其中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强的调节血管生成和免疫平衡的作用;甘草既可补虚又可清热解毒,药理研究发现其既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还有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的作用。常用的清热药是生地黄、赤芍、黄柏、牡丹皮、黄芩、知母等,以生地黄的使用频率最高,其多糖成分可增强免疫力,改善血流变,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是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改善微循环,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茯苓、苡仁等皆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之AsAb+所致不孕不育发病原因复杂,病性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肾,与胞宫(精室)、冲任、肝等相关。基本病理变化是肾虚湿热夹瘀,辨证以肾为主,兼顾他脏;以湿热血瘀为关键,勿忘他因。治当以扶正祛邪为总则。可以“补虚+清热+活血”为组方基本思想,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的不同,厘清轻重先后,随证加减。

猜你喜欢
胞宫肾虚证型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清代医家傅青主治不孕十法
基于玄府理论浅析“畅情开玄通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研讨
“赶走”肾虚
透视“肾虚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