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云,甘 可,薛建国△
(1.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3;2.江苏省常州金坛区博爱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精室,现代中医界有学者认为是“前列腺”,亦有言其为“奇恒之腑”者,疑榷尚存。
古代医籍中有关“精室”的论述较为散在,几乎没有专门篇章论述,遂以“精室”“精脏”“精舍”“精藏”“精宫”行“模糊匹配”,检索“中医典海”“中华医典”“超星数字图书”“读秀数字图书”“方正数字图书”“CADAL数字图书”“民国中医药文献数字资源”数据库,结合人工逐一复核原文,并比对年代,历代重复转抄者以古者为准,按年代系统梳理历代医家对“精室”的论述,综而述之以飨同道。
精室”最早并未与“女子胞”一样出现在《黄帝内经》中,之后的《甲乙经》等都未见,而《黄帝八十一难经》中仅有:“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至总结唐以前医学大成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肾脏方》[1]只说“肾主藏精,号为精脏”,并未出现“精室”这一名词。
“精室”之名最早并未出现在医籍中,而是见于成书不晚于魏晋的道教典籍《黄庭经·常念章第二十二》[2]中:“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是一则修行要旨。而现存最早记载“精室”的医籍是《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一·辨痈疽证候好恶法》[3]载:“丹田,一名石门,一名精室,一名命门,一穴在脐下二寸。”此处概指其部位,更多指其穴位属性。“精室”之所以出现在宋朝医籍,与当时的道教内丹修炼兴起的社会背景不无相关,其论述亦有着浓重的道教色彩。在稍后成书的《云笈七签·卷十一三洞经教部·常念章第二十二》[4]64在注解《黄庭经》“急守精室勿妄泄”时又说“精室,谓三丹田”,即是说“精室”又同时是上中下三个丹田的统称。而“丹田”在道教中被认为是“人命之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气之元也”[4]59。同样,“命门”也与“丹田”有同样的含义。其后至明代《类经附翼·卷三·求正录》[5]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液皆归乎精,而五精皆统乎肾,肾有精室,是曰命门,为天一所居,即真阴之腑……命门居两肾之中……为性命之本。”清代《医会元要·任督二经穴脉筋主病图注·督脉经》[6]言:“督任冲三脉……未尝不起于胞中也……胞中者,谓男女丹田之通称也。在女子谓之女子胞,在男子即精室也。”《顾松园医镜·脉法删繁·内景详解》[7]:“两肾之前,膀胱之后……是谓命门,又曰子宫,即经所谓胞中也。在男则为精室,在女则为血室”;《彤园妇科·受孕门·分男女论》[8]说:“夫丹田,命门也,在男子曰精室,在女子曰子宫,形如合体,并无两歧之可分。”《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三·辨少阳病脉证篇》[9]直接说:“精室又名气海,道家名丹田,乃血气交会,化生精气孕育之所。”
可以看出“精室”既是“命门”亦是“丹田”,此三者义同:“精室”作为一个道教名词,指的是生命之精贮藏之所在。
1.2.1 代指男子“广义之肾” “精室”成为“肾”的代名词出现在清代医书。《张氏医通·卷七大小府门·痢》[10]曰:“肾为藏精之室。所居之位。最下最深……精室既伤,安能任蛰藏之令乎……夫以精室受伤,五液不守之患”,论述了精室受损而致泄痢,其笔下的“精室”也即是“肾”。稍后成书的《医述·卷六杂证汇参·虚劳》[11]《何氏虚劳心传·虚劳总论》[12]《内伤集要·卷三·内伤传尸劳瘵证治》[13]《吴医汇讲·卷十·虚劳论》[14]都说:“色伤肾,则精室空虚,相火无制”,结合“相火”的含义,这里的“精室”显然代指“肾”无疑。还有《曹仁伯医案·疟》载施氏病案:“冬时内不能藏精,外易以伤寒,寒藏精室,不为温病,必变温疟”,包括《类证治裁·卷七·遗泄论治》[15]在“遗泄脉案”诊刘氏“左寸绵绵不绝,惟尺泽空,精腑少藏耳,若滋填精室,旬日勿泻,尺脉可起”。《类证治裁》沿《张氏医通》治痢学术思想,对该患者用补肾之法而治愈,可以佐证。至民国《全体病源类纂·五脏六腑诸病·肾藏说》[16]:“肾有两枚,在腹腔之背脊两旁……肾藏作用,分精气两项。精者,肾中之真阴,男为精室,女系胞宫”,也即是将“精室”作为“肾藏精之所”而言。
1.2.2 代指男子“生殖之肾” 在清代“精室”也出现了指代生殖系统的意思。如《寿世传真·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第三·总论精气神》[17]载:“凡房室之事,火随欲起,煽动精室,虽不泄而精渐离位,若将出而复忍之,则精停蓄,必化脓血成毒。”这里的“精”从物质层面说无疑便是男子精液,这里与“精”相关的“精室”按照现代解剖学来看包括从睾丸到前列腺的一系列生殖器官组织。又如《重订通俗伤寒论》[18]中所载:“惟伤寒热退新瘥,即犯房事,名曰房劳复,身热、下身沉重疼痛……新邪乘虚而入故身热,败精留于精室,故下身沉重作痛,治宜扶元清热。化瘀导浊”,症状描述颇合现代医学的前列腺炎、下尿路感染等。该书在其后又说:“命门为精室之门,前通外肾,后通督脉,与肝肾冲任各有关系”。若定要落实于器官组织,结合现代解剖知识,与“外肾”亦即“睾丸”相通的“精室”描述大抵可以认为是“前列腺、精囊”等组织。在晚近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上卷·五藏九窍》[19]所述:“前阴有精窍,与溺窍相附,而各不同。溺窍内通于膀胱,精窍内通于胞室,女子受胞,男子藏精之所。”结合解剖学,此处的“精室”却又指向了外肾“睾丸”:生殖之精发生和贮藏之地。
以上可以看出,“精室”之含义多重,不论是“丹田”“命门”,或者是“生殖系统”等,都可属于中医学“肾”的概念范畴,都是其功能的细化描述名词。
清末西学东渐益甚,有医家开始尝试描述“精室”的详细的解剖学定位。唐容川在《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三·辨少阳病脉证篇》[9]中说:“三焦根于命门……膀胱之后,大肠之前,其膜中一大夹室,女子名血室,男子名精室,此为下焦至要之地”;其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下卷·全体总论》[20]中有所发挥:“女子之胞,男子名为精室……西医剖割精矣。乃于膀胱之后,大肠之前,只知女子有胞宫。而不知男子亦有胞宫。以女子之胞极厚且大……男子之胞,只是一层夹膜,扁薄而不可见。故只知男子有精管,而不知男子之精管即从胞中出……特人死胞缩精收,故扁且薄,西医忽不及察也,此胞又名气海,气入则脐下胀。”唐容川在文中首次引入西医解剖知识,指出“精室”概与“女子胞”位置对应,实际在“膀胱之后,大肠之前,其膜中一大夹室”的部位无法找到与“女子胞”对应的的组织器官,作者的解释是“人死而胞缩精收故不及察”,体现其功能性而非实体性。不管如何,该“大夹室”也与人体的“前列腺”解剖位置和特点完全不相符合。
最后,再从本草中寻找精室的存在。观历代本草,只《得配本草·附奇经药考》[21]言:“鹿茸通督脉之精室”,未有其他本草或药物提及。盖鹿为纯阳,本入督脉,鹿茸温通,而气需温化,精需敛涩,不能轻泻,能安宫,故亦能通精室。但从其“督脉”与“精室”的关系,此处只能确定“精室”位于督脉循行之所。而《温热经纬·卷五·方论》[22]载:“烧裈散、竹茹、花粉、韭白、滑石、白薇、槐米、楝实、绿豆、甘草梢、土茯苓等药,并走精室”;《医方絜度·卷三·韭白丸》[23]引叶天士“鼠矢、山甲涤精宫邪浊”等,这些药物无非是祛下焦水湿瘀热之套药,仅仅可以确定“精室”位于下焦耳。
历代医论文献关于“精室”的定位及其功能基本一致,便是“精室”位于下焦,约与女性“女子胞”相同的部位,而非如“前列腺”位于膀胱之下;“精室”功能可归于肾(包括内肾、外肾、命门),关乎生命与生殖,既存储先天之精,又化衍生殖之精,显然“前列腺”的生理功能不能完全胜任。
基于古人论述,结合解剖学知识,“精室”包括了前列腺,精囊腺、睾丸等器官组织,若仅仅局限于“男性前列腺”,不仅有失“精室”含义之公允,也不知将“女性的前列腺”[24-25]置于何处;也是古人虽早已有种种“精室”之详细论述,却从未将其与“女子胞”同言其为“奇恒之腑”,此男女奇偶虚实,乃阴阳之道也。
从上不难看出,同“命门”“丹田”一样,源于道教的名词“精室”在人体有名无实,并非指实质脏器,仅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即是中医学“肾”及其诸多功能的一种细化,也是宋以后道教文化对中医学的渗侵而致文辞嬗变。